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治疗痛风84例临床观察

第 1694 期

作者 / 陆巍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伤科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体内血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尿酸盐结晶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肾结石、痛风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根据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5%~12% 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可发展为痛风。本文将我院骨伤科经验用方应用于 2017年 1月—2017年12月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男 39例,女3例;年龄38~53岁,平均48.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伴有高血压病 23例,血中尿酸含量高于正常的36例,伴有肾结石的17例。对照组男38例,女 4例;年龄35~52岁,平均 48.2岁;病程最短 1天,最长 10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痛风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休息,低嘌呤饮食,抬高患肢,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75 mg(Temmler Ireland Lt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 H20170098),口服 75 mg,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痛风经验方汤剂,方剂组成:土茯苓 15 g,姜黄 15 g,防己15 g,泽泻 15 g,川牛膝 15 g,熟大黄 15 g,生地黄15 g,车前子 15 g,白茅根 20 g。水煎服,日服 1剂,2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局重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减少≥7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5%≥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使用t检验;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 х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2.2血尿酸对比 经治疗,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注:P<0.05

表2 2 组患者血尿酸对比 (

,μmol/L)

注:P<0.05

3 讨论

痛风属中医学的“痹症”“脚气”“历节病”“白虎历节”“走注”“白虎病”“痛风”等范畴。《内经·痹论》中最早指出了痹症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按其病机而分为行痹,痛痹与着痹三种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也有关于历节病病机的描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认为历节实为内外合邪所致疾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认为痹症不仅是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正气不足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唐代孙思邈提出了“风毒”的概念。(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王焘《外台秘要》“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行痛甚,行于阴也”。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