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投研习社 | 再谈“新能源车”,中信资本周伟锋对话东吴曾朵红:注重估值合理,投资真成长

周伟锋参加聪投研习社录制的盲盒问答小视频

“大小估值分化的问题引起大家比较多的关注,这个在电动车板块也存在,龙头公司估值的确不便宜,但是不是所有公司估值都高?并不是。”
 
“估值说明一切,龙头公司回到合理估值可以投,出圈的行业、公司未来大概率会掉出资本的热搜榜。”
 
“我们很难脱俗于时代浪潮,但在每次浪潮来的时候,特别是在浪潮后期,我们要思考下浪潮的本质。”
 
“过去五年大盘行情中,有太多中短期趋势投资者加入长期投资的队伍。真实降低投资收益预期、客户收益预期才是唯一选择。”
 
“我们的投资风格一定是成长,但我们要的成长是有价值基础的成长、确定的成长,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未来能做大成为核心资产的公司。”
 
“碳中和会加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秀龙头公司走过的路,可能是很多细分制造领域龙头正在走的路,比如我们长期关注的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优秀龙头。”
 
“信息多了之后,对专业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电动车进入了专业化时代,一个可能类似医药研究和投资的新时代。”
 
“当高中低端都能找到自己需求的情况下,这个行业的确定性是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的。”
 
电动车和智能车大家可以分开来看,很多人把电动车和智能汽车弄混了,好像没有智能驾驶的都不能叫电动车。其实恰恰相反,电动车的需求很大。
 
“我们把电动车的投资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科技属性的,包括智能驾驶、很多新材料,都是按照一级市场的赛道估值来的。
 
还有一类是跟别的行业去比,当这个行业在加速前进的时候,有很多企业是不需要承担风险和波动的,但销量的推动对他们的业绩也有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一类企业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应该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只是可能,第一,估值确实不像一年前那么便宜,另外,研究的难度会增加,这是很典型的。”
以上,是2021年1月中信资本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周伟锋在聪明投资者价值研习社现场,围绕未来核心资产和新能源车给出的判断。
在加入中信资本投资之前,周伟锋曾一直就职于国泰基金长达12年,也是聪投“TOP30基金经理”之一。
这也是时隔一年之后,周伟锋返场价值研习社。
在上一次分享中,周伟锋重点谈到了新能源车的投资机会(点击查看:TOP30 | 年化回报21.63%,国泰周伟锋:新能源车核心公司股价高点早晚会破),一年过去,其判断均已验证。
在投资中,周伟锋始终强调站在时代发展趋势下,从产业的视角出发寻找长期的确定性机会, 注重估值的合理性,相信时间的复利。
周伟锋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对新能源车的研究,2013年、2014年陆续布局,而且多年以来一直对其保持深度跟踪。
这次活动,为了把大家广泛关注的新能源车这个话题聊透,还特别邀请了东吴证券联席所长、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朵红,以及产业界高管:三花智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胡凯程,华友钴业董事会秘书李瑞
圆桌环节,周伟锋客串主持人,直击核心,不回避矛盾,问得到位,其余三位嘉宾也有一说一,答得坦诚。
两位产业界高管分别分享了为何所在公司会切入新能源车领域,并且从各自角度分析了自身在所处子行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对于行业相关趋势的看法。
具体到投资上,东吴证券曾朵红也明确回答了关于新能源车估值到底贵不贵以及如何投的问题。
四位嘉宾站在不同视角,碰撞出了不少大家关心的干货,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欢迎留言讨论,转发分享。
周伟锋主讲环节
 

注重估值合理性,投资真成长

年末岁初,我们看到估值分化还在加剧,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阶段,这个是否还能持续值得我们思考。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提出三个问题:
1、过去两年的上涨使得市场整体有没有显著泡沫?
2、通过两年的上涨使得市场有没有显著结构性泡沫?
3、按照价值投资的思路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我相信很多同行对于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一致的。
整体来看,显然没有明显泡沫。结构性泡沫,相信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有没有持有相关资产的同行们都不应该有分歧,部分资产确实不便宜,但对于估值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会存在分歧。
那是不是只有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已经长大的龙头才是龙头?梳理所有二级行业,细分龙头可能有300多个,还不包括很多未容纳进来的更细分行业。
随着这些细分行业龙头的成长壮大,我们会发现中国很多机会不止出现在已经出圈的核心资产,更要寻找未来的中国核心资产。
估值说明一切,龙头公司回到合理估值可以投,出圈的行业、公司未来大概率会掉出资本市场“热搜榜”。
 
