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人格

惩罚不能含有人格贬损

“如果惩罚含有哪怕一点点对人格的贬损,它就不会有正面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选集第一卷》第58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让我感到极大的震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绝对正常的教育是和惩罚学生不相容的。反思过去四年的教育经验,我曾经通过惩罚伤害过多少学生的自尊,那时我认为不让学生有点惧怕就树立不了自己的权威,于是罚扫地、罚跑操、罚抄等处罚方式都用过,甚至有一次在班级让某个学生出过丑,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确实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使学生人格受到贬损的惩罚没有起到一点正面的教育作用,只是表面压服学生,并且使得被惩罚的学生彻底与我敌对,把学生赶到了我的对立面上去了。现在想来,我的教育真是“伤痕累累的教育”,每当想起了部分学生那种对学习绝望的眼神,我都感到充满了遗憾。

在暑假的时候,我也做过专门的分析和反思,并且对班上的七个学生的故事也做过一个回顾,现在想来其实问题就出现在没有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上,甚至还伤害过他们的自尊,导致他们跟我的敌对,同时,也成了我不长的教育生涯中永远的遗憾。惩罚中不能带有一点点贬损学生尊严的因素,不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感觉没有面子,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过错心中是有数的,不需要我们通过让其丢脸的方式去加深印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呵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原因分析
急躁、缺乏耐心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对待学生的过错,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过错,心中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为什么会这样,而是该如何惩罚。对学生的错误缺乏容忍,想的是如何“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
不懂教育规律、不懂教育方法也是造成伤害学生自尊的重要原因。对教育缺乏了解,把教育当管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认为通过惩罚才能让学生害怕,从而认真读书,不再犯错。记得有一个学生在我的毕业留言本上写过一句话:“希望2020届学生只知学习,不会调皮。”至今想来,我过去的教育对部分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多么大。
评价标准单一。除了成绩,学生的其他特点被忽视了,这样我的关注点只能是非常狭隘的,并且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习惯不好的学生,消极性地干预比较多。也就是说他们犯错的时候我才会找到他们,并且也都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这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