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龙为脊椎, 虎为丹田
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古拳谱云“龙虎二劲”。脊柱如大龙,腰胯似猛虎。内家拳所说的龙劲就是人体脊柱发出的劲力,是直立变化之劲力。其劲力发自脊柱,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脊柱之劲力伸缩旋摇似腾空之龙,故日龙劲。其取龙形搜骨之名既有寻力之源又有力从根发之喻;据此可渐渐知晓精进武功的重要路径与方向。
虎劲是炸扑劲力,发自腰腹、力达八荒。启动于丹田(内脏提坠),鼓荡至周身;与脊柱之龙劲合成为万向的复合劲力。虎劲是在人体的骨盆、腰椎、两胯的连接肌腱经过深入持续的内家拳功修炼被逐渐激活、强化、使人体出现并形成的类似猛虎才有的腰胯之功。故此俗称:虎劲。
我们在看老虎奔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观察一下老虎前后肢的配合呢?老虎的后腿蹬起,也正是两前腿猛力前摆的时机。人跟动物不一样,是直立的,但当我们想快速接近对手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扑的状态,此时跟动物奔跑动时的形态大同小异,处于一种身体前扑的状态。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
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
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心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
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
观察当下习武者所谓的龙劲,大都存在着脊柱发出的龙劲与脊背发出劲力的概念与实质的混肴不清。分清这两者的目的,是为了使发力的机制更接近整体劲力形成的客观要求。道理很简单:脊柱是人体运动的中枢,只有脊柱主动而非被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与形成骨架传功的整体运动模式。
虎劲中开胯的目的是盘开胯根至膝弯的大筋,借从而产生自动的皮筋般弹射劲力,练助肩胯的反拧对拔,将“大筋”拉伸,习一段时间后达到胯自动“崩弹”的效果。练至身如弹簧,让你拥有“龙虎二劲”,延年益寿筋骨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