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萨珊王朝的盛衰
公元224年,帕提亚(即中国史书中的安息,位于伊朗高原东北、里海东南一带)的波斯地方长官阿尔达希尔(224-240年在位)举兵独立,攻入伊朗西部和中部,帕提亚末王阿尔塔邦五世战败被杀。226年,阿尔达希尔占领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重新统一伊朗,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仍定都泰西封。因阿尔达希尔的始祖叫萨珊,所以,这个新王朝被称为萨珊波斯王朝(226-651年)。
在建立萨珊王朝的过程中,从始至终得到了伊朗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僧侣们的支持与帮助,因而,建国后,阿尔达希尔既定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曾说:“国王的宝座是祭坛的支柱,祭坛又是国王宝座的支柱。”因此,他大力扶植琐罗亚斯德教祭司阶层,给予他们种种特权,使其不仅成了统治阶级的精神统治支柱,而且也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达希尔在位的时候,还积极进行拓疆扩土的活动。向东,扩展到呼罗珊地区;向西,则与罗马帝国争夺亚美尼亚和叙利亚。232年,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迫议和,亚美尼亚势孤,被阿尔达希尔所吞并。从此,萨珊与罗马斗争不断,200年间共爆发了9次战争,主要是争夺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亚美尼亚。
沙普尔一世在位时(241-272年)是萨珊王朝迅速发展的时期。沙普尔一世先后攻入罗马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260年,在埃德萨附近的一次战役中,萨珊军队大败罗马军,还俘虏了罗马皇帝瓦勒里安,萨珊王朝声威大震。经过多年的征伐,沙普尔一世所统治的领土共有27省,东部边境远达今锡尔河流域和印度河的中上游。沙普尔一世自称“伊朗和非伊朗的诸王之王”。为了统治多民族的帝国的需要,沙普尔一世还扶植摩尼所创立的摩尼教。但他死后,继位的巴拉姆一世(273-275年在位)改变了对摩尼教的宽容政策,宣布其为异端,摩尼及其宗教遂遭到迫害。
到沙普尔二世统治时(309-379年),国力更加强大。在东部,沙普尔二世镇压了贵霜贵族的反抗,把原贵霜领土划为波斯的一个省;在西部,分别于337-350年、359-361年和371-376年与罗马发生3次战争,最后两国缔结了30年和约。和约规定,罗马割让美索不达米亚的3个要塞给萨珊,同时宣告了罗马势力退出亚美尼亚。和约订立后,沙普尔二世立即征服亚美尼亚,并进攻南高加索。
沙普尔二世晚年开始迫害波斯的基督教徒。409年,耶兹古尔德二世(399-420年在位)颁发诏书,允许基督教徒公开举行礼拜,重建自己的教堂,但后来他又对基督教徒采取了更为严厉的迫害措施,大批基督教徒逃往罗马帝国寻求庇护。为此,巴赫拉姆五世(420-440年在位)即位后即向罗马宣战。战败后,于422年与罗马签订和约,同意基督教徒可以在罗马避难;也不再迫害波斯的基督教徒;罗马对琐罗亚斯德教也不加迫害。之后,伊朗的基督教与罗马脱离,形成景教。
巴赫拉姆五世统治时,亚美尼亚完全臣服于波斯,成为波斯的一个行省。在这期间,白匈奴曾越过阿姆河入侵波斯,虽被波斯军击退,但此后一直从北方对波斯构成威胁。483年菲鲁兹一世(459-483年在位)率兵进攻白匈奴,在阿姆河以北被杀,巴拉施即位(483-485年在位)。485年,菲鲁兹一世之子古巴德在白匈奴人支持下夺取了王位(485-498年第1次在位)。
由于长期战争,人民不堪赋税和兵役之苦,社会矛盾激化。这种情绪表现为反对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端运动上。它是从琐罗亚斯德教分化出来的一个派别,由祭司马兹达克领导,故称马兹达克派。马兹达克进一步发展了摩尼教,认为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反对财产不均的现象,主张恢复公社,人人平均享有一切财产。他说:“让财产在人们中间公平分配吧,因为一切人的需要都是相同的。为了消灭匮乏和贫困,让我们把富人 的财产拿出来交还给穷人!”马兹达克的这种思想得到社会下层群众的普遍欢迎。491年,首都泰西封的饥饿群众捣毁贵族和富豪的谷仓,爆发了马兹达克起义,很快波及全国。起义者占领贵族的土地、财产,杀死地主。古巴德本人企图利用起义抑制贵族专横,所以支持了马兹达克运动,遂与贵族和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发生了冲突。498年,古巴德被废黜。古巴德逃往白匈奴人处获得庇护和支持,于501年重新夺回了王位(501-531年第2次在位)。