每个人都难脱俗于时代浪潮,但在每次浪潮来的时候,特别是在浪潮后期,我们要思考下浪潮的本质。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坚守能力圈的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扩大能力圈,相信时间的复利。
 
我们的投资风格一定是有价值基础、确定的成长,或者叫能力圈的成长。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未来能做大成为核心资产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思考和寻找长期价值投资机会。
1集中度提升。寻找长期大赛道里的已经走出雏形的龙头公司,时间的复利会告诉大家,在这些领域做出壁垒的公司,同样值得尊敬。如我们长期关注的包装、汽车零部件领域里的优秀龙头。
2中国品牌提升。经济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一些共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产品牌也一定会越来越有机会。
我们寻找一些中国品牌可以替代国际品牌的行业机会,如过去的家电,正在发生的服装、文具等消费品。另外,中国品牌一定也会走向世界,目前走出去的品牌代表有手机、家电,未来还有很多消费品牌走出去,诸如服装、家居等。
3新制造、新材料。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中国制造业的GDP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GDP的总和,而且制造业的下游普遍在中国,大家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已经不是由汇率等简单因素决定,而是由产业集群、供应链、创新等因素决定。
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是产业链,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业的发展,促成了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等科技产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未来还会在更多领域发生,包括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新材料。
正如我们几年前投资的一系列公司,在传统产业持续进步的情况下,借道新兴领域的研发反超原有领域的国际巨头。这些公司普遍出现在制造业里的电子、机械、电新等领域,也出现在一些金属材料、化工材料领域。
4特别关注“碳中和”给很多产业链带来的机会。这一次中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很多产业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会加速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各行业对于能耗的要求长期看远大于当年实施的环保限产,很多行业未来长时间会有非常大的改变,尤其能耗比较大的行业,关注绿色环保产业。
5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的领域。未来中国劳动力人口会大幅减少,老龄化提升,与之对应的一些需求会持续上升,包括自动化、数字化、医药等等,尤其医药创新。中国真正的老龄化高峰是在80后变老,这意味着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的时间大概还有30年左右,老龄化带来的需求空间巨大。
同时,对于消费升级以外的普通非老龄人口消费品,一定要做好长期下降的心理准备,对估值的永续增长率和永续增长阶段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6最后,回到高成长的新兴领域。未来中国的投资机会有很多,即使过去一年估值已经推到了一定高度的新能源汽车部分核心资产,从整个行业来看,未来十五年还有三十到五十倍成长空间。很多当下的核心资产并一定能长期都是核心资产,需要我们对行业有更深的认知和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前段时间电动车有两件事情引发大家关注。
第一个是(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充电速度那么快,到底是不是骗子?
另外一个新闻是欧洲要断供我们的芯片,那我们的电动车还能不能产?
大家都在关注,确确实实说明:第一,大家对电动车的关注度非常高;第二,大家对于电动车的了解还比较粗浅。
 
这些问题引来了专家的争议,也说明电动车研究已经到了非常专业化的阶段。
 
我记得最早跟朵红讨论电动车应该是2012年、2013年,特斯拉当时的股价大概在30块左右,总市值大概四五十亿美金。大家还在怀疑电动车会爆炸、会起火,包括去深圳调研,有人说开电动车的出租车司机掉头发……
当信息多了以后、关注度高了以后,大家对很多的信息的认知是有一些模糊的,对专业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去年,我讲电动车的时候花了大量篇幅告诉大家,电动车是值得投资的,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方向。今天我谈的是: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新时代。
电动车可能会进入一个类似于像医药的时代,对投资和研究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2020年高中低端需求全面爆发

行业确定性已无疑

这六辆车,第一辆是特斯拉,第二辆是蔚来,第三辆是比亚迪的,第四辆在上海应该能见到很多,五菱宏光的MINIEV。
大家都还在认为只有特斯拉、新势力才是电动车,但是,前面这几辆车销量都没有超过后面那一辆。
资料来源:中信资本投资
可能很多人认为五菱的车太低端,是四、五线城市的,大家可以去淘宝上搜一下,五菱宏光MINI的各种造型改款已经是一个很时髦的东西了,车型外观越来越炫酷,现在也能在上海的高架上看见了。
我们再看第五辆车,保时捷的Taycan。
很多人质疑这辆车的智能化水平很低,但是,这个车型2020在国内开始推出,低价款88万起,到下半年已经脱销的状态
 
