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魏榆--- 寻访寿圣寺

【吃斋非为念佛】

--- 寻访寿圣寺 ---

早闻晋国“三普”资料云: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蒲池村有寿圣寺,其木结构及大木构件存早期(金)遗风,心甚系之,奈何蒲池村深处僻壤,甚至新版地图上也无道路标注,未敢轻动。值此春媚之际,博友“明月在我心”再次邀我一同寻访,遂定该庙为此次主要目标,亲历一下这处木结构究竟是何代所遗,亦顺便走访榆次南部域内是否会有新的发现。不过这次决定稍显仓促,四月十四日早上赶到榆次与“明月”会合时已经是上午10点。“明月在我心”此次带来一位搞艺术的新朋友,榆次南部路况较熟,我们在榆次郭村会合后即向目标--- 蒲池村 ---进发。

【榆次南部示意图】

【晋国仲春】

【榆次区南部地貌】

榆次南部区域丘塬连绵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带,异常干涸,一切靠天。在这片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逶迤两条小河,其中靠北的一条叫牛耕河,说是一条河,其实根本没有水,甚至连河道都没有了--- 由于长久性地没有水,河道也被开垦成了长不出多少庄稼的旱地。但是在这条小河两岸,及其吸纳的沟岔边,却分布在众多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文化遗产。

我曾两次涉足这个区域,访问过诸多遗址遗迹,其中竟有宋、金、元等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由于我是靠公交车寻访的,所及范围很小。此次有榆次的两位博友同路,而且有“明月”的宝马良驹,实具备了深入该区域的条件。不过,从“三普”资料来看,希望不能抱太大。

【山头村·玉龙桥·清】

【玉龙桥石刻·清】

东南过宋代圣母庙所在的庄子村不远,是个熟悉的村庄叫紫坑,我曾搭乘过榆次晋华站开往紫坑的公交车,而且前不久,紫坑村的一座精致的清代戏台,居然被贩卖到了南越国地界,而“三普”资料上该戏台赫然在列,真是莫大的笑话。

紫坑继续东南行约20里是原榆次区黄彩乡,在紫坑与黄彩的中间地段有小村叫“山头”,村界一条南沟上,跨有清代小石桥一座(上图),桥名优雅叫“玉龙”,就在我们行驶的公路边,但小石桥的位置很隐蔽,若不是同行的“易德轩”网友指点,我们根本看不到她。

晋国十年九旱,水源紧缺,建桥是一个奢侈的游戏,因此晋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桥梁实在感觉稀罕。像玉龙桥这样年代晚近,价值平庸的小桥,在晋中的干涸塬丘上真还算个物件!只不过,与其说她是为了渡水,不如说是为了跨沟,所以玉龙桥高厚。

进入下黄彩村(原黄彩乡政府驻地),即可见“奇特的”古戏台一座,从木结构特征看上去,当是清代晚期遗物,经问询村中老人,得知该戏台为财神庙所属,而财神庙早已被毁,遗址就在戏台前约50米处,遗址被改造成一个小广场,而财神庙的几株老槐和三块石碑还遗留原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晒阳纳凉的庇护之所。

如今已是新朝了,人们发财致富了,衣食无忧了,财神不要了,花戏不唱了,戏台不修了,什么也不要了......

在下黄彩村里还残留了一些古老的民居建筑,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晋中四(三)合院,其中有“黄兴玉宅”遗址一座较为壮观,外观看上去当是民国遗迹。

【下黄彩·财神庙遗址及戏台·清】

【下黄彩·黄兴玉宅·民国】

【寨底村·东古堡·清】

【寨底村·西古堡·清】

出下黄彩村继续向西南行进,盘旋在黄塬间的山路把我搞的晕头转向,好在“易德轩”网友坐镇,可以无忧。虽然“明月”的“子弹头”在快速行进中,“易德轩”还是从路旁的一个土坡豁口处隐约看到了一座堡寨遗址。