古巴德重掌政权后,很快就毁弃了与白匈奴人的联合,在503-513年与白匈奴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并获得了最后的胜 利。与此同时,他还与贵族联合,反过来共同对付马兹达克运 动。529年,王子科斯罗埃斯镇压了起义,马兹达克被俘,数千信徒同时牺牲。
马兹达克运动虽被镇压下去了,但使封建统治秩序受到剧烈的震动。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新即位的国王科斯罗埃斯一世(531-579年在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经济方面,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建筑道路,保护手工业和商业;在政治方面,依靠新兴的军事贵族阶层,把僧侣和旧贵族的土地分给军人,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在行政方面,把全国划为4大行政区,每区设总督一人,直接对国王负责;在军事方面,设立铁甲骑兵,并征发农民补充步兵,以增强国家的兵力。此外,他还推行了一次税制改革,按照土地质量的好坏、作物的种类、灌溉条件和收成多少等编造地册,规定税率。还取消了官吏的一些特权。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加强了国王的权力。科斯罗埃斯文治武功使萨珊王朝进入了最强盛时期,也标志着伊朗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科斯罗埃斯一世的改革,使萨珊王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有了充足的兵源,为其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条件。
533年,他与罗马缔结了永久和约;554年,制服了不断骚扰波斯的白匈奴人,并划定以阿姆河为界;575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控制了那里的商路;576-578年,又击败了突厥人与拜占庭人的联军。
科斯罗埃斯一世死后,霍尔木兹四世(579-589年)即位,与罗马战事又起。589年,巴赫拉姆·楚宾在部分贵族的支持下称王,霍尔木兹四世杀。王子科斯罗埃斯二世(590-628年在位)虽得到拜占庭的援助,不久就恢复了王位,但地方大封建主割据如故,中央政权仍被削弱。
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收复小亚细亚,627年进至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准备攻取萨珊首都泰西封。628年,波斯军事贵族发动政变,杀科斯罗埃斯二世,立其子古巴德二世为王。古巴德二世在位仅数月,病死。此后5年间,暗杀篡弑相继,先后有10个王,都是大贵族和祭司手中的傀儡。
634年,帕尔维兹之孙耶兹底格德三世(634-651年)即位。此时,阿拉伯帝国正在崛起,并不断向东扩张。从632年起,10年之间,阿拉伯与波斯进行了多次激战。635年,波斯军在卡迪西亚之战中被阿拉伯人打败;637年,阿拉伯人占领泰西封,639年侵入法尔斯,640年征服胡泽斯坦。642年,波斯军与阿拉伯人会战于尼哈温,波斯大败,伤亡10万人以上,波斯遂被并入阿拉伯帝国版图。耶兹底格德三世亡命于东部霍拉桑地区,并曾向中国皇帝求援;651年在木鹿附近被一个磨坊主杀死。统治了伊朗4个多世纪的萨珊王朝就此灭亡了。
伊朗萨珊王朝给人类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遗产。泰西封等地宫廷遗迹显示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它的手工艺品非常精致,尤其是精美的金银器闻名于世。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外传,对东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