2020年这个高端车在全球卖了2万辆
资料来源:中信资本投资
那个时候我去试驾过,确实智能化跟左边的这三家没法比,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需求?
电动车和智能车大家可以分开来看,很多人把电动车和智能汽车弄混了,好像没有智能驾驶都不能叫电动车。其实恰恰相反,电动车的需求很大
原来大家觉得电动车不能买,因为在2020年上半年感受特别差,我相信很多上市公司也是一样,在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中国的消费还没有起来。
但是到下半年9月份开始,成了中国电动车销量数据涨得最快的一个阶段,中国2020年电动车销量转正到130万辆,这可能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当高中低端都能找到自己需求的情况下,这个行业的确定性是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是一个比医药行业更大的确定性的产业性机会

为什么这个行业值得长期看?或者为什么一级市场那么多钱涌进来?
全球的汽车一年销量可能在8000万,2020年受疫情影响,可能会比2019年大概少10%。
每年全球汽车的销量一般都在9000万辆,那么从7000万辆到9000万,是过去10年完全靠中国销量达成的增长。
最近大家看到为什么亚洲其他国家的占比慢慢大了,因为印度的销量在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
未来如果印度再起来,那么全球的整个汽车销量一年在1亿辆,假设我们一辆车大概是10万块钱1.5万美金,全球每年新车销量大概是1.5万亿美金
 
保有量上看,全球汽车协会只有2015年的数据,我大概算了一下,2020年的汽车保有量大概在15亿辆。
这是一个多大的产业?每一辆车一年花1万块钱,就是15万亿。
15万亿什么概念?就大概是2~3万亿美元。
4~5万亿会改变很多产业结构,这还不包括保险,我相信电动车出来以后,特别是智能驾驶,会改变很多保险的结构。
包括无人驾驶、智能驾驶肯定是个方向,以我自己的感知,在2025年之前基本上是L3以下的辅助驾驶,应该叫辅助驾驶为主。
因为L4以上基本上是以机器为主,这个阶段对我们社会的改变还是很重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电动车,以后智能化无人驾驶一定会做进去,可能无人驾驶出来以后,很多企业就消失了。
未来电动车产业一定会一直在市场热点之中,这确实是一个比医药行业更大的产业性机会也是这个阶段为什么一级市场投资如果看5~10年一定要进去的原因

电动车投资新车型驱动很重要

2021年大众产业链也会是一个很精彩的方向

原来我们谈电动车会谈政策退坡,现在更多看电动车的可销售,新车型的驱动会非常重要。
资料来源:中信资本投资
 
这是2021年的情况。为什么前面提到2020年销量会增加?因为之前很多车型在2020年推出来,今年以及后面还会有很多车型推出。
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特斯拉的价格不断下降。
第一个,我觉得它符合马斯克“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另外一个,价格降低后,车的受众面会更大。可以发现,大众刚刚试水,销量已经开始上去了。
 
大家现在猜特斯拉可能推出更便宜的车型,售价预计在16万,我觉得大概率还会比16万低,可能压在15万以下
 
这个价格对需求的刺激会有多大?
大家可以看看2020年大众的增速,未来可能增速还会翻倍,逼近特斯拉的销量。
2021年这个阶段很关键,大众产业链的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所以2021年才是更精彩的一年。
 
大家除了去看特斯拉的产业链以外,大众产业链后面也会是一个很精彩的方向。

电动车可能会进入类似于像医药的时代

专业性越来越重要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是国泰智能汽车的对标指数,这个指数原来只有25个标的,每一年换两次,现在还有很多老的标的,掩盖了很多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
我们对电动车的投资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料来源:中信资本投资
大家只看上面这个估值肯定觉得没办法投,大小估值分化的问题也引起市场比较大的关注,在电动车行业也存在,龙头公司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不是所有公司的估值都高?并不是。
为什么我说以后新能源车的投资会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
 
因为不能再简单用估值的高低来判断。我认为电动车投资可能会进入一个类似于像医药的时代,会越来越专业
 
我们把电动车的投资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科技属性的,包括智能驾驶、很多新材料,都是按照一级市场赛道估值。
还有一类是当行业加速前进的时候,有些企业不用承担风险和波动,但销量推动对他们的业绩也有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一类企业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只是可能第一,估值确实不像一年前那么便宜,另外,研究的难度会增加。
 
