【鹰眼头条】行业观察:翻拍剧之“困”如何破?

继上次《粉红女郎》宣布翻拍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一波集体回忆潮和选角的讨论后,近日,有关“天国的嫁衣翻拍”、“红苹果乐园要翻拍”的话题再登热搜。类似现象今年屡见不鲜,武侠剧《绝代双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纷纷重启,台偶剧《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放羊的星星》翻拍提上日程,各大主流视频平台也持续加码翻拍剧的投资,翻拍剧正成为业界不容忽视的风潮。(翻拍剧汇总表格见文末附表)

翻拍剧层出不穷的原因是什么?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是什么?又该如何脱“困”?未来将如何发展?

三大“光环”加身,

为翻拍剧诞生鸣锣开道

在国产剧史上,翻拍剧由来已久。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金庸系列武侠小说的影视化,翻拍次数不胜枚举。通过不完全汇总,今年市场上待播、拍摄中、筹备中(包括备案)的翻拍剧近60部,究其原因,除了原作经久不衰的魅力之外,主要得益于翻拍剧在营销、市场和经济三大层面的优势。

1、营销层面:自带话题关注度,“造星”能力强

在原作高人气、高话题度、高影响力的光环下,任何老剧一旦重启,必然成为焦点。尤其在当下大营销和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翻拍剧自带热议关注度,传播力和覆盖面更深更广,对于翻拍剧宣发无异于事半功倍。

同样的,新人参演翻拍剧能增强曝光度,尤其形象好、演技过关的新人演员能借助翻拍剧热度快速积聚人气,如去年出演新版《射雕英雄传》的李一桐,凭借娴熟自然的演技好姣好形象,不仅接连获奖,之后还拿下多部大剧女主资源。翻拍剧正成为新人演员步入观众视野的“快速通行证”。

2、市场层面:通过质检高压线,开发风险低

从市场风险层面来看,原作的故事、剧本、观众群等早已通过政策、市场的验证,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和目标观众喜好难定的情况下,翻拍剧相对而言承担着更低的风险。

3、经济层面:创作成本低,性价比高

电视剧创作过程是个大体系工程,其中剧本创作耗时耗力。从经济层面考量,翻拍剧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剧本创作时间成本,邀请新人参演的同时能降低片酬成本,性价比更高,在同样的资金投入下,制作成本得到更为显著的保障,落实到制作的方方面面便是翻拍剧整体水准的提升,从而奠定了翻拍剧的经济回报。

四大“拦路虎”围堵,

翻拍剧亟待突围

三大优势让翻拍剧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尖,但客观来看,目前大多数观众依旧谈“翻”色变,翻拍剧该如何“破”?

1、改编:“像素级复制”或“粉碎式改编”,损耗经典

翻拍存在的最大问题和最容易触及观众抵触情绪的来自于改编,包括对原著和原剧的改编。其中,不考虑国情、时代特性等全方位照搬,以及忽视原著或原作精华、天马行空颠覆式改编两种极端常被用于早些年的翻拍剧中,最终往往得到原作粉丝的口诛笔伐,落得“毁经典”的评价,失去口碑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市场。这种不尊重原著、损耗经典的翻拍剧往往得不偿失。

2、制作:视听符号悬浮,演员演技不达标

故事之余,翻拍剧的制作也是常见的诟病之一。部分翻拍剧打着创新旗号,服化道花里胡哨,或者造型雷人,让人望而却步,尤其翻拍国外剧集,未注重视听语言品质的升级,本土化浮夸不结合国情人情,反而丢失本真,成为观众眼中的“low剧”、“土剧”,观众自然是不会买账。

同时,演员演技也是影响翻拍口碑的关键因素,原剧之所以成功,定是故事、表演、制作全方位的成功,因此,当翻拍剧演员演技不过关,表演缺乏感染力时,极易引起观众的吐槽,也消耗着市场对翻拍剧的容忍度。

3、市场:反面案例>正面案例,市场信心不足

客观来看,当前市场上翻拍失败的案例远远胜过成功案例,加上珠玉在前,观众对翻拍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并且习惯拿出来与原作比较,要想获得认可并不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翻拍剧的评分、评价,促使翻拍剧市场信心上不占优势,一提翻拍,观众率先就降低了心里预期。

4、观众:“先入为主”印象难破,跟风批判现象难压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主流观众和社交平台主流用户都是看原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原作演员、剧情等有着先入为主的固定印象,况且,如今“吐槽”正成为这一批观众在线上、线下交流娱乐的流行方式,造成翻拍剧时常陷入舆论困境,甚至深受跟风批判的困扰。

重启之路任重道远,

高口碑案例为“脱困”指点迷津

四大困境宛如横在翻拍剧和观众间的四座大山,让观众宁愿坐在山的另一边守着回忆里的经典原作、对翻拍行为嗤之以鼻,也不愿意主动走出来,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翻拍剧。那么,翻拍剧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

记者简单梳理出2014年至今部分高口碑翻拍剧,如上图所示,既有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翻拍自同名电影的《白鹿原》《红高粱》《四十九日·祭》,又不乏改编自经典名著、翻拍自同名电视剧的《小戏骨:红楼梦》《小戏骨:水浒传》等等。深受赞誉的翻拍剧是如何“立”下高口碑的?

