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暴君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做到这些
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除了完成了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以外,还在是不是暴君这个问题上收获了满满的争议。
诚然,秦国自古以严刑峻法闻名天下,而且秦始皇因发动了大规模统一战争致使死难者不在少数,并且在攻灭赵国之时,他把幼年时欺负他母子的人通通抓起来活埋。
为了保护大秦江山得以千秋万代传承,秦始皇相信了方士“亡秦者胡也”的谎话,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上极寒之地抵御匈奴,征调70万民工修建长城,还有闻名古今、遭人诟病的“焚书坑儒”事件。
就凭这些著名的事件,秦始皇的“暴君”帽子似乎摘不掉了,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描述为没有人情味的野蛮动物,而且一直用鞭子和刀剑在统治他的臣民,是一个残暴成性的恶魔。
不过如此断定他是暴君似乎过于武断,因为对比历史上称得上明君的皇帝的“残暴”行径,秦始皇还算温情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朝历代建国之初,基本均伴随着大规模杀戮。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康熙皇帝,哪个不是手刃权臣下属、踩着鲜血浸透的台阶登上权力的宝座?一代英明之主明成祖朱棣,为了权力的巩固,不惜灭掉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开创了旷古绝今的“诛十族”这一先例,屠杀2万人。
而反观秦始皇嬴政,这方面的“劣迹”着实难寻,在他政治生涯中,唯一诛杀的重臣是吕不韦,对待功高震主的王翦、大权在握的李斯、手握精兵的蒙恬,秦始皇不仅没有提防猜忌他们,反而跟他们相处得相当融洽。
即使面对身处敌对阵营、胸怀故国情深的原六国贵族,秦始皇也没有赶尽杀绝,甚至面对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项梁和项羽,秦始皇也网开一面,任其避居吴中。而最终项羽联手刘邦灭亡秦朝,对秦朝嬴姓后人大开杀戒,可谓与秦始皇的“温情”对比鲜明。
至于“焚书坑儒”这种“残暴”的铁证,后世也充分证明并未如传言中那般惊悚夸张。
首先焚的书并非全部书籍,技术上的如农业、医学、法家哲学书等均不在焚毁之列,即使是焚毁的书,在大秦国家图书馆中均有备份。而“坑儒”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儒生,而是460名装神弄鬼的方士,事情败露后被坑杀活埋。
另外,从当时的书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批判秦始皇施政这一点即可看出:当时的舆论环境还是相当开明的,秦始皇对这些读书人还是很宽容大度的。
如果因为“焚书坑儒”便认定秦始皇是暴君,那2000年之后的清朝大兴的文字狱又当作何解说?仅凭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便认定吟诗者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乾隆一朝140余件文字狱案导致成千上万人被杀或流放。如此对比,是否可以窥见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君”行径在乾隆帝面前是小儿科?
虽然秦始皇出于抵御匈奴的考虑,征调70万民工修筑长城导致民间苦不堪言,但抛除这个,秦始皇对他的百姓还是很有温情的。
在完成了天下一统后,秦始皇便开始了上山下乡的亲民走访。由于天下分割过久,不仅行政制度上差异巨大,而且民间乡土风情也是迥然不同。于是秦始皇开始了艰难但很有耐心的移风易俗之举。
在地方易俗的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棘手案件。当地太过贫穷,便有了租妻的风俗。一贫户男子将妻子租给另一富户后,生下一男孩,于是双方争相声称是自己的,为此还上告官府。由于男孩相貌随母亲,而且并不如现代影视剧中所言可以采用滴血认亲予以鉴别(滴血认亲起源于三国,而且并不可靠),因此此案拖了三年竟不得判。
秦始皇接手案件后,便当即宣判:此案拖延三年悬而未决,致使两家反目成仇、恩怨已结,全因这男孩所害,决定以白绫将之赐死,随后便问了两家的意见。
富户表示没意见,而贫户听闻当即悲声大作:“皇上,这么好的娃你怎么忍心赐死?判给他吧,我不争了”。
秦始皇听完哈哈大笑:“朕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这一解决之法,虽然你不定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但朕认为你可以做一个好父亲,现朕宣判孩子归你”。
没想到吧,出了名的“暴君”秦始皇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因此,个人以为,秦始皇是不是所谓的“暴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做到这些令人感到无限温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