我们开玩笑,现在一个卖方的医药团队可能会有十几个分析师电动车产业链未来也会需要十多位分析师才能覆盖,电动车研究和投资专业化会越来越强。

新能源车的隐形投资机会

中国汽车在发展到大概3000万辆销量的情况下,还没有中国的一级供应商走出来,随着电动车产业转移到中国,一定会有中国的一级供应商出来。
每一次全球一级供应商的变革都会有新技术的变化,这里面有很多机会,值得慢慢去看。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隐性的投资机会也是由此带来的,它会让中国很多零部件厂商重新分布。有点像手机,哪个公司更有效率,就会在这个环节脱颖出来。
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
第一,不会因为电动车电动化以后就消失了的零部件产业;
 
第二,在零部件产业,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效率很高,可做的事情一定会越来越多。恰恰这一类标的,且不论估值高低,几乎95%的都没有人关注。
 
这个领域的一些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电子,哪怕是汽车被动元器件,目前来说关注度还是非常低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因为汽车电动化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好处。
 
另外,大家还关注的未来汽车的卖点无非就几个:
一个是拼算力,这个对于个人来说使用门槛很高,跟普通消费者没有太多关系。
第二个是拼续航,现在续航好像不到1000公里大家都提不起兴趣,这也恰恰说明电动车已经普及了。
还有就是智能驾驶的级别。
接下来的卖点无非一个是无线充电,最新的一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是上汽和阿里等联合打造的,可能以后在保时捷Taycan这样的高档车以及其他车里面,无线充电是标配。在充电和无线充电这个环节,后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还有一个就是看换电模式到底能不能有效,这是我们关注更多的一个点。
接下来无论整车厂、零部件还是产业链,会不断有新闻出现,可能以后股价不要因为新闻出现大的波动,大家可以慢慢去看这些机会。
问答环节

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电池基本上大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些小零部件确定性也很强

周伟锋:竞争格局环节比较好的挺多的,热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竞争格局的环节,这是我们要观察的第一个点。
在竞争格局里面,我们要看每一个环节有没有企业提前很早就布局,处于领先状态。
另外,电池这个环节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基本上大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大家谈到的包括固态电池等一些变化,有可能最后也是发生在现有的龙头里面,自己去变革自己的概率也很大。
在电池这个环节,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跟整车厂的关系。
因为对它来说,一定得捆绑住一个车企,选中那些能长大的车企迅速切进去,它们的竞争格局不像热管理系统,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可能都得用我一家的。
另外,从投资角度,我觉得第一,不要成为客户的技术中心,也不要成为客户的关键成本中心,你一旦成了这两个以后,整车厂一定会选择自己弄,这是一个。
为什么我们早期去投三花智控的时候,大家觉得它弹性不大,我说,弹性不大恰恰说明了它长期的确定性大,这是从竞争格局的角度来讲的。
一定是占客户比重越大的,竞争格局越不确定,因为客户不知道怎么弄,客户也不知道你怎么在弄,所以这是确定的环节。
曾朵红:如果纯粹从竞争格局来说,无非是看现在这个环节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市占率越高,从结果来说格局会比较好。
最大头的肯定是电池和材料,市场巨大,大家也都盯着,我们确实也看到一些龙头公司还是明显的走出来了。
但是我前面也介绍了,目前占比高的隔膜和材料里面,隔膜跟结构件确实也有一些新的进入者,因为这一块的市场空间相对来说会比较大,但我觉得不妨碍你去投资,因为这个里面就是确定性和空间的一个平衡。
另外伟,锋总提到的可能没有关注度那么高的,我想应该是零部件这一块,零部件这一块确实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还算比较大的,但是整车厂自制的很少。
单车价值量越大的,竞争相对来说可能会越激烈,但是因为蛋糕越大,它能容纳的公司相对来说也会更多一些,这个我觉得也正常。
另外也有一些小的零部件,比如说继电器,竞争相对来讲也不多,这种小零部件的确定性是比较强的,竞争也没那么激烈,但是它的弹性可能不像动力电池和材料。
可能还有一些更小的汽车零部件,包括智能驾驶里面的一些小的零部件,可能不是那么起眼,我觉得也还比较值得关注。

