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吃出老古董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恨事稀松平常。比如红楼未完、海棠无香,还有……鲥鱼多刺。引用这段话的人一般是张爱玲的粉丝,其实张爱玲也是从古书里看来的。但经张爱玲的妙笔一写,就流行起来,六婶三太公全知道了。传说长江有三鲜,鲥鱼、河豚、刀鱼。也有用鮰鱼替代河豚的。现在正宗的长江三鲜已不可尝,因为人类的馋痨,原来撒个网就能捞一把的鱼类都成了珍惜动物,长江已经禁渔,而且不是一年两年。自然有商家想出各种办法满足人的饕餮之欲,鲥鱼有非洲的,河豚有无毒的,刀鱼……自然也有办法。“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桃花开了,春江水暖,河豚鱼的兄弟刀鱼也该上市了。前几天到天蟾逸夫舞台看“雄风犹在——杨振雄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演出”,书友施兄和许兄约在老半斋吃点便饭,我有事晚到,刚一坐下,服务员就端上刀鱼一条。一看这条鱼,我大吃一惊,为啥?因为吃了违禁食品?当然不是。老半斋这样的国营企业,怎么敢卖长江刀鱼?不是崇明的就是海里的,肯定不是江刀。大吃一惊的是装刀鱼的盆子,绝对的老古董。
老半斋的刀鱼
盆子上写着“岳阳楼酒家”
刀鱼不稀奇,老半斋端出一只印着“岳阳楼酒楼”的盆子,倒真是稀奇了。话说岳阳楼酒家当年的地址在西藏南路28号,大世界的对面。小时候每次乘坐18路电车,总要经过岳阳楼。当年此店执沪上湘菜之牛耳,有一道龙须拉面享誉沪上,有位马国强师傅,用一斤精白粉可以拉出5千根面条,用油炸过,根根色泽金黄、条干清晰,再用糖粉蘸食,堪称沪上一绝。现在很多小青年赞叹日本“天妇罗”的美味,以及日本厨师的“匠人精神”,殊不知当年马国强师傅的龙须拉面经常到日本表演,一众日本“匠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时候“天妇罗”的粉丝们还没有出生呢。而如今遍地开花的新派湘菜馆,或剁椒鱼头,或毛家红烧肉,总以鲜辣火爆为主,老湘菜中的糖粉蘸拉面,终究是看不到了。
八十年代老广告
本是唯一具有湖南特色的饭店
岳阳楼还有一道美味,现在也不可能吃得到,就是狗肉火锅。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在中国的食谱上,始终有它的位置,甚至有别名叫“地羊”或“香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水浒》里的鲁智深受不了和尚的戒律,决定“放飞自我”,跑到酒店叫了一大坛酒和半只狗,特地关照:多捣些蒜泥。
《水浒》连环画摘录
无独有偶,济公和净慈寺长老闹得不愉快,也是喝酒吃肉,吃的当然是狗肉。至少到九十年代中,在上海堂而皇之地吃狗肉还是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岳阳楼的狗肉火锅名气很响,吃过的人不在少数。后来多数转了性,看到狗狗改叫“囡囡”,吃狗肉?你还是不是人?如果吃狗肉算吃人,那我坦白,我也吃过两次,都是在九十年代。倒不是在岳阳楼,而是在天津路,原来上海著名的浴德池隔壁,有一家专吃狗肉火锅的店(店名忘了),回想起来,带我去天津路的老同事是湖南桃源人,看来湖南人吃狗肉是有传统的。还有一家,在复兴中路上海电影院的对面,也是火锅。两次尝试吃狗肉,吃的都是红汤火锅,放了很多辣椒,味道固然是不错,但也吃不出特别的滋味。后来世风一变,吃狗等同于吃人(有些人一听狗肉就跳脚,胎盘紫河车倒吃得起劲),我更没有理由去尝这个味道了。和狗肉一起消失的,还有岳阳楼酒家,还有大世界对面的一大片老房子,音乐厅搬了个家,其他都是绿地了。每到秋天那里总有很多人看银杏,狗肉火锅?龙须拉面?岳阳楼?你们在说什么?
“岳阳楼酒家”五个字
系由胡问遂先生所写
已经消失了很多年的岳阳楼酒家,没想到他们的盆子还在老半斋使用。昨天我写了在上海的街头邂逅胡问遂,因为写得有点急,把岳阳楼忘了。猜想岳阳楼和老半斋当年是同属一家饮食公司,国有资产能用就用,所以装鱼的盆子就由老半斋“继承”了,一直用到今天,也有二十多年了吧。如今老半斋所在的福州路浙江中路口,原来是美味斋菜饭店,后来老半斋所在的汉口路动迁,搬到此处。那么多老字号消失了,老半斋还坚持着,用着美味斋的房子和岳阳楼的盆子,在那里吃顿饭,吃的是满满的上海老字号的历史,至于东西好不好吃,服务到不到位,似乎都不重要了。
1984年的福州路浙江中路口
远处的七重天大楼
近处的美味斋
图片由@老壶嚼早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