1、改编尊重经典,故事为本

故事永远是第一要义。无论是翻拍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还是翻拍原创影视剧,都应该以故事为本,翻拍中尊重原作,以拔高原作为目标,尤其当文学作品具备很高的国民度或高度时,还原原著经典场景是翻拍剧博得原著粉和观众好感的途径之一。

如去年郭靖宇执导的新版《射雕英雄传》,播出前也曾受质疑,但凭借踏实讲故事,首次还原原著中黄蓉“金带白衣”形象、保留了原著中牛家村雪景等大量名场面,见微知著,让观众看到了对原著的尊重和制作诚意,最终被大家称为“良心翻拍剧”,拿下8.0的高口碑评分。

2、创新扩容精简,合适为要

翻拍剧之于原作属于“二次创作”,在保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基本会有一个扩容或精简的取舍过程,这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故事成品,无论删减或新增,保持故事的逻辑和情节自洽最为重要,突兀的扩容精简一方面容易引起原作粉不满,另一方面会破坏整体结构线,显得画蛇添足。

2017年播出的剧版《白鹿原》,相对2012年同名电影来说属于翻拍剧,二者的制作、表演基本旗鼓相当,但剧版豆瓣口碑评分8.8,远高于影版的6.3,关键得益于二次创作——影版只截取原著中间部分进行呈现,剧版时长体量相对较大,完整地呈现了三代人的恩怨纷争、五十年的风云变幻,故事更加真实有力,成为成功翻拍剧中的代表作。

3、选角形象契合,演技为先

演员演技和形象之于翻拍剧同样重要,直接影响着角色的成败,尤其当下演员演技被普遍看重,要想不亚于原剧,演员演技首先必然不能掉线。

《小戏骨》系列翻拍剧未播前不少观众持怀疑态度,认定小孩子表演肯定扛不起经典,但播出后,所有小演员们自然生动的表演却给了所有人惊喜,让不少自来水观众纷纷点赞,翻拍作品口碑高居不下,其中《小戏骨:红楼梦》高达9.1,直接比肩97版《三国演义》、01版《康熙王朝》等剧。由巩俐、姜文主演的影版《红高粱》堪称数代人心中的经典,剧版选角周迅、朱亚文都是数一数二的演技派,尤其周迅将九儿的的灵性和野性表演的非常到位,深受好评,最终剧版也收获不错的口碑,拿下业界近十项大奖。

4、制作匠心精良,诚意为重

最后,翻拍剧的制作工艺和态度也决定着其是否能赢得大众认可。观众审美的提高让粗制滥造的剧正在被快速淘汰,品质精良成为剧集欣赏标配,这一点与重启经典的态度和诚意在翻拍剧中都尤为重要。

时隔20年重启的《红高粱》造型和当今审美结合,总投资达1.5亿元,制作团队沿用《甄嬛传》原班人马,被评价为“一部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大制作,让人感觉酣畅漓淋、不可多得”。 剧版《白鹿原》从拿到改编版权到立项、改编、制作到播出,历经15载,为了还原原著场景和时代背景,采用大量实景和电影制作,总投资高达1.6亿,堪称一部大情怀巨制。匠心诚意,最终获得高度认可也在意料之中。

综上,高口碑翻拍剧并非有什么秘诀能迅速取悦观众,无非也是从改编、创作、演员、制作等常规道路突围,回归本真生产工艺和创作规律。观众不断更迭换代,重启经典无可厚非,关键看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心态、心意、匠心。

结语

每部翻拍剧背后都有一部高国民度或高口碑的经典原作,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在于剧集本身,更在于承载了观剧人的回忆与情感。经典难复制,更难超越,但不代表翻拍剧永远得不到观众认可,只要始终秉持做好内容的匠心诚意,严要求高标准对待制作工艺,观众是看的见的。观众不是讨厌翻拍,而是讨厌毁经典的翻拍。因此要想收获掌声和鲜花,翻拍之路任重而道远。

附《2018年部分待播翻拍剧信息汇总》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鹰眼蒋云峰:省级卫视电视剧的困局与出路思考

【二】动真格了:这15部电视剧获得了北京市影视出版扶持奖金

【三】《盛唐幻夜》演员张雨剑:初心筑梦不改少年志,宝“剑”藏锋择日出

【四】行业拐点下78部新剧“义无反顾”开机,传递出什么信号?

【五】《那座城这家人》:解密这部"三无"电视剧的诞生与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