三花智控如何在热管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周伟锋:我请教一下胡总,原来三花智控可能跟新能源车没啥关系,为什么会切入这个产业?
另外,三花智控已经做传统汽车零部件蛮长时间,但是以前可能在全球的优势并没有这么明显,经过四、五年的电动车发展,怎么从一个可能不如别人的零部件企业,变成了在电动车里面相对来说优势非常明显(的企业)?尤其在热管理竞争格局里,基本上把能拿到的客户都拿到了,是怎么实现的?
胡凯程(三花智控副总裁、董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我想主要还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我觉得还是布局比较早,从战略角度其实很早就切入了,具体时间来看,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看好电动车这个行业。
 
当时的原因非常简单,我们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对其他企业已经是晚了,
当时大的格局已定,市场大部分份额都已经被包括国外的巨头、国内先行者占有了,后来者想要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是非常难的。
当时正好也是兴起了新能源汽车的讨论,很多厂家都在想这会不会是今后的一个方向,我们当时觉得它肯定是今后的方向,会存在颠覆性的机会,所以在2008年就决定进入。
当时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人员也开始布局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到2012年,通过跟全球电动车标杆企业的协作,通过真正落地的一些合作,我们得到了一些量产的经验和一些跟高端客户合作的经验,自身提升的非常快,后面就起来了。
所以我觉得,布局比较早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我觉得跟企业原来的质地也有关系。
尽管原来我们是做家电产业的,但是(两个行业)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热泵技术。
无论是空调、冰箱还是冷链,主要的技术就是热泵技术,也是一种非常环保节能的技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也用了热泵技术。
所以其实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已经有30多年的技术积累了,
而且,通过三十几年的积累,我们知道了非常多的细节,这也是很多其他企业没有的。我们不光会,而且做得非常精,成本做得非常细,还有很多的迭代。
所以第二个是基因的问题,我们原来就有这样的技术。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以前在家电上,我们是从国产替代、成本领先开始,慢慢领先了原来的领跑者;
在汽车上,我们一开始就投入非常多、决策非常早、技术积累非常多,走的是一条成本领先到技术领先的路,也非常注重研发、非常关注技术方面积累和不断的投入。

一体化是华友钴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周伟锋:大家也比较关注电池材料的变化。
华友钴业在材料的各个环节都有布局,一开始有钴,后面有镍,有前驱体,是一体化的。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体化以正极为主的材料供应商,跟同行比会有什么样的优势?特别是在中长期布局方面。
李瑞(华友钴业董秘):华友钴业是2002年成立的,它最早是以钴产品为主,我们钴的市场份额现在是全球的20%以上,中国在40%以上。
从公司业务结构来讲,我们现在是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主要是三个业务板块,
一个是资源,
一个是有色冶炼,
一个是新能源材料。
在2015年华友钴业开始二次创业,我们第二次创业的主要市场就是今天讨论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大市场。
用老板的话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市场比前面钴的市场大很多,钴的市场产量1年十二三万吨,按照目前的价格30万左右,产值可能400亿不到。
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加上产业链,上万亿的市场,各个环节加起来,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转型升级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目标也定得非常清晰,就是要做全球锂电材料的龙头,这个材料就是正极材料。
我觉得我们相较同行,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体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资源。
 
一个是刚果金的钴资源,另外一个是印尼的镍资源,这两个资源板块的打造为我们未来的竞争提供一个核心的成本优势。
 
我觉得制造业企业如果拉长来看,尤其是从中长周期角度去看,成本是很关键的要素。我们说“控制了源头,才能控制结局”。
第二方面,一体化之后我们可以缩短加工制造环节,节省成本;另外,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存货管理效率。
因为一体化之后,资源、有色冶炼和新能源材料是三个业务板块,中间买和卖的环节是可以被拆掉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升存货管理的效率。
现在有些材料企业或者是前驱体企业,它的毛利率看上去很高,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可能存货管理有很大贡献,比如可能低位的时候买了一些硫酸镍、硫酸钴,然后在上涨的过程中间逐步地释放出来,对于我们来讲,这个事情在一体化以后就没有必要了。
第三方面就是提升品质管理效率。
我可以一杆子插到底,从源头开始管起,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什么样的粗制品,需要什么样的盐类,需要什么样的前驱体,都是我自己在管控,我们自己在下指标。
所以,跟同行竞争对手对比来看,我认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体化的优势。
当然,其他优势也有。
比方说技术积累的优势,我们在钴铜、钴镍联合湿法冶炼领域里面,包括在新能源材料、前驱体制造领域里,积累都还是比较深厚的。
第三,我们在客户结构上也是有比较强的优势。
在疫情影响下,有些企业材料前驱体的销量对比2019年是下滑,但我们是逆势增长的,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很多。
这说明什么?我们的客户结构是跟随市场主流企业在走的。
尤其是欧美放量的时候,我们通过跟LG的深度合作,量增长得非常快,因为我们的产品进入到了这些主流的供应链体系。
第四,我认为我们的管理团队还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董事长本人,在公司转型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够捕捉到市场的机遇。
以上可能是跟同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比较明显的特点。

新能源车电池技术之争?

