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甄嬛传》爆红的鹅梨帐中香究竟是什么?

三世医老苗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唐] 李商隐 《促漏》

要说当代浩如烟淼的香品中哪个最令人心驰神往,鹅梨帐中香大概得算一样。不仅名字广为人知,其身影也频频出现于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古往今来更是极受文人雅士的钟爱。
孙俪娘娘演的《甄嬛传》曾一度霸屏。随着《甄嬛传》的热映,一款神奇的香被大家所熟知,那就是调香大师安陵容做的——鹅梨帐中香。

鹅梨帐中香

鹅梨帐中香,最早流行于李后主,也就是花间词帝李煜。史载他曾在大周后卧病期间与其妹偷情,后来大周后病逝,他就将其妹封为小周后。可见是个浪漫而深情的人。
相传南唐后主李煜自称帝以来与妻子周娥皇两人感情深厚,周娥皇不但相貌生的美丽,并且知书识字素擅音律一颦一笑都有倾国之色。她趣爱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器具。每日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周娥皇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
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爱极了焚香的周娥皇日日不得安寝,得知此事后的李煜便用心的为妻子制作了这款香置于帐中,还制成香囊贴身佩戴。
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用鹅梨蒸过,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甜香。于是将此香赐名为鹅梨帐中香。后人得知此香的由来之后相继效仿,并将此法记录于《香谱》之中以供世人观赏。
所谓帐中香便是床帐中所燃的特制的香。
花蕊夫人《宫词》有云:“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在唐宋时代,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同的合香制品。到了夜晚,就要换“夕熏”——专门在床帐中焚熏的香品,就是“帐中香”。
据说,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香制法,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因此叫“鹅梨帐中香”。《香谱》中有“江南李王帐中香法”:用沉香一两细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鹅梨是一种香味强烈的梨,把十只鹅梨研成梨汁,与一两沉香末混合在一起。然后,把这混合原料放在银容器里,再将容器放入甑内,坐在水锅上,在火上反复蒸,直蒸到梨汁收干为止。
显然的,这是让沉香“借”梨汁的果香,让梨汁清而且甜的芳香融入沉香中。此香甜而不腻,悠远绵绵,闻之舒心,可解心中郁闷,缓解心情。可缓解男子精冷,增阳气,润肺去湿气、养胃
当这样一款温情而又甜美的香品传入民间,立即受到关注与追捧,到后来“帐中香”只是香品的名目,不限于帐中使用,常会被当珍贵的礼物,在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之间馈赠,黄庭坚曾作唱和诗《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答谢送他帐中香的人,由此可见送香人心意之重,得香人欢喜之甚。上好的帐中香品质之高,佳味之珍,完全不再限于床帐内焚熏,转为文人间时髦且玩味的雅品。

鹅梨帐中香怎么做

相信不少人蠢蠢欲动,想亲手制作这款香。做法不太复杂。
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补遗》。
翻译成白话:把鹅梨挖去内核,装入按比例配好的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后上火蒸三遍,蒸过之后,把梨皮去掉,梨肉连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饼儿、丸儿,经过“窨”的程序之后,就可以焚烧。

关于三溜。《香乖》(日月洲本)有注:三溜,无碍庵本作“三沸”,溜,略微热一下。“一沸”,水烧涨为一沸,“三沸”即涨一会儿,数分钟。在古人的词语里,“三”是个虚数,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应该代表比较少,比较小,所以“三沸”就是不是沸很久的意思。

关于鹅梨。医家入药的只有乳梨与鹅梨,乳梨(雪梨)来自宣城。而鹅梨(鸭梨)产地则很多,特点是皮薄汁多,能够为合香增添一丝果香,使得整体香韵幽远清新。
《本草纲目·果二·梨》﹝集解﹞引苏颂曰:“鹅梨,河之南北州郡皆有之,皮薄而浆多,味差短,其香则过之”。古书上说鹅梨很香,皮薄汁沛,很多人因此用丰水梨,但丰水梨是日本近代培育出来的品种,明显不是,又有很多人用新疆香梨,但香梨的外形明显没有“形似鹅蛋”。也有人觉得鹅梨的气味太甜腻,用香梨来做,据说味道比较清甜。
为便于大家使用,中医思维+特制成品鹅梨帐中香。品香时,沉香与檀香会融合着梨汁的清甜果香,氤氲低回的浅淡香气温润宜人。更有一丝清润花果香氤氲在身侧,缱绻不已,着实令人迷醉。无论你是新手或是已有经验,想必都很难拒绝这一抹甜美的香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