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鼓楼洞与司门口

日前的省美术馆,正在举行“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当踱到田少鹏的油画《古楼洞》前,我的眼球被画面上浓郁的色彩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一时间仿佛回到老湖美的时光。

《武昌古楼洞》(纸本油画·1974年)田少鹏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到湖美教书的时候,小东门附近的粮道街、棋盘街甚是荒僻,几乎没有什么象样子的商店。

假若要买衣服、鞋帽或日用品等,一般去解放路才行;想逛一下书店、寻一本画册,或买一点儿纸笔墨砚等,则更不用说了,大都直奔民主路。

无论是去解放路、还是奔民主路,当您途经胭脂路的交界处时,总会看见马路左边有一条隧道。

80年代古楼洞的南口

这就是“古楼洞”。

但是,它的真姓实名并不叫古楼洞,洞口上方清楚地写着“武昌路”。您一定纳闷了,不是一个山洞吗,为么事称作“路”呢?

话头,还要从清朝末年扯起。

自“洋务运动”后,武昌的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满足瓜众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时任湖北巡抚的端方,决定在蛇山开凿出第二条通道。

既然是第二条,那么第一条在哪里?莫慌,等哈子再说。

1904年刚刚竣工的古楼洞

所谓第二条通道,就是把胭脂路巡抚衙门前的蛇山打一个洞,穿越至阅马场。

据载,彼时共动用三千多士兵花了34天时间,凿山炸石、就地取材,不仅用炸下的岩石砌成洞壁和地面,还扩建了蛇山两边的新马路。

1904年5月份竣工,被官方称为“蛇山洞”。

辛亥革命期间废弃的古楼洞。这些棺木里装的,大概是守城部队阵亡的将士。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武昌市政当局重新修缮了蛇山洞,并在洞口的上方嵌入石匾,由时任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题写了“武昌路”三个大字。

这就是“古楼洞”的来龙去脉。

古楼洞隧道并不长、也不够宽敞,为了保证步行安全,将人车分流、紧靠拱壁的两侧修筑了供行人通过的台阶。

1914年经过修缮后的古楼洞

古楼洞的北口是民主路与胭脂路

现在的古楼洞北口有铁路桥

但在田少鹏的笔下,色彩凝重、对比强烈,生动地表现了行人在隧道中穿越时、由黑暗到光明的嬗变,有一种光怪陆离、时空交错的感觉。

前几年,我混饭的工业设计系新建了一个舞美专业,负责人贺诚教授经常请田少鹏老师来给学生们授课,我也有缘与他相识、受教匪浅。

田少鹏1944年生于湖北孝感,那儿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家乡。

他和董永相似,为人正直善良、抱诚守拙,而且特别热爱绘画、文学和戏剧。他60年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专业,现为湖北舞美学会的会长。

他的油画作品,不论是古街陋巷、还是田园村舍,总是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怀旧气息。

30年代初司门口的鼓楼洞,上面的建筑是鼓楼。

其实,老武昌曾经还有一个“鼓楼洞”,也就是我先前说的蛇山“第一条通道”。

古楼与鼓楼,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鼓楼,也称钟鼓楼,其主要的功能是撞钟报时,即所谓的“晨钟暮鼓”。它一般都建在城内醒目的位置,是天朝传统上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古时武昌的鼓楼坐落在蛇山上,山南有一条商业街,叫做“长街”(即现在的解放路);山北则是布政使司、又称藩台,衙门坐北向南、正对着长街。

因此,这一带被瓜众们泛称为“司门口”(现为解放路与民主路交界处)。

30年代初从鼓楼上南望长街

长街上的店铺林立,十分繁华;司门口也是人来客往,热闹非凡。但因受蛇山所阻隔,两边的来去很是麻烦,爬山过岭、令人头痛。

大约明朝弘治年间,为了便利交通,遂将蛇山凿开了一个大洞。自此,长街南北贯通,南起望山门、北至司门口,全长约五华里,成为真正的“长街”。

由于山洞在鼓楼之下,叫“鼓楼洞”,的确名副其实。

但究竟是先有楼、还是先有洞,由于年代的久远,已无法加以考证了。

1936年,拓宽后“中正路”与民主路交界处的司门口,藩司已拆除。

1936年拓宽后“中正路”的南段。

40年代司门口的民主路一侧

1935年,民国的武昌市政当局大规模地建设长街。

作为配套工程,决定拆除鼓楼及老鼓楼洞等、拓宽路面。同时,建造一座桥梁连接蛇山,设计师是时任北京市政局总工程师的郑裕峥。

该桥于1936年竣工,命名为“蛇山桥”,长街则被改名为“中正路”。

从司门口远望蛇山桥

蛇山桥

蛇山桥的底下

蛇山桥的侧面

据说桥头上曾有一副对联曰: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写得不错哦,不过好象与桥冒得么事联系。

但它如彩虹一般的身段,古典端庄、雅致大方,曾被誉为蛇山八景之一的“拱桥凌空”,司门口也成了老武昌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1957年,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需要,“蛇山桥”被拆除了,取而代之是高大上的铁路及公路引桥。

《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油画·1957年)王道源

《武昌司门口(引桥)》(水彩·1957年)严云开

《司门口引桥一瞥》(水彩·1956年)白统绪

现在的司门口引桥

王道源时为中南美专绘画系教授,严云开、白统绪则是中南美专的学生。他们的写生是为了表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不料却在无意之中,记录了司门口的旧日景象。

