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

NO.15

这样一来,唐初建立的集体宰相制度几乎沦为了摆设。

朝政大权落到了李林甫一个人的手里。

为避免御史台的谏官说三道四,影响自己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李林甫在刚出任中书令不久就召集所有谏官开会:如今明主在上,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跟着走就可以了,根本无需多说!

谏官们全都面面相觑:谏官的职责不就是提建议吗?不让说话,那还要我们这些谏官干什么?

干什么?

装门面的。

当然,李林甫不可能这么直说,而是为他们找了个参照物——宫门前做仪仗的骏马。

他用手指了指门口的仪仗马:诸位看到这些马了吗?如果它们好好地站在那里,不乱动,不乱叫,就可以吃到上好的食料,享受上好的待遇,但要是有哪匹马敢乱叫一声,就会立即被赶出去!

之后,多数谏官都领会到了李林甫的谈话精神,自觉向仪仗马靠拢,成为了合格的仪仗官。

只有一个叫杜琎的愣头青不信这个邪,居然上疏妄议朝政,结果第二天他就被逐出了京城,贬到外地去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这下,再也没有一个人敢提意见了。

朝堂上一片和谐,李林甫一言九鼎,就算他说大便是香的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可在几年后,李林甫却遇到了新的挑战。

他的最佳拍档牛仙客病逝了,新上任的宰相李适之不买他的帐!

和李林甫一样,李适之也出身于皇族,而且与皇帝的关系更近,更根红苗正。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祖父为唐太宗的长子——废太子李承乾。

自出仕以来,李适之历任左卫郎将、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要职,在当时颇有名望。

他认为自己无论是出身还是学问、无论是尿酸还是血压都比李林甫高,当然不甘心屈居于李林甫之下。

因此,他在入相以后便常常在明里暗里与李林甫对着干。

李林甫对此心知肚明,但表面上却始终不动声色,始终对李适之客客气气。

在一次闲聊中,李林甫对李适之说了这么一句话:华山底下有金矿,只要开采,国库就不缺钱了,皇上好像还不知道……

言者装着无心,听者却真的有意。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适之如获至宝——当时由于李隆基生活极其奢靡,加上边疆上又经常用兵,国家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

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邀功好机会,便马上将此事奏报给了皇帝。

李隆基听了也很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想与他商议开采事宜:林甫,华山有金矿,你知道吗?

没想到李林甫却是一脸凝重:其实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考虑到华山是陛下的王气所在,臣觉得不宜开发,所以一直没有上奏。

李隆基听了不由连连点头称是:看来还是爱卿想得周到!

与此同时,李适之在他的印象中却大打折扣——比起李林甫,这人做事显得很是粗疏啊。

他当即召来李适之,毫不客气地说:今后你再想要奏事的时候,一定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再如此轻率了。

李适之知道自己被耍了,但一时却根本无从辩解,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红得仿佛误闯女厕所被抓一样。

这下,他终于见识到了李林甫的厉害。

此人实在太阴险太狡猾,指望自己能斗得赢他,简直比指望中国足球队拿世界杯冠军还要不现实!

他认清了,也认命了。

他不想干了,也不敢干了。

不久,他就找了个理由,主动申请辞职。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3章)

    第193章 山雨欲来 自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张九龄心中的担忧一日胜过一日. 张九龄出生于673年,李林甫出生于683年,两人相差十岁.两人虽然相识已久,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多年来一直互相没有好感. 两人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7章)

    赶走张九龄后,李林甫开始放开手脚,加快了废除太子的进程. 李林甫示意咸宜公主驸马杨洄在宫中散播流言,渐渐的,关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联同太子妃哥哥.唐昌公主驸马薛锈合谋叛乱的流言渐渐在宫中传得 ...

  • 唐诗解读——李適之之《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注: 乐圣:指嗜酒者. 解读: 按照一般世俗意义的标准,李適之无疑是成功人士,因为他曾经在开元末年,官至宰相,并且为人疏直坦荡,时誉甚美.然而李適之 ...

  • 为什么唐朝会在开元盛世发生“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710年,李旦将皇位让给李隆基,李隆基正式登基称帝,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登基后 ...

  • 适之、韦坚失位(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六)

    天宝四年九月癸未(二十九日),唐廷任命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为刑部尚书,免去其诸使的职务,以御史中丞杨慎矜接替.韦坚的妻子姜氏是姜皎的女儿,姜皎是李林甫的舅父,二人是姻亲,所以李林甫认为韦坚是自 ...

  • 唐代官场的“两面人”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12月6日 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的裴佶,曾对人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裴佶小时候,他姑父在朝为官.一次,裴佶到姑父府中看望姑姑.正好遇到刚退朝回家的 ...

  • 此物最相思(第85章)

    让王维万万想不到的是,张九龄离开长安没几天,他竟然莫名其妙官升一级,从中书省的右拾遗擢升为御史台的监察御史. 这日散朝后,牛仙客百思不得其解,来中书省求见李林甫."李大人,这王维明明和张九龄 ...

  • 李林甫:人心不足蛇吞象,活活累死在朝堂政务上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