三元电池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是主流

李瑞(华友钴业董秘):我们认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氢能源电池在未来的市场中间应该是一个互补共生的局面,不是说谁替代谁,谁吃掉谁。
刚刚伟锋总有一个图画得非常好,就是磷酸铁锂在中短续航里程和中低能量密度的领域里有它的优势,尤其是在成本和循环寿命上面,而三元电池是在中长续航里程上面有它的比较优势。
据我们了解,目前磷酸铁锂已经到了一个快接近能量密度的天花板,所以才会有刀片电池出来,就是说通过改变它的物理结构来提升它的带电量。
那么三元材料现在离它的峰值、离天花板还有很大的距离,它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改变配方,从NCM622,NCM811甚至到9系来提升它的能量密度。
另外,燃料电池日本人搞好几年了,但是产业化推广一直是有难度的。
首先氢从哪里来?如果说全部用氢能源,氢的来源是很重要的。
电解本身就耗电,耗了电再把氢转化成动力,我觉得这是极其不经济的,所以从产业化推广的角度上讲,氢能源还是比较难。
当然国家有各种不同的政策,我们还是非常清晰的认识到,不是说某一家去替代某一家,一定是要自己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三元电池我觉得在未来的乘用车应该还是一个主流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到底贵不贵?

周伟锋:大家热议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比较贵,当然有一句话说:“最好种树的时候应该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第一,你认为到底贵不贵?另外,我们还能不能找到,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核心资产,有比较好的优质资产还不在贵的序列里面的情况?
曾朵红:确实最近新能源汽车涨得比较猛一点,也有不少的投资者来问我们说是不是差不多了,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言论。
但是我觉得,好东西它怎么会便宜,对不对?
 
市场上好的资产确实是大家看好的方向,市场是相对有效的,我觉得便宜就说明有问题,贵才是正常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贵能不能买?还看不看好?
我肯定还是很看好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电动车的电动化趋势才刚刚开始,现在才刚到确定的临界点。以前讲的都是预期,今年是真正的产业化大趋势的开始。
这个行业应该说看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很明确,可能现在全球电动车的渗透率也就五、六个点,将来我觉得50个点甚至100个点,只是时间问题。
你现在看着贵,如果考虑到空间其实也并不贵,毕竟大的产业趋势现在来看是确立的。
以前炒新能源汽车的股票确实会存在涨得差不多了大家开始就歇了,歇的原因是因为过去靠政策驱动,一般是一波一波的。
好主要是因为销量太好,政策就要加快,之后一段时间销量比较差,企业业绩也比较差,所以又回撤一下,等调整完毕再起来,开始新的一轮。
所以大周期和大波段以前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觉得,从今年开始,回撤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它将是一个持续往上的大的产业趋势,而且这个产业趋势才刚刚开始。
第二,以前炒电动车通常是先炒最优秀的标的,但这一轮涨的都是好公司,过去讲故事的公司并不涨,为什么?
因为现在大家都比较专业,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有技术优势、有成本优势的龙头公司,这种公司看5年、10年,它的确定性都比较明确,这种资产肯定也是核心资产,是比较稀缺的资产。
医药、白酒都是核心资产,我觉得电动车的龙头公司目前提核心资产的还没有那么多,可能未来这个方向会越来越明确。
第三个,我觉得估值也没那么夸张。
2021年目前预测利润在40-50倍之间,也有些还稍微便宜一点的,当然也有个别表观看起来比较贵的。
但是我们觉得,短期来看2021年基本面是有可能进一步超预期的,因为可能一些龙头公司短期观察来看,一季度数据都在超预期,而且估值跟核心资产比也不算高。
另外一个就是看长了,你看很长的时间,很多股票可能才几倍,或者就是很便宜的一个估值,当然这就需要做时间的朋友了。
所以我觉得,可能现在确实不便宜,但这又确实是非常稀缺的一个好赛道,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注:全文实录由鹤九整理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