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的赤脚郎中说:“要是有人跟你告诉...

一位农村的赤脚郎中说:“要是有人跟你告诉你,出汗可以祛湿,这样的人不是庸医,就是骗子。”当时我对他鄙夷不已,之后却深信不疑。

有次下乡的时候,一位当地的村民说自己经常头昏脑涨大便黏腻,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的特点:

鼻头爱出油、黑头多、酒糟鼻、眼袋浮肿;
食欲差,没有胃口;
口臭,脸上容易长痘;
白天乏力疲惫没有精神;
宫寒痛经。

她这种情况就是湿气重导致的,我跟她讲:“你的这种情况不严重,每天多出去运动让自己身上多出汗就好了。”

旁边的赤脚郎中说:“这样的大夫能看好病就怪了,祛湿让出汗的不是庸医就是骗子。”

我说:“你能看好那你来,干嘛在这里阴阳怪气的?湿为阴邪,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让体内的阳气逼出来。”

他说:“到底是年轻,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看你乳臭未干的样子,你还不如直接改行算了。”

之后他给患者开了一位调理的外用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状态就改变了九成。

后来老郎中跟我讲:姜天叙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中有言:“津液者,血之余,行乎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

意思是津血都是同源的,都是精微谷物所化,长期而大量的出汗必定会导致正气虚弱,因为气随汗出,气对津液和血液都是依附作用,如汗出过多,或频繁大量地呕吐,不但津伤液脱,而且气也随之受损。

由于临床上有“气随液脱”、“汗多伤正气”的现象,所以前人有“津伤则耗气”的说法,这样一来湿气没去掉多少,自己的却反而越来越虚了。

那老郎中给她外敷方是啥呢?

其实就是南怀瑾南老当年用的加强版:

把艾绒,桂圆,花椒,白芨,陈皮,桂枝,茯苓团这几类药材研磨碎,然后揉成一个球,用医用胶布贴到肚脐上,晚上睡前敷,天亮醒来后取下来。

这就避免了汤药直接入脾胃增加负担又伤脾胃,肚脐也是神阙穴,古籍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迈,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可见肚脐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里面的艾绒、桂圆、花椒可以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消除寒气,针对脾胃虚寒的问题。

白芨、陈皮、桂圆可以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既然脾胃受损,那肯定就需要一些补脾胃的药材,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茯苓在祛湿健脾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抵御外部的寒湿。”

我记下了这个方子回来后用了发现真的很不错,对于这种寒湿,湿气重或者假上火比较明显,也没有用汤药的副作用不麻烦,即使是没有一点中医基础的人都可以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