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妈不认”的90后新基民,是否真的是投资观不成熟呢?
今年以来如果说有一种投资方式就像过山车式的刺激并引发大众的关注 ,那无疑就是基金。基金的火爆似乎具有了非常大的底气让基金经理们成了网红,并成为一些年轻投资者的追捧。
近期由于市场调整,基金出现亏损,更重要的是一些“顶流”的明星基金也没能幸免,张坤、刘彦春、余广、萧楠等多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A股连跌了三个交易日,沪深跌破3600点,机构基金抱团的龙头集体重挫,连一向坚挺的茅台也短短几日跌超18%,几千亿市值灰飞烟灭。年前风光无限的明星基金瞬间成了"重灾区",明星经理张坤管理的号称"世界三大酒庄"的易方达基金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节后跌幅逼近了12%被称为下跌得的"耀眼"明星。崩溃的基民硬是新造了个"跌妈不认"的新词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红了眼的基金直接质疑出一个灵魂的拷问,"张坤你到底会不会炒股"?
面对"跌妈不认"的怒吼和"张坤你到底会不会炒股"?的灵魂拷问,也许有人会说,这反映出90后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谁又应该为这样的不成熟买单呢?
首先,是90后的基金投资者造就我国的基金投资的火爆,从而奠定了我国基金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的基金火爆是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级现实,2020年的爆款基金频出和“日光基”的大量诞生即展现出基金的受欢迎程度,而这些火爆的背后是90后基金投资者的异军凸起,并成为基金投资的主力。
如今的基民群体,90后占了足足半数多,可以说正是这些对基金投资几乎一无所知的90后催生了基金的火爆行情,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率一次突破18万亿元,创造了公募基金规模最新纪录;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282只,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2.85万亿份,双双创年度新基金发行数量和新基金发行份额历史最高纪录;截至11月底,首发规模超100亿份的新基金多达39只,刷新年度新成立百亿基金数量最多的纪录。
2020年以来基金数量的增长以及基金发行的火爆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甚至出现很多的“日光族”基金,很多基金的发行需要进行比例配售。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恰恰相反进一步催发了基金的火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新发行基金数量大增,据中国证券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各个类型公募基金合计发行1441只,募集规模31589.07亿元,数量、募集规模均创1998年以来历史新高。更值得重视的是,爆款基金频出和“日光基”的大量诞生也展现出基金的受欢迎程度。数据显示,2020年已诞生117只“一日售罄”的“日光基”,另有首发规模超过100亿份的爆款新基金更是多达39只。
公募基金是如此,私募基金同样是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1家。管理基金数量96852只,管理基金规模15.97万亿元;存续范围3.78万亿元相比去年底相比2019年年底的2.45万亿元增加了35.19%。
基金发行的火爆既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倾向奠定了基金,同时更是吸引了广大的90后投资者跑步入基,从而导致我国基金业整体呈现出与其发展自身规律不相称的火爆行情,这为基金业的过热发展和回撤以后出现的广泛质疑形成了因果。
其次,90后基金投资者本来就充满着对财富的更多渴望,本身就缺乏对基金投资的风险认知
90年的基金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基金投资,并不是他们对基金有多么好的研究,也不是他们多么地懂基金投资,更不是已经具备了基金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仅仅是单纯地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基金自身宣传的良好业绩。
每个人都有对财富的向往,基金投资者本身就是充满着对基金投资更大的向往才投资基金的,但他们并不知道或者没有人告诉他们基金投资是有风险的,他们只看到了基金投资的高收益,哪个基金收益高就投资哪一个,甚至很多年轻基民多数仍停留在"无脑"跟风基金专家和理财博主的阶段,花大钱投资基金却比日常生活消费还随意得很多,被人比喻为"新一茬韭菜长成了"。
90后的投资方式大多比较激进,对投资的目标制定了缺乏实际的幻想,拿着不到十万的投资资金,想着年收益至少两倍的投资梦想;拿着一万元的资金进行基金投资,就想着如何才能尽快地实现财富自由;月工资不到5000就想着通过基金投资,过上阳光沙滩小别墅,不用上班世界旅游的生活。
本来互联网时代的造富神话就催生了年轻人对财富的过度占有欲望,而基金利用了90后年轻人对理财投资观念的不成熟,大胆地追捧基金投资并投入了基金怀抱,基金经理们以为找到了真爱,实际上90后的基金投资者更多的是看中了基金的高回报光环而已。
根据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数据显示,41.6%的90后可投资资产不足10万,资本金不大但投资的野心更大,以小博大的胆子更大、赌性更强使他们处在追求资产增值和风险程度的最高端。
有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家庭现金资产的分配上,有超25%的家庭愿意拿出50%以上资产进行炒股,另外13.2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70%的现金资产炒股。也说明90后的投资者所具备的冒险性和投机性之强。
去年底,麒鉴就曾经指出,2020年发行的大量新基金明年是否仍然能够有良好的业绩支撑?如果无法获得业绩的支撑,那些所谓的爆款基金和“日光基”明年如何继续?特别是现在全市场7682只公募基金中的6571只开放式基金会否遇到大量赎回的压力?可见,基于股市上涨的基金投资收益在面临股市回撤压力的前提下,会出现更大的投资风险已经成为非常大的可能。
其三,90后基金投资者之所以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们的“炒股不如炒基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的不成熟恰恰是基金经理们过去成功行为的反噬
面对基金回调后90后基金投资者"跌妈不认"的质疑和“你到底懂不懂股市投资”的灵魂拷问,有些人归结为90年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甚至认为基金投资者不专情还带着点"渣",基金跌的瞬间就表现为翻脸无情,纵观基金回调时基民的众生相,最大的反应是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基金经理们当仁不让成了众怒的靶子。
但这能怪基民们?因为基金投资者本身就是不成熟的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们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深坑,如今被基民们推了下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当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炒股不如炒基金时,可有人会说基金投资是有风险的;当基金经理们宣扬基金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就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时,可否考虑过基金经理的专业性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期望?当基金管理者每天在说存款放到银行就是贬值、只有投资才是正道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基金投资是有风险的?当基金经理里过度地宣传自己历史业绩的时候,是否也告诉了基金投资者我们同样曾经亏损过?如果都没有,那么,到底是90后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还是基金投资经理本身的不成熟?
购买基金仍然像炒股票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一点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既然有风险就需要投资者有理性。我们不能利用基金投资者的不理性和不成熟募集了基金、发展了基金市场,又反过来质疑基金投资者应该更成熟?我们不能在基金收益高时承受着基民们的欢呼和神一样的崇拜,而在基金亏损时不让基民骂?我们不能享受着基民不成熟带给基金经理的好处,却又不能忍受基民不成熟的烦恼?
一些所谓的专家利用2020年的基金投资收益结果作为推荐大家购买基金的逻辑基础,并鼓吹基金投资没有那么大的风险,并以100%的投资收益诱惑投资者,实际上都不利于基金投资市场以及股市投资的健康发展。
我们一定要告诉基金投资者,购买基金毕竟是一种风险投资,可能获得非常高的投资收益率,比如2020年有的基金投资收益超过100%,但也有的基金亏损了30%,炒股不如炒基金实际上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必然性。
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谁更应该负责?我们应该从"跌妈不认"的质疑中获得什么样的感悟?如何改变才能让基金行业真正成熟起来?不能仅仅要求基金投资者成熟?(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