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决策之难,不是说说那样容易
话说某人想在路边盖房子,已改善生活,资金不够,对是盖还是不盖,怎么盖,很是犹豫,几个月下来,也没拿不定主意。他老婆说,要不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能集思广益。某人觉得有理,就跑到路边支起个茶摊,请路人喝茶,顺便征求过路人的意见,人们又说地皮紧张,赶紧建设,开个酒馆能赚不少,有人说,经济不景气,兵荒马乱的,盖房子不合算,张三有张三的看法,李四有李四的见解,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好几个月过去了,某人更加没有了主意,盖房子这事始终卡在决策这一步。后人就用“筑室道谋”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诗经·小雅》总结“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总那这个典故说教犹豫寡断者。还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论述的理由很简单,果断的魄力是做事的前提,不能早决断,就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不及早理出头绪,做事无法展开。听上去,很有道理。实际这是困难的。人非圣人,哪里能预料到对错。决策更大的成分是靠蒙。事情若是泾渭分明,傻瓜也能决策。更多的时候,事情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碰不得。强行碰了,你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西周与唐朝的灭亡,是因为诸侯太强大,不断的逼迫,导致灭亡。西周建国之初,决策者难道预见了自己强枝弱干的决策会导致灭亡吗? 西周若没有前车之鉴,大唐可是有先例在前的。不也是因为强枝弱干的国策导致的。秦以诈力取天下,以诈力守天下,最后也因诈力灭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都是以匹夫之力,乘势而起,终结了秦国。秦国的决策者,难道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吗?汉朝与魏的灭亡,充分吸取了秦与西周的经验,尤其是喜欢文景之治后,还出现了一位汉武大帝,谁不想让江山永固呢,能能想到会因为大臣执权而灭亡。司马昭的前晋与 石敬瑭 的后晋以及赵匡胤的宋朝,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内侵导致灭亡。宋朝充分吸收了强枝弱干导致灭亡的教训,采用弱枝强干的决策,历代帝王都是兢兢业业,勤恳工作。最终还是亡了国。前期的帝王,那个不是在决策层面做足了功课,那个不是亲政爱民?若提前知道,灭亡之门,那个帝王不想着堵塞呢,谁不想长保富贵,谁还希望坐以待毙呢。只是决策之难,不受控因素过多,做事谋始都知道道理,问题恰恰在于如何开展?过分强调领导的决策,还不如强调人才的选拔。网上有人撰文说:敢于决断、善于决断是成大事的首要前提。一个有决断力的领导,因该是思想集中、反应敏锐,对信息的消化吸收,对经验的综合运用,对未来的估计预测,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并能够综合分析长短优劣,快速取舍,在短时间内形成明确指令。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人不是神,别把人的能力过高的推崇。“思想集中、反应敏锐,对信息的消化吸收,对经验的综合运用,对未来的估计预测”说说可以,几人能做到呢?孔子公认的智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四处找工作。只要不是太混乱的国家,孔子都想去试试。为了能在楚国得到一份工作,先期派冉有打探虚实,之后派子夏联络接洽,不能不说诚意十足。最终也是没有把事情办成,只是找一份工作而已,决策不是很难,做的也是到位。对未来的估计预测,孔子是觉得成功的希望很大,才大费周折的去搞。然而终究是一场空。当下的人,要求决策是为了完成某事,而不是走过场。是希望成功而不是失败。这是基本盘,正因为这个基本盘存在,才导致决策的高风险,应该慎重再慎重。条件不成熟,等一等,放一放,何尝不是一个较优的选择。诸葛亮可谓是智力超群的人,决策对他而言,没有多少困难。但历史记载,在荆州,刘表死后,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刘表儿子刘綜的权。这个时候,刘表的长子刘琦还在刘备集团里。但刘备没听,据说怕天下人嘲笑自己不仁义。刘备帮刘璋摆平外患,顺手扼住咽喉要道,从背后攻打刘璋,抢了刘璋的地盘。前一个决策是担心忠诚,这后一个决策是出于仁义呢还是忠诚呢?诸葛亮流放刘璋,天下人就不寒心了吗?曹操死后,儿子曹丕当了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计谋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嘱咐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是拿出几十万钱,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互相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当年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就是用的这个办法。 孔明没有在此时决策,或决策根本就不明智。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决策之难,哪里想众人那样人云亦云。为什么有些领导者在需要决断的时候会像“筑室道谋”者一样优柔寡断、迟疑不决、左右摇摆?缺乏决策的胆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敢担当。这样的领导对过往的失败总是消极的吸取教训,而不是积极地总结经验;对案头工作中难解的“疙瘩”不敢碰触,甚至束之高阁。这样的领导提起决策就挠头,遇见需要决断的事情就绕着走,甚至还美其名曰“民主”,要充分发挥集体和群众的力量。殊不知,如果在众口纷纭中没了主见,只会导致事情毫无进展,发展失了先机。“难得而义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时机,不是谁都能认识到的。孔明尚且如此。何况我等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