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曾想把华北变成牧场,杀光当地汉人,为何最终没有实施?

文/格瓦拉同志

在成吉思汗进攻金朝的十余年时间里,中原汉人横遭劫难,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者难以计数。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对一项无比阴毒的计划产生兴趣,准备将华北变为超级牧场,并杀光当地的汉人,幸好有宰相耶律楚材奋力阻止,才使得上千万汉人免于灭顶之灾。那么,成吉思汗为何会有这种狂热的计划?耶律楚材又是如何劝阻他的?

01 攻占华北

作为东胡族的后裔,蒙古族早在唐朝时期便游牧在漠北高原一带,长期接受回鹘汗国和辽、金两朝的统治,并且其内部始终处于分裂、混战的状态中,直到成吉思汗在1206年统一各部落、创建蒙古汗国。完成民族统一大业后,成吉思汗开始兵锋南指,对长期压迫、奴役蒙古各部的金朝发起猛烈的攻势,由此揭开长达23年的蒙金战争(1211-1234年)序幕。

蒙金战争要图

蒙古铁骑的持续性进攻不仅导致金朝疆土日蹙,并且诱发权臣胡沙虎弑杀皇帝完颜永济、拥立皇侄完颜珣(金宣宗)为帝的政变,时在嘉定六年(1213年。注:本文统一使用宋朝年号)。然而,更换皇帝的举动并未解决金朝面临的危机,就在金宣宗即位后不久,河北大部分州县便相继沦陷,仅有京师中都(今北京)和真定、大名等11座城池没有失守,情势可谓危急万分。

为了保障中都的安全,金宣宗被迫向蒙古求和,采用割地、和亲、献纳重礼的办法,才勉强换取成吉思汗的撤军北返,时在嘉定七年(1214年)三月。不过,尽管成吉思汗率军北撤,但金宣宗依然深感不安,总担心蒙古大军很快便会再度南下、攻取中都。为此,就在成吉思汗撤兵后没多久,金宣宗便以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将都城南迁至宋朝故都开封。

行进中的蒙古骑兵

金宣宗仓皇南逃引发一连串的恶劣影响,不仅严重动摇华北各地守军的士气和民众的信心,并且使得朝中投降派官员和契丹、汉等民族的将领或地方豪强加速向蒙古靠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以金宣宗“背约”为由,再度率蒙古大军南侵,仅用数月时间便攻占中都,时在嘉定八年(1215年)三月。中都沦陷后,金朝在华北各地的统治土崩瓦解,蒙古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02  阴毒计划

由于跟花剌子模之间仇恨日深,成吉思汗在攻占中都后并未继续率兵南下,而是把攻打金朝、经营华北的重任交给头号心腹大将木华黎,自己则亲率大军西征。平心而论,木华黎虽然是一位盖世名将,但极度缺乏行政管理经验,并且任命的州县长官尽是些凶狠残暴、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因此,没过几年时间,繁华富庶的华北便被蒙古折腾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木华黎塑像

作为征服者,蒙古人并未及时总结、反省在治理方面的失误,反而污蔑华北汉人尽是一帮不服管束、喜欢无事生非的刁民。为此,近臣别迭等人向成吉思汗建议,既然汉民难以治理、刁蛮成性,并且对帝国没有丝毫益处,倒不如对他们进行民族灭绝,然后把华北变成一座超级大牧场更划算。毕竟,牛羊不仅温顺驯服,并且还能提供肉制品、奶制品,实在是再好不过。

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赀至钜万,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於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引文见《金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成吉思汗画像

此时,成吉思汗虽然已经结束西征的军事行动,但正集中精力从事消灭西夏的事宜,加之年老体衰、智识难免昏沉,因此对别迭等人的建议深感兴趣。随后,成吉思汗召集重臣开会,商议将华北变为超级牧场、杀光当地汉人的事宜。由于与会的重臣们多是视汉人的生命如草芥的蒙古勋贵,因此别迭的建议得到普遍支持,唯有中书令耶律楚材强烈反对。

03  力挽狂澜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朝官至左右司员外郎,中都沦陷后归顺成吉思汗。由于博学多识、谋略深远,耶律楚材深受成吉思汗的器重,并被拔擢为辅臣,担任宰相(中书令)长达14年之久,在蒙古汗国内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耶律楚材表达反对意见时,成吉思汗不能不侧耳倾听。

耶律楚材画像

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耶律楚材很清楚成吉思汗贪利忘义的本性,深知用人道主义无法说服他饶过华北汉人的性命,唯有用现实利益才能打动他。为此,耶律楚材帮成吉思汗算了一笔经济账,说如果留下华北汉人的性命,并让他们继续从事生产,那么每年可从他们身上获得50万两白银、8万匹帛、40余万石粟的税收,可以说“一本万利”。

听完耶律楚材的一番话后,成吉思汗大喜过望,他从未想过能从华北汉人身上榨取到如此惊人的“利润”,而把当地变为牧场所带来的收益远不能比。正因如此,成吉思汗果断拒绝别迭等人的建议,并按照耶律楚材的建议设置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借以保障、督促华北汉人从事生产。如此一来,上千万汉人的性命得以保全,而华北各州县也免于沦为牧场。

成吉思汗剧照

(耶律)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课税使。引文见《金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后续

由于耶律楚材的力挽狂澜,华北及当地上千万汉人得以避免灭顶之灾,对于他的深恩厚德,百姓自然铭记在心。正因如此,等到耶律楚材去世后,深受其惠的中原汉民如丧考妣,哭号之声遍布大街小巷。不仅如此,“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茹泣相吊。”(见《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耶律楚材受国人敬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书目

脱脱(元):《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濂(明):《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版。

柯劭忞(民国):《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