于是我们在下一个豁口处停车查看,远远的黄塬顶上确实遗留着一座古堡遗址,用照相机镜头拉近看,规模庞大,夯土堡墙及其间的建筑遗址清晰可鉴(上两图)。在深深的沟底坐落着一处不小的村庄,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显示,大约是寨底村。

在村子西边高塬的一处平顶上,还有一座几乎同样大的堡寨遗址,夯土堡墙也很规整。巨大的夯土堡门清楚映入眼帘,甚至连夯筑的照壁都能拍下来。自沟底的村庄内蜿蜒的一条宽大土路伸向两处古堡遗址中。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下到深深的沟底去寻访,只好留待以后。于是从远处拍了几张图后继续我们的行程。

正行进间,路旁有位老大婶招手拦车,我们停下来查看,原来她家的小旋耕机在爬坡作业时马失前蹄,从陡坡上翻落下来摔坏了,需要足够的人手帮着拽到三轮车上拉回去修理。我们虽然时间不宽松,但是很乐意帮忙,随后又有两位过往的行人也加入,很快就OK了,我们继续前行。

突然发现一根石柱突兀路旁的悬崖边上,根据石柱的形制,马上可以断定是一处古墓葬所在。晋国晋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一般是竖穴土坑、既树且封(这也差不多是中国平常人家的丧葬习俗),所以时代晚近的古墓葬很容易识别。

【西赤土·古墓葬·清?】

【蒲池村·寿圣寺·明?】

【蒲池村·寿圣寺·山门兼天王殿梁架·明】

【蒲池村·寿圣寺正殿鸱吻·明】

经过大约2个小时艰苦快乐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蒲池村。这一路通往蒲池的道路很平坦,全程柏油路,但是因为在丘陵间穿行,故只是蜿蜒起伏而已。

蒲池是个不算大的山间村庄,很多原居民已经搬走,和其他山间乡村一样,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残破的老屋。我们的目标物--- 寿圣寺 ---就在一进村口处伫立,蔚蓝的天空深邃幽静,古老的庙宇古朴沧桑。

一下车,远远就能看到山门兼天王殿前檐下层层的铺作,尤其是明间那朵巨大的斜栱和两层罗汉枋,向我们昭示她的苍劲和古老,看上去真是不错。山门右边残存的钟楼虽然没有交城玄中寺的精美雅致,倒也亭亭玉立,别有风味。山门虽然紧锁,但是寿圣寺没有围墙。

就在我们走近寿圣寺时,旁边一位大爷就跟着我们走近了庙院中,而且一语未发就给我们打开了大殿的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易德轩”提醒我给大爷来支烟,那当然,肯定不是一支!也顾不得佛祖和木结构都不喜欢火了......

寿圣寺是一座破损严重的大型四合院,周围四座大型建筑均殿堂式大木结构,比较精美。但是现存建筑的年代不早,院内残留碑碣四块,其中两块保存完好,完全可以识读,为清代“道光碑”和“光绪碑”;另几块碑体碎片分属于不同的两块碑身,一块青石碎片上残留着最早的年代为“永乐十年”,即明代早期。

基本是这样:寿圣寺是早期(比如宋金)木结构古建,但是明代完全重建了,重建中使用了部分原装构件,并且某些构制依葫芦画瓢了。

【蒲池村·“战天斗地”石杵·现代】

【蒲池民居·街门·清(民国)】

【蒲池民居·院落·清(民国)】

在蒲池村内也残存着几座古民居,其中位于街口右侧的一座大院遗址不仅残留了几座建筑,而且遗址轮廓清晰,三座一进四合院自东向西一字并列,其间有边门相通,三座院落的风格虽互不一致,但据现住户讲,这些院子都属于一家,可惜忘了问询原主人的姓氏。在蒲池村西北部的半山坡平地上,也存有一座三合院,我们没有上去,但是看样子也已废弃,却保存完好。

