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圆空佛,一位和尚与他的十二万尊佛像

日本人自古视山为神,这种将自然的伟大力量看作神灵的自然崇拜,即“万物皆有灵”的思想根深蒂固。自公元六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外来信仰和日本本土神灵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神佛习合”的形式并延续至今。

有一个人将日本人开放的信仰转化为拥有独特感性美的有形躯体。他,就是円空(圆空)。

円空(圆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行脚僧人,据说他曾雕刻了十二万尊佛像。雕刻佛像本有诸多规则的,然而圆空的佛像超越了那些固有观念,自成一派。正因如此,他雕刻的佛像被称为“円空仏”(圆空佛)。

圆空像 大森旭亭绘 岐阜千光寺 1805年

圆空1632年生于美浓国(今日本岐阜县)。23岁时出家,32岁开始云游,行遍岛国南北。于所经之处立木取材,一路手刻木雕佛像,献纳于行迹所及之处。1695年圆空圆寂于长良川弥勒寺,终年六十四岁。
民间有传说,三百年前大垣市屡遭涝灾和瘟疫,圆空造访至此奉呈药师佛三尊以及十二神将,由此一切大安。这样神话般的故事流传甚多,但内容难考。圆空曾发下誓愿,要造十二万佛,他的行脚历程几乎等于是巡回创作的一生。
目前已发现约五千尊圆空佛。江户时代结束后,明治政府发起废佛毁释运动打压佛教,佛像损毁在所难免。再加上圆空圆寂已逾三百年,现存的佛像恐怕只是他一生创作中很少的一部分。
“千日回峰,不断念佛”,僧侣的日常修行绝非常人可以想象。以二十日雕刻一千尊计算,一年进行四次这种修行,三十年便可完成十二万尊。
圆空使用的工具是柴刀和凿子,刀法粗粝简约,这是一种名为“铊雕”的大胆木雕技法,圆空佛上的凿痕清晰可见,线条奔放,不难想见圆空运刀的气势、力度与速度,甚至还可还原他手中柴刀的运动轨迹。
雕刻佛像一般选用表面没有凹凸的顺滑木料,圆空却特意使用带枝节的木头,不刻意修饰凹凸不平的部位,尽量保持原貌。或许圆空觉得,长成不好下刀的样子,正是树木在表达“不要雕刻这里”的意愿吧。
自14世纪未室町时代以来,作为日本古代美术主流的雕塑艺术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佛教雕刻的式微。由于禅宗的兴起,偶像崇拜瓦解,美术趣味走向工艺化和精致化。江户美术延续了这样的审美取向和消费习惯,圆空佛被当时人看作未完成的作品,在今天看来却极具革命性。圆空佛造型抽象、拙朴、粗野,在当时开始走向精致化的时代审美趣味中,往往被看作是不具有审美价值的拙劣半成品,近四百年来散落于日本各地不受重视。
1931年秋天,雕刻家桥本平八夜宿岐阜一寺院时,无意发现了圆空佛,慨叹相见恨晚。继而直到民艺运动家柳宗悦撞上了圆空佛不可思议的微笑后,他惊喜于这种原始的感动再也无法自拔。在他的努力下,在北海道江差町举办了“木喰、圆空二上人遗作展”,几个世纪以来未受重视的圆空木雕佛像首次进入人们视野。
1955年,长谷川公茂先生遇圆空佛,从此投入毕生精力研究,成为日本圆空研究第一人。访遍日本各地几乎所有现存的圆空佛,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其中的近百张精品,就被收入这本《圆空佛》一书。
圆空还有一个忠实粉丝,就是大家所熟知漫画《灌篮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彦。井上雄彦游历北海道、青森、岐阜、爱知、滋贺、三重等地,走访了圆空雕刻的上千尊佛像,并将旅途中所见所感写成了游记,集结成《円空を旅する》一书。

井上雄彦


(文章来源:象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