现在的文艺青年可能无法想象,50年代是不能够随便写生的,在外边画风景必须带着“写生证”。

如果不“持证上岗”,有可能被大妈们当作“敌特”画地图,扭送到有关部门喝茶聊天,尤其在大桥工地、蛇山等极其敏感的地点。

严云开的“写生证”

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但是“蛇山桥”,连“鼓楼洞”的地名也渐渐地被人遗忘。久而久之,瓜众们习惯上按照谐音,把武昌路称为“古楼洞”了。

记忆中的风景,先有记录、后有回忆。

田少鹏、王道源、严云开和自绪统的作品,给古楼洞和司门口平凡的景观中,注入了一种不平凡的诗意。

他们发自内心的绘画叙述,不仅流露出个人自省的精神境界,也把对艺术和人生的思索,真实地呈现在看官们的面前。

逝去的风景,总在记忆最深处。

(0)

相关推荐

  • 蛇山桥 武汉第一座人行天桥

    武汉第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不在汉口,1936年诞生在武昌长街(今解放路)上,顿时成为蛇山一景. 武汉收藏家肖琴学收藏的一张老照片,摄于武汉沦陷时1938年至1945年之间,照片上的桥被称为"长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一个古城老地名的消失 ——悠长的鼓楼洞变身“崭新”的武昌路隧道

    古城老地名,往往承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人间的悲欢离合,所以老地名总是得到后人们珍惜.武昌黄鹤楼脚下东南边.阅马场附近的百年山洞--鼓楼洞,就是这样一个老地名. 说到鼓楼洞的来历,先得从它附近的另一个山 ...

  • 词话人物·唐义烈古楼山采风专辑

    古楼山简介: 古楼山:解放前叫鼓楼山.解放后改成古楼山.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境内. 五 言 专 栏: 五绝·鼓楼山 鼓楼多胜迹,我辈揽春风. 旧垒存斑驳,危崖插宇穹. 五绝·进鼓楼山 相约鼓楼 ...

  • 话说武昌城/寻觅武昌南楼与蛇山天桥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一张武汉街景老照片,本地传媒多次登载.三上<汉网·人文武汉>论坛,历十年之久,引众网友讨论,方搞清楚照片摄于武汉何处. 2006年1月20日,这张照片 ...

  • 古楼的前世今生

    古楼的前世今生 在千年古城鄂州的十字街,耸立着一座古城楼,千百年来,关于此楼的来历与名称,学术界与民间一直是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此楼为三国东吴时期吴王安乐宫的端门:有人认为是三国吴王城的鼓楼: ...

  • 千年“长街”解放路(作者:老武昌人)

    (本篇所涉及武昌老地名"长街"."南湖堤"."南湖"."中山路"."大堤口"."南楼&qu ...

  • 老照片:1930年代的湖北武汉,白云黄鹤、九省通衢的千年江城

    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30年代的武汉,武汉,别称江城,地处湖北东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南方的商业重镇,明清时期 ...

  • 七 绝 武昌怀古[六首]

    蛇山 蛇山绝胜卧龙岗, 四海豪雄聚此藏. 揭地为台天作幕, <群英会>演盛开张. 抱冰堂 刻意怀冰治困生, 夜熬苦计救衰清. 急如星火新军训, 却认倾城作干城! 点将台 江风冽冽夜初更,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翟雅阁的国际范儿

    随着武汉三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大都市",各种时髦的文艺场所如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等,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因而,国际化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洪山宝塔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注1) 在"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上,当我走到严云开的<洪山宝塔>跟前时,脑壳里突然蹦出了二句词儿. <洪山宝塔&g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小东门铁路桥

    前些日子,听到了一则本地的消息说:"武九铁路北环线要拆了!" 武九北环线?那不就是小东门的铁道线吗. 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一幅表现小东门铁道线的油画,连忙翻出来瞄了一眼.原来,这是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沙湖的荷与船

    2018年,在昙华林校区美术馆举办的"期颐艺境.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世纪艺术家馆藏精品展"上,一件取名为<沙湖小景>的水彩画作品,引起许多小清新(注)的驻足. <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老武汉的警钟楼与奥略楼

    周日得空,去一趟三官殿,看了正在举行的"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不料,其中有一张水彩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面小小的,仅约4x4篇幅.画家名叫严云开,题目为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晴川阁的烟火味

    大约在1956年前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一组"武汉风光"四条屏的年画,内容为看官们熟知的一些本地景观,如东湖.宝通寺.孔明灯-等等. 作品的形式为水彩画写生,作者有中南美术专科学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

    <汉口中山公园大门>是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看官们第一眼瞥见它的时候,心里不免会犯嘀咕:这是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吗?也难怪,尽管大家的眼神都很好,一般到了公园总是紧盯着美女,当然不会注意大门的 ...

  • 记忆中的风景丨“不靠谱”的汉阳古琴台

    一般来说,风景画是以风光景致为题材的绘画. 但自17世纪西方蛮夷的风景画独立成科以来,很多画家偏爱描绘由历史古迹形成的人文景观,如德国画家A·丢勒.荷兰画家J·雷斯达尔和J·霍贝玛等人的作品. 曾经在 ...

  • 记忆中的风景丨黄兴铜像如何从蛇山跑到龟山

    随着网络世界的兴旺发达,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老照片浮出了水面. 有图有真相,泛黄的历史场面使人触景生情.记忆犹新,不由得让喜欢扯蛋近代美术史的笔者,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近日在乱翻武昌古城的文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