蒲池村外西南方向约百米的津水河上,也建有一座小石桥,和玉龙桥形制、规模均相仿,精致程度稍逊玉龙桥,看样子建造年代也相去不远,当是清代遗存。与玉龙桥不同的是,蒲池桥上建有砂石堡墙一段,长约30米,最高处约3米,厚约1米;墙体大部分保存完好;南边的豁口可能是当初的堡门,左侧门洞遗迹尚存;依照地形及与村庄的方位关系来看,石桥及其上的石墙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而这座石桥看来也不是主要用来渡水,而是跨水防御。

就在蒲池石桥边的津水河二级台地上,埋藏着一处东周时期的巨大遗址,总面积达60000㎡,可惜我们功课未做深,竟然错过了,表示墙裂遗憾......

【蒲池石桥、石墙及堡门遗址·清】

【北流村·关帝庙及观音庙·清】

【北流村·财神庙及壁画·清-民国】

【北流村·关帝庙戏台·清】

蒲池村寿圣寺是我们此次行程的要点,所以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很长,走出蒲池村时已经下午三点,夏天时节的三点还很早,但是我回程的时间限定在六点之前,因此不能太耽搁。不过今天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剩下的全属“稳赚”。

走出蒲池村我们并未原路返回,而是直接从崭新的乡村公路上向西北方向直驱榆次北田镇。虽然没有仔细核实,但我们大致想去看看小赵村的“天官坟”。

但是当驱车行驶至北田镇北流村时,左顾右盼的无意之间看到路旁的民居后面隐现硬山两顶,遂倒车去找,果然是一座寺庙。这些发现均不在计划内,属于“路边捡”一类,因此也就不能错过。

这是一堆单体建筑的寺庙群,包括四座庙宇和一座跨街戏台,均为清代遗存。其中关帝庙和财神庙内存壁画,而关帝庙壁画尤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再去找人开门,在外围拍了几张全图即行撤退。

驶入北田镇时已经下午五点,说着北田玉皇阁时竟然错过了小赵村的路口,也不再回返了,直接进入不远处的豆腐庄村。村内有清代的天主教堂一座,及一些清代民居建筑,其中的“陈氏住宅”已挂牌为“不可移动文物”。另,村西口有参天老槐一株,貌似唐代活化石......

豆腐庄天主教堂为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外观形制为硬山顶,令人颇觉奇怪。看守天主教堂的大娘也是教徒,她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大娘的女儿也是教徒,嫁到了我们祁县原西村(远近闻名的“教良村”),现在祁县原西教堂做饭。

【豆腐庄·天主教堂·清】

【豆腐庄·陈氏故宅·清】

【豆腐庄·古槐·唐?】

【博友、网友兼队友:“明月在我心”“易德轩”】

行程至豆腐庄时就算结束了,这一天我们把牛耕河流域完全绕了一整圈,不过我们的主要目标锁定在蒲池,其余的目标均为路过。这一路来看,这一区域的文物古迹也很密集,但是就我们看到的而言,全部是晚期遗存,当然,今天的行程很草率,更谈不上细致入微,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详细一点考察一下。

这一路比较顺利,没遇到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倒是在主要目标物--- 寿圣寺的故事值得一提:

当我们终于看到蒲池村的路口时,一块看上去是新近树立的指路牌告诉我们,寿圣寺可能已经进驻了和尚,或者经过了维修。因为这么偏远的地方,一座名不见经传的默默小庙,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指路牌的树立正是要引起行人的注意。

果不出所料,寿圣寺确实有和尚住入,不过是一位比丘尼。正当我们在寿圣寺庙院内参观拍摄时,从正殿旁边的小路走进来一位尼姑师傅,她看见我时双手合掌行礼,我正在拍照,只好单手立掌还礼。

然后她就很热情地陪我们参观寺庙,不时地介绍寺庙在三年前的状况,因为她是三年前来到寿圣寺的,由于寺庙破损严重,她就只好住在寺庙后面的院子里。后来得知她和我同岁,是太谷人,半路出家,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其他情况不便打听。

