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废江河万古流
记得在环城南路住的时候,那时的夏天没空调电扇,每家每户都用的园形的蒲苞扇,有的用纸折扇,就算比较高级的了。夏天的晚上在街边摆满躺椅竹床乘凉度夏,放署假整条街的小孩几乎全天泡在长江里,因为没有降温工具,长江就成了大家的避暑圣地。从镇江阁下河过中水门,小南门,大南门,一直到一马路收江,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停靠木船或小机帆船的码头,是我们游泳顺江而下一路要经过的地方。
现在江边还有一群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江边游泳,他们中很多人可能就是那时的顽童,在长江里他们有如浪里白条,每天横渡长江几个来回。他们有时一群人爬上装运西瓜的木船,抱一个西瓜就往水里扔,被船工举起竹杆赶得飞跑跳入江中,有时爬在木船尾水中的舵上,享受逆水上行的舒适,突然被一锅开水从头顶淋下,忙把头沉入水中潜泳而逃,有人从停在岸边的木船底潜水横穿而过,逞尽英雄。年少的张狂,更引来无数少年模仿,长江里每年都要收好几个孩子,但这些长江边的孩子似乎天择而生,生死看淡,无所畏惧。每年照样在长江里去博击风浪,还记得毛主席有段语录;青年人要到大风大浪中去煅炼成长。这也让我们倍感鼓舞和力量。
每次有大轮船通过,船尾的浪总一浪高过一浪向岸边袭卷而来,越是这样大浪淘天的时刻人们越是兴奋不已,从船上,从岸边扑向水中,向浪花奔去,这就是他们的口头语一一斗浪去。
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多,家长大多没有那么多精力细心管教,任由小孩子在风里雨里野蛮生长,他们自由奔放,也养成了那一代人无所畏惧,敢于担当,见义勇为的豪侠气概。艰苦的生活条件也足成了他们艰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说那个时候有谁敢对中国发动战争,我想那一定会出不少的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因为那时的人学习英雄崇拜英雄,心中装有解放全人类的大气,
网上有个很混剪段子,我书是读得少了点,但我骄傲了吗?也可以应用于那一代人的他们,书是读得少了点,但他们骄傲了吗?
那个时侯男孩子都喜欢看水浒,崇尚卢俊义,晁盖,宋江,那的确是一种江湖义气,那是一个喜欢草莽英雄的时代,更充满义气豪爽,时常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迈人生。那个时候的他们也有他们非常可爱的一面,但这一代人已经老去,祖国需要科技文化的力量去捍卫也仍需要那一代人大无畏的精神去传承。
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生活的精致细腻,让人们精神世界少了许多原始的奔放豪迈,少了一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酣畅淋漓的痛快,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路人有难也不敢去帮,因为怕被骗,怕被讹。去年游泳,在市政府江边,一男子被急流的江水快吸进趸船我刚起岸,见他拉住绳索拚命争扎,我想去救,但内心很犹豫,要是他讹我怎么办?他身躯大部分被卷入船底,最后向我招手求救,这时我才箭步冲到趸船上抓住他的手仆在趸船的地上,拚命拖住他,不让他卷进船底,后来岸边好几个人也赶过来大家一起用力才把他救了起来,当时我没而一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自豪感,有的是还好,他没讹我,谢天谢地。
人到江水里,天性总容易摆脱平时的束缚,自然地放松了下来,有一个冬天,我在江边散步,突然听到江中歌声响起,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塔娜堤,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密,我循声望去,见一头白发的老婆婆在江中游泳,独自高歌,自娱自乐,不管不顾,放纵了放纵了,你不得不承认江水给了人们许多的快乐与放松。
有幸生活在这个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有幸看到国家由积贫积弱发展到如今的盛世繁华,是我们三生有幸。不废江河万古流,愿国运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