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张家传验方

第 1861 期

作者 / 潘金文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卫生局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炉火药捻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

中医治疗外科疾病,除了内治法外,还有许多外治法。《医学源流》说:“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笔者师承家传之验方,用自制炉火药捻对治疗“伤口小而窦道深,引流不畅”的病灶疗效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药捻配方与制作 

二、功效及适应症

1祛腐类药捻:有祛腐、软坚、枯管、出骨、提毒解热、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疔疮、瘰疬、漏管、背痈、臂痈、背疽或骨髓炎、化脓性乳腺炎以及恶性深部脓肿等病。

2提脓类药捻:有拔毒、提脓、祛腐生新之功效。适用于痈疽脓出不畅,腐肉难脱以及瘰疬、漏管或骨髓炎、破溃性淋巴结核等中晚期阶段疾病。

3生肌类药捻:有解毒、收涩、收敛、温肌止痒、止血止痛、生肌敛口之功效。适用于脓血将尽的一切疮疡、痈疽以及久难收敛的深部窦口等病。

三、辨证与处方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四诊,进行八纲病因辨证,并和辨病,局部与整体辨证相互结合,采用内外兼治。对于疾病的局部表现要辨明是阳证还是阴证,抑或属早、中、晚期而合理的分别选择外用祛腐类、提脓类或生肌类药捻。药捻的大小、长短亦根据发病局部的浅深或大小而灵活选用。

四、用法及注意事项

1用法:在辨明了病位和轻重后,选择需要的药捻,插入脓腔中,留1cm在腔口外,并将留出的药捻末端,向腔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安庆膏盖贴。每日换药捻2次。中晚期可用药棉在外敷盖,因其吸脓吸水较膏药好,每日换捻1~4次。

2注意事项:凡皮肤有汞过敏反应者禁用;头面部及邻近脏器以及神经、血管较丰富的部位慎用;祛腐药捻腐蚀力较强,对于肌肉较浅的部位或已溃处不宜过长时间使用,应及时更换提脓或生肌药捻。孕妇慎用生肌药捻。

五、作用原理

炉火药捻是局部用药,有效成分可直接杀灭或抑制脓腔内的细菌生长繁殖,可使患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增强局部抵抗、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温阳复正、消炎的目的。

药捻可直接清拭疮面,祛除伤口的有害坏死组织及微生物分解产物对全身及局部的刺激。药捻应用后,肿胀会随环境的改善得到消除,炎症减轻,缓冲了病损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所致的肌肉紧张、痉挛,从而减轻症状和痛苦。药捻治疗对局部组织产生了诸多良性刺激刺激作用,可缩短病程,促进愈合。

药捻治疗根据“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这个观点。本篇介绍的三类药捻,各方中均离不开红、白二丹或其它拔毒祛腐之品。其中祛腐药捻含有的白降丹腐蚀力大,疼痛剧烈。故祛腐方中配普鲁卡因粉有麻醉、镇痛的作用,配干姜末以温经活络,则气血和而促使坏骨移位。提脓药捻取炉甘石、巴豆霜、冰片共收祛瘤解毒,拔毒提脓之力。其药性较祛腐类药捻较转缓和,生肌药捻配鹿角霜、海螵蛸,收敛止血,止痛敛疮;麝香增强活血散结之功,共奏生肌之效,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六、验案举例

七、体会

药捻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古老的传统医疗方法,目前在一些基础医疗单位和民间仍在流传。临床实践证明本法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患者痛苦小,奏效迅速等优点,对部分慢性顽疾往往有力起沉疴,顿消痼疾和意想不到的奇效,所以深受病者的欢迎。

据本人经验,药捻一般是根据病灶的发病时期不同,而选用不同类药捻,是直接应用于局部病灶,可使得毒邪直接随药捻排出,其效果往往快于目前临床所惯用的呋喃西林纱条或凡士林纱条。且应用药捻后不会有药捻残留在患处之弊端,而影响愈合的不利因素。经药捻治愈的局部一般不留明显的疤痕和色素,且极少复发。因药捻分别有清热解毒、消炎等作用。可直接疏通患者的经络瘀滞,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使炎症消散,达到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通则不痛”、“腐去新生”的目的。

药捻在外科疾病的应用甚为广泛,但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使传统的古法从生理、病理,以及化腐提脓、生肌长肉、消肿止痛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