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与家庭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据报道,近日,天津市教委召开学校劳动教育视频会议,全面部署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按照会议部署,天津将着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重点,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强化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机衔接、一体化推进。(10月27日中国教育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只有亲身参加劳动,才能养成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情操,才会变得敏感、温柔,才会热忱地对待周围事物。”也有教育专家指出,“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锻炼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及以前那些时代,中小学都开设有劳动课,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农村去开展义务劳动,劳动教育成了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在家庭,劳动也是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学生放学回家,或者在节假日,都会跟随父母从事田间劳动,其意志品质等得到了必要的锻炼。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家庭不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不开展劳动课程,青少年儿童变得不热爱劳动了。尤其是在家庭里,用劳动代替惩罚,或者把“不劳动”作为奖励,让光荣的劳动变了味,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视劳动,不愿参加劳动锻炼,甚至把劳动当着耻辱的事情。
如今,国家提出了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像天津等地提出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举措很有必要,它有助于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各学段相应的劳动教育重点,科学系统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品质。不过,学校劳动教育离开了家庭的有效配合,很难收到实效。
现实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校里热爱劳动,打扫班级、校园卫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等活动生龙活虎,可回到家里,从不干家务,甚至连扫帚倒在地上也不愿弯腰捡起放好,更别说从事其他劳动了。在家长眼里,孩子只要勤于读书,刻苦学习,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孩子,他们也不愿让孩子干家务、参加其他劳动。有的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甚至到学校去帮助孩子做值日,打扫卫生。
作为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大力开设劳动课、加强劳动课程开发、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劳动基地建设、劳动教育考核的同时,还应密切与家庭的联系,让劳动教育得到家庭的认可、支持和有效配合,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密切协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引导家长学会放手,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家长要让孩子从独立穿衣裤、鞋袜等小事做起,逐步学会自己洗手、洗脸、独立进餐;学会叠被、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把用过的玩具收拾好;学会自己背书包、整理书本和文具等。农村家庭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锻炼,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饭家长喂,鞋带家长系,书包家长背,甚至由家长背着去上学”等习惯,别为孩子制造惰性的温床。
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多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以便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配合开展相应的教育,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家庭劳动作业,彻底扭转用劳动代替惩罚、把不劳动作为奖励的错误做法,形成家校教育的协同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应与家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为上付诸实践,让劳动成为他们的一种技能,一种态度,一种修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而因有劳动和锻炼而充实,让他们的生命因有劳动和锻炼而充盈,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