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年手工艺人—— 马铭生
题 记
手艺人,内心是以手艺为美的,也以手艺而崇高的。他们在做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只能锁在保险柜 的珍品,也不是毫无情感的摆设品,而是贴近人内心的东西。每每悠闲的午后或深 夜,伴着喜欢的音乐,埋首在一方石上,将每把刻刀工具信手拈来,神情自若,犹如从容地游走在自己的战场,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手中的刻刀在那一刻被赋予了 生命,让石头与手艺人实现了今生最完美的相遇。
马铭生:1981年出生于南平政和县,在校得王铨俤、吴略、杨章瞬、林晓东悉心指导,先后师承邱丹桦、刘爱珠大师。其作品融合现代雕塑理念,具有独特个人古典浪漫色彩。现为玄采堂文创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荣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州市名艺人称号。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福建省电视台财经频道专题采访。
文/林雨晨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对章,成双成对,一边是司马相如轻抚古琴诉衷肠,一边的卓文君侧身聆听读真情,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马铭生利用対章这石中黑色来表达一个爱情故事。有时,回味一首古琴歌,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事情,面对眼前以非常稀有的寿山五彩芙蓉石制成的对章,就足以让人情不自禁诵读起经典,内心荡漾起心心相印的爱情向往。
● 大梦敦煌
● 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铭生的每一个作品,都能让你“听”到一段故事,读懂一缕情思,收获一份感悟,不是简单一声“哇哦”就可以表达你所看到的惊喜与震撼。和传统寿山石雕刻的“重石质”理念不同,马铭生更愿意在扩展寿山石文化外延上努力,求的不是“这块原石多稀有,价值多少”,而是“我们能为寿山石做些什么”,勇敢突破原材料本身的价值,只为了向人们强调“人”的价值——给艺术品赋予精彩生命和深远意义的,应该是艺术家的精神,是雕刻者想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
● 忆江南
● 凤凰晨歌
● 凤求凰
石质粗糙但色彩丰富的老岭石,让马铭生怀恋起孩提时家乡蕴藏的那一份质朴和自然成趣的快乐,灵感汹涌来袭,古村庄的山水花鸟、地理人文如电影回放般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
就这样,原石中天然固有的黑色形成了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神秘而又古老,红色的小溪畅流其间,瀑布清悬,旭日像是刚刚升起,古寨守着千万年的约定,从梦乡慵懒地醒来,光和袅袅的云雾让树林和万顷梯田以及寨子里的一切都笼罩在新一天的希望之中,白鹭在树梢沐浴着温暖晨光,石板桥上的牧童心无旁骛慢,优哉游哉地坐在牛背上,石质中穿插连绵的黄色、白色、红色、黑色顿时都有了各自存在的理由,每一种色彩都不示弱地盛放着它的魅力,和谐与静谧的山村生活如此生动地得到展现。
● 印象敦煌
● 古寨夕照
● 古寨晓韵
现代社会喧嚣、繁华、浮躁,崇尚贵重名牌、追求豪华车房,人们总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最本质、最简单的自然和生活,遗失了内心深处最根本最自在的自己。《古寨晓韵》的创作,让马铭生一下跌入时光隧道,带他回到了远离尘嚣、心心念念的故乡,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夜晚躺着竹床上数星星就是一种最纯净的快乐,童年的景象、儿时的希冀都如撞钟般提醒着他莫忘初心,也让观赏到这件美好寿山石作品的我蓦地想起仓央嘉措的一段诗句:“坐在菩提树下,我观棋不语,前世,来世,患得,患失。我用世间所有的路,倒退,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忽然有些害怕自己会在厚重的时光感中迷失方向,却又想要将得到的警醒化作不断前行的力量。
● 金秋
● 枯!荣
● 明月千里寄相思
● 落日余晖
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是一场贴近心灵深处的旅程,藏着太多马铭生内心深沉的情愫。《灵山仙境》里,马铭生借着在创作前对石质颜色分布的充分了解,利用对色彩大胆的取舍,以意境形式围绕创作,将中间金黄色石质部分雕刻成一尊面容饱满的如来大佛,虽经历千年风雨沧桑,但仍慈悲地凝视芸芸众生,眼神中包含着无限的智慧与法力,右上角的宫殿与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动静对比,加上白鹭、古树、天桥、石刻等,整体呈现出的韵味,既是客观景物的写照又是仙境形式的创造。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戏如人生
马铭生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故事,他是回望心灵讲故事的人,这些故事你可以向往、可以梦遇、可以期许,假如你以谦卑的姿态接近灵魂,那你就能从作品中倾听到创作者最纯净的心语。
● 夜阑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