时间已经正午时分,我们的考察也基本圆满,她提出请我们吃斋,我们礼貌地推辞说还要去别的地方考察,但是她盛情邀请。不知是谁同意的,我们就答应了吃点斋饭。

跟着比丘尼来到寿圣寺后面的院子里,直接到厨房坐下来,她一边与我们交谈,一边给我们做斋饭。说起这个“斋饭”,是我们很熟悉名字和事物,电视剧《西游记》里二师兄老囔着吃“斋饭”;现在社会条件宽裕了,很多大型寺庙在腊八日(有时也在佛诞日)对外施粥,这“粥”也是斋饭之一;我第一次去五台山旅游时,曾无意之中闯入塔院寺僧人的厨房,当时并不是饭时,所以我没看见僧人吃饭,但是干净的厨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厨房的灶台上贴着光亮的瓷砖,整洁无比。

到今天,我已经访问过数以百计的寺庙,很多寺庙中也有僧人落住,但是我从未见过僧人吃饭,也不知道这“熟悉的”斋饭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今天这个待遇,将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僧人的饭”--- 斋。

我们的队友“易德轩”是个有礼貌的人,他不像我和“明月”一样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等着吃斋。他很快就和尼姑师傅为了做好了简单的斋饭--- 西红柿白皮面,尼姑师傅还给我们做了几个小菜,其中有“凉拌杏仁”和“炒鸡蛋”。既来之则安之,吃吧!

其实,这“斋饭”就是我们的家常饭,只不过没有肉而已。尼姑师傅说了,鸡蛋也是僧人忌吃的,因为我们是俗人,就炒了鸡蛋。甚至她还问我们是否喝酒?显然,她还备有酒。按照佛教清规戒律的要求,僧人过午是不能进食的,所以她没吃这些饭。

吃完斋饭,我们还参观了她的住所。偌大的院子里有她种植的蔬菜大棚,按照她的说法,她平时的食物大多是自己种植的,堪称纯天然绿色食品。而实际上她的很多食品中,也有村里人供养的,而这些食物大多是超市里买来的。她的僧房里摆放了很多佛教典籍。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不能上网,我们建议她用无线网卡,她拒绝。最后我向她“请”了一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一串手珠。

而实际上,我是从不这样做的,既不去供养僧人,也没给佛祖磕过头。虽然我也读过一点佛经,对释迦牟尼的世界观一知半解,却从未想过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就像今天吃斋饭一样,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僧人的日常生活,并非为了念佛。

【蒲池寿圣寺比丘尼】

【蒲池寿圣寺斋饭】

【蒲池寿圣寺·念珠与经帖】

【太谷夜景】
    回到榆次,我们在上午回合的地方分手告别,这是我和“明月在我心”的第三次共同寻访,以后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还会继续。在今天早上下车的地方,我接连几次都没有拦住开往祁县的客车,这春运早就结束了,至于这么认真吗,等我搭乘 801公交车到达太谷后,依然没有拦着开往祁县的客车,直到华灯初上,我只好给弟弟打电话让他来接我。唉,要是知道收工这么早也回不去,还不如去小赵村看看啊......

(0)

相关推荐

  • 百年激荡乌尤寺

    乐山的寺庙,我最喜欢的有两个.一个是峨眉山中山区的万年寺,一座则是乐山城对面的乌尤寺. 佛家气象重,香火旺盛的,不在我喜欢范畴.喜欢这两个寺,一在风景,二在斋饭.爬山,既要看景,高度也要量力而行,更要 ...

  • 榆次,高贵的教养和遍地慈悲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榆次常家突然发出通告,称要对庄园内的戏台废旧立新,诚邀乡人前 ...

  • 我国最良心5A景区之一:被日本僧人尊为祖庭,免门票斋饭2元管饱

    我们都知道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是需要收费的,毕竟景区都是需要维护的,所以正常的收费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只要景区的等级越高,那么门票的价格也就越高,不过一般的门票也就是一百元左右,最高一般也就30 ...

