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缘为兵》【四四二】北京话中他你我
小说《缘为兵》【四四二】北京话中他你我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陆军璞说:“我再问你一个字儿吧,北京人对上岁数儿的人和长辈,还有值得敬重的人,'你’不能说'你’,得说'您’。'他’甭管男女,也不能说'他’,得说'怹’。北京话里的'怹’字儿知道吧?”
项骏泽点点头儿说:“知道。”“这个字儿是怎么来的知道嘛?”陆军璞又问。项骏泽摇摇头儿,表示不知道。
陆军璞说:“'怹’和'您’的意义一样,都是对老人、对长辈、对值得敬重的人的人称代词,以表示对怹的尊重!'您’字儿在书本儿报纸上常能见着,说明全国好些地方儿都说这个字儿。'怹’这个字儿,要是离开北京这块地界儿可就见不着了。这个字儿可算是在全中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说它是独有,是因为这是咱老北京人,专门儿为第三人称敬语创造出来的。这回你知道咱北京人的这个'怹’字儿为什么能独步天下了吧?”
“说,说,说!接着说!别那么多疑问句好不好!”项骏泽煞有介事地说着,还夸张地瞪起了那对儿小眼睛儿。
陆军璞连连点头儿说:“好好好。这个字儿,在行文的时候儿很少见,在书本儿里也很少见,可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啊。这说明,这个字儿汉字专家认可了。咱北京人创造了一个'怹’字儿,被中国汉语最高官方认可了,谁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他都没辙,你说是不是?噢,对对对,当着您老人家不能用疑问句,不能用疑问句。那么这句话就得这样儿说:'咱北京人创造了一个'怹’字儿,被中国汉语最高官方认可了,谁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都没辙,你们山东人听着不顺耳也没用——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项骏泽一脸不满地说:“疑问句可以用,就是别用那么多。我有时候儿觉得你的疑问句里有成心寒碜我的意思,就算我没你看书多,可是,都是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其实我的学问比你也差不了多少。再说,这跟我们家是不是山东人没什么关系。”
陆军璞拉过项骏泽的手,一下儿一下儿地拍着说:“哦,是是是,是是是,是我不自量力,在孔老夫子面前儿卖三字经儿啦!我以后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唯您独尊,向您请教!还请您多多原谅!多多原谅!”
项骏泽装腔作势地说:“要允许人家犯错误,也要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你,认识到了自个儿的错误,能够表示向我这个山东人的后代请教,这就好嘛。陆军璞同志还是个好同志嘛!好好好,小陆同志,你接着说咱北京人嘴里的'他’'你’'我’。”
陆军璞点头儿称是,接着说:“还有那么一说儿,咱北京人在说'怹’和'您’的时候儿,不说'怹们’和'您们’。”“为什么哪?”项骏泽微笑着轻声儿地问。
陆军璞解释说:“'怹’和'您’,是由'他们’和'你们’的合音演变过来的,慢慢儿的就成了专指第三人称儿和第二人称儿的敬词了。”“那怎么说哪?”项骏泽又微笑着轻声儿地问。
陆军璞接着说:“得说'您二位’'怹二位’'您老俩’'怹老俩’'您几位’'怹几位’'您众位’'怹众位’什么的。'怹’和'您’这样儿的敬词儿,也只有在咱北京人温和、恭敬的心态下才能产生。而咱北京人的这种精神状态,也只有在北京这个祥和、平静的生活环境里才能养成。言谈举止之间长幼有序的称呼,尊老敬老的言语,那是咱北京老一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礼儿和教养,也是咱老北京胡同儿文化的底蕴。这些,离开京城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搁哪儿都不成。”
“还真是,你看咱北京,一个院子里的街坊就跟一家子似的,一条胡同儿里的邻居,好像都是亲戚。我小时候儿觉得叫了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儿就都是亲的热的啦,在胡同儿里谁家给什么吃的都吃,真是吃百家儿饭的。长大了才知道,闹了半天谁家跟谁家都没有丁点儿的亲戚关系,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没有。”项骏泽感慨的说。
陆军璞说:“在有些老式家庭里老夫老妻之间也是'您’和'怹’的互相称呼。比如我们院儿海爷爷跟海奶奶怹家就是这样儿,怹老俩在家里,都是“您”“您”的相互称呼着。我们院儿里的街坊,除了跟我们这帮孩子说话不称呼“您”以外,谁跟谁碰上,谁跟谁说话儿,都是把'您’字儿搁到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