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中情节的提炼(二)
编者按:小说中情节无论怎样奇巧、曲折,都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规律,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要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性。
而简书上的绝大多数作者,和其它网络文学平台的作者都没有考虑过这个,人物,情节都是作者预先计划设定的。这也是它们缺乏文学性,艺术性,只能是网络作品的原因。
二、要遵循人物性格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去提炼情节。
作品中的人,按他自身的逻辑,按他的性格的发展规律,暗示作者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情节,应当舍弃哪些情节?不写人物的经历,人物的性格就写不出来,或者写出也不是人物应有的性格。选择情节的过程就是提炼情节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概括的过程。所以,情节无论怎样奇巧、曲折,都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规律,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要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性,这就是提炼情节的依据。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部分就经过反复的情节提炼。是让娜和渥伦斯基幸福的结合,还是写出人物的悲剧命运?托尔斯泰并没有让人物做出不合乎自身逻辑的事,最后安娜是卧轨自杀了。
为此曾遭到人们的责难,加·安·鲁萨诸夫就埋怨托尔斯泰,说他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未免过于残酷。托尔斯泰笑了笑回答说:“这个意见……使我想起普希金遇到过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对自己的一位朋友说:“想想看,我那位塔姬雅娜跟我开了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人了!我简直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这样做。’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可以说同样的话。根本讲来,我那些男女主人公有时常常闹出一些违反我本意的把戏来,他们做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事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了我希望他们做的事”。
小说中的人物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向前发展,它不能以作家的意志为转移。安娜的卧轨自杀的情节,并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全是按照人物自身发展的逻辑演化出来的。安娜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卧轨自杀,就要违背生活发展的自身规律,因为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人物这样做,是性格驱使她卧轨,是生活逼着她自杀。这正是遵循人物性格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提炼出来的典型情节。
三、提炼情节过程就是深化主题过程
作家如何从生活素材出发,以独特的方式提炼出典型化的艺术情节,并通过它揭示典型的社会矛盾,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从古今杰出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到一点:提炼情节的过程就是深化主题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对《复活》的情节提炼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为了不断深化作品的主题,托尔斯泰在情节提炼上,经常进行艰苦的工作。他“要再三考虑,反复考虑目前创作的这部篇幅巨大的作品中所有即将出现的人物可能遇到的一切情况,并且要再三考虑数万件可能搭配的事件,以便从中挑选出百万分之一,这是极端困难的。”
要从几百万件可能搭配的事件中,挑选出应该发生的一个事件,而这一个事件又能以完美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活的矛盾,进而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政治主题,这就是艺术情节的提炼。
任何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情节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事件和现象。但艺术的情节并不等于生活的素材,它必须比生活更高、更集中和更典型,因此,更需要提炼。
托尔斯泰为提炼情节,曾付出了长期的、艰巨的劳动。小说从一八八九年动笔,直到一八九九年才最后交稿。托尔斯泰时常焦躁不安,甚至非常痛苦,他不止一次在目记中对它宣判死刑:“读了我的《复活》……很不满意,我想把它放弃,或者重写一遍。”“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虚构的和软弱的,很难把写坏的地方修改好。”
《复活》的创作之所以这样艰苦,是因为托尔斯泰不能照搬原始情节,而必须对它进行提炼,那样才能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