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寒热错杂虚烦汗,当归六黄毕全功(朱国琪原创)

朱国琪(三眼道人原创)

出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烦恼不已。其实出汗的治疗也颇为复杂。有阴虚出汗、阳虚出汗、表虚出汗、淤堵出汗。治疗的时候要分清楚证型,然后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才行。

如果是阴虚出汗,患者一般表现为夜间出汗、盗汗、手心、脚心发热、睡眠梦多等,一般选择当归六黄汤。阳虚出汗,扶阳医学有桂枝法、附子法都可以完美的解决。表虚出汗的话,时方里的玉屏风散是个不错的方剂。如果是因为痰湿淤堵,那扶阳医学的川乌法疏通以后,很快就能够止汗。上个月治疗了一个78岁的老阿姨,效果很好,介绍给大家学习。

患者黄某,女,78岁,刻诊:老人家睡觉睡眠很浅、梦多1年多,不分晚上、中午,只要睡着就开始做梦。最主要是早上5-6点出汗,醒了以后头颈部、身上汗出淋漓,汗出后自觉怕冷。饮食、大便都正常。过年初九的时候摔了2跤,但是没有不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整体沉滑,双寸浮滑稍劲,双关滑劲,双尺沉弱。

诊断: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炙黄芪50g,桂枝尖30g,白术45g,炙甘草15g

生姜45g,当归身20g,郁金30g,石菖蒲20g

朱茯神15g,生地30g,黄芩10g,黄连3g

夜交藤30g,清半夏3g,砂仁15g

7付,每日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效果:服药后睡眠好,出汗减少70%。再服7付,诸症全无。

按:1、此方以扶阳医学的桂枝法,结合当归六黄汤加减。为什么出汗还要用桂枝法去外邪呢?还要用发散的生姜呢?原因就在于,一个人容易出汗,一定是和皮毛、腠理有关系的。皮表不固,腠理疏松,导致汗孔空虚,汗就出来了。所以,治疗汗症,一定要健脾、固表。所以,我们用了黄芪、桂枝、生白术、砂仁这些健脾的药。黄芪配上桂枝法,这就是《金匮要略》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2、当归六黄汤:这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组成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共7味药。

此方治阴虚火旺所致盗汗。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则亢,导致虚火伏藏于阴分,晚上睡觉时卫气行阴,更助长阴分伏火,迫使阴液失守而盗汗;因而需要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赢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所以用黄芪益气实卫来固表,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各药合用,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

3、夜交藤:又叫首乌藤,是何首乌的藤茎。夜交藤性平,味甘,归心经以及肝经。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可以治疗阴虚血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等问题。

4、病人脉滑,说明体内有痰湿,痰多扰眠,故用郁金、石菖蒲、半夏祛痰开窍凉血。郁金味辛、苦、寒,归于心、肝、肺经,郁金为血分之中的气药,既能理气、又能化瘀,石菖蒲以化痰通窍为主,跟郁金搭配一温一寒,互相促进,温肺理气再加上半夏燥湿化痰。

5、脉双寸浮滑,说明有虚热上行,这里专门用了扶阳医学的朱茯神引离中之真阴,交纳坤土,引火下行,配砂仁纳五脏之气归肾,如此,虚火方能归根,可得安眠。

本方配伍特点:寒温一统,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二是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发热盗汗相应而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