  • 中国最“傻的可爱”寺庙!门票不收斋饭随意吃但一种人不能进

    看尽人间美景,享遍世界奇趣.大家好,这里是带你看世界的旅游与摄影频道.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景点之中,寺庙可以说是大家最爱去的类别之一了.因为在寺庙里我们可以获得匆匆生活里的一丝安宁,可以用心祈祷,给生活增 ...

  • 为了请高僧用个斋饭,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倾其所有

    如果说拜佛的虔诚程度,一般国家不能和缅甸相比.即使是家徒四壁的家庭也会尽力,会将自己家最值钱的东西捐给寺庙. 接下来看到的这个家庭的贫困无法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因为根本就没有实墙 ...

  • 咱就是说 在寺庙走走太惬意了

    人总是喜欢去山里旅行. 天台山,千年来吸引无数人前往, 修道念佛,挥毫作诗. 今时依旧, 在这里要融入这种重复的时间循环, 才能感受到人和物兴衰往复的禅意. 跟我去天台山走走吧, 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再 ...

  • 追踪榆次古迹——源涡永寿寺

    源涡是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村落,这里曾经寺庙林立.古迹众多.源涡村有一座建于东汉的古寺庙--永寿寺,永寿寺的雨花宫,因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测绘,而载入了中国古建史册.

  • (启书有益)惊艳国道318线——礼乐唐家沟大峡谷(之皇清禅院)

    北纬30°国道318线的惊艳--礼乐唐家沟大峡谷 皇清禅院 (视频资源由第一书记"锦哥哥"提供,特此鸣谢)  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迫切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探寻名胜古迹.寻求 ...

  • 说说寿圣寺

    寿圣寺位于水口乡顾渚风景区内,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盛唐时寺院规模达到鼎盛,成为浙北首刹."在已故的圆成方丈的主持下,寿圣寺再度重兴,现今寿圣寺在界隆住持的大力推动下 ...

  • 李彦乔||魏榆情韵(四题)

    一 古朴老城 无论从哪个方向走进榆次老城,这一片参差错落的古建筑群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看惯了现代的高楼大厦,过惯了紧张而匆忙的现代生活,一旦走进这里,我们的心灵立刻就会被眼前这清幽的古韵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中牟寿圣寺双塔

    寿圣寺双塔位于郑州中牟县黄店乡冉家村东约1公里处的双塔岗上.寿圣寺双塔为宋代建筑,距今约有800余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收门票和停车费. 双塔岗占地约400余亩.双塔岗四周有内塞和外寨双重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周口商水寿圣寺塔

         周口商水寿圣寺塔位于河南省周口商水县郝岗乡常社店村西北沙河南岸.距邓城叶氏庄园西北28.2公里.第六批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水寿圣寺塔始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为六角九级.通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

          晋中榆社崇圣寺,初名崇严寺,又名禅山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城以西30公里的河峪乡上赤峪村禅隐山坳.距榆社福祥寺西北9.6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社崇圣寺创建于唐,宋嘉佑年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临汾乡宁寿圣寺

           临汾乡宁寿圣寺位于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寺坡巷.距蒲县柏山东岳庙南103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宁寿圣寺创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乡宁寿圣寺坐北朝南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万荣南阳村寿圣寺塔

    运城万荣南阳村寿圣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学校内.距运城稷山北阳城砖塔西约30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荣南阳村寿圣寺塔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寿圣寺塔平面呈八边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芮城巷口寿圣寺砖塔

    运城芮城巷口寿圣寺砖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县城东北0.5公里处的巷口村西(城关镇舍利东街/舍利西街).距芮城古魏城遗址南偏东2.9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圣寺砖塔俗称"塔寺& ...

  • 北史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

    ​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从孝武西迁,赐爵都昌县子.周文奇其才,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从复潼关,破沙苑,争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