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奎治痰 : 惊悸、怔忡
孙一奎治痰
作者/何绍奇
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辨证用方遣药,俱多卓见。在内科杂病方面,他对丹溪“气血痰郁”之说十分服膺。但他认为:《丹溪心法》所谓“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一说,失之浅率,以至后人遂以二陈汤统治诸痰,全不知贯通达变。特别是阴血不足,虚火上逆,肺受火侮,不得清肃下行,以至津液凝浊而生痰者,若误以二陈汤,则不啻火上加油。
他以为痰既有湿痰、风痰、痰火、食积痰、气痰、肾虚痰、脾虚痰等种种不同,所以审疾认证,“当察其所来之源”,治病求本,以证立法,岂可执一?
如脾湿者须燥湿利水,脾虚而有湿者须以温补为主,俾中气实,痰自流动,不可误用峻利攻痰重伤脾胃生气。因于火则先治火,后治痰。而同为一火,又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但在老人又不可速降其火,更不可尽去其痰。攻之太甚,则正气伤残,根本动摇而痰愈多;阴虚痰火,则宜在补水养血的基础上兼治痰火,俾水升火降,痰不复生而易去。
气郁者必兼理气,使郁结开而气道畅,则何痰之有?至于瘀血留著,化而为痰,痰瘀互结者,又不可专治其痰,须兼活血行血。如此等等,无不透彻地加以阐发,足见其辨证之精,见解之确。兹就其治疗痰病的经验试加总结,以为临床者参考借鉴。
惊悸、怔忡
孙氏认为惊悸、怔忡病因复杂。但多有兼痰者,良由焦虑、抑郁、惊恐,而致神不守舍,舍空则津液归之,凝而为痰。血气入舍,则痰拒之,其神遂不得归,而为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其证左寸脉来模糊,右关滑大者,便是心气虚挟痰。常用温胆汤合定志丸(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加辰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