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教你的死亡哲学:每一天都是特殊的,活在当下
周国平:作为一切人生——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幸福还是不幸——的最终结局,死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因而是任何人生思考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
人大都会在大病之后参透一些道理,尤其是癌症的侵袭。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就算名人如李开复,当得知自己有癌症的时候,一样会恐惧.李开复在他抗癌成功之后写的《向死而生》里,详细描述了他得病前后的心路变化。
克服恐惧
电视剧里放的一个人知道自己得癌症时的反应,要么悲痛欲绝,要么呆若木鸡。
李开复得知自己得癌症时产生过对死亡的无助,虽然有理科生的思维,但面对死亡,也有病急乱投医的过程,最终李开复让自己先有信心,再配合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抗癌专家何裕民曾分享过,有两位病人因为错拿了医院的报告,一个原本健康,拿的是有癌症的报告;另一位原本生癌,拿的却是健康的报告。结果几个月过后,生癌患者的指数变得正常起来,而原本健康的那位却死了。健康的那位,是被吓死的。
想要抗癌成功,首先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李开复修的死亡学分:教会我们三点道理
健康第一
我们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是真正肯花时间在健康上的并不多,直到生了重病,才会后悔平时在健康上花的时间太少。等到真的“死”过一次,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会对死亡有恐惧,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做,而只有活着,才有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
李开复得癌之后,思考他人生中最重要的:
无论如何要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好好地做几件事:
(1)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是他们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温暖和光辉。
(2)我要跟他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让我们彼此的生命都记住在那个时刻里我们互放的光亮。
(3)我要在活着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全心全意地活着,我不会再花心思去臆测、追想那些还没来到或者已经远去的事。
时常会有新闻报道,年轻人拼命工作不眠不休而猝死。当健康都没了的时候,拼的未来、拼的人生在哪里?无论何时,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亲人陪伴——不可或缺的爱
李开复抗癌成功,与亲人对他的照顾密不可分。在他治疗期间,除了他的妻子对他一如既往的支持与照顾,还有他的姐姐、姐夫的热切关怀。他的康复,离不开亲人们对他情绪变化的包容,饮食习惯上的细心照顾。
《面对久病家人的勇气》中这样说: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付出爱,也收获爱。有来有往,与不同个体所建立的情感纽带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也温暖着我们的内心。
抗癌专家何裕民在他的书中分享过,很多患癌患者都是在亲人爱的滋养下一点点康复的。
不为墓志铭所累,活在当下
李开复生病之前,是人人仰慕的“人生赢家”,他对自己的生活,争分夺秒,生病之后,改变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也改变了自己的活法,做事不再计较时间问题,而是觉得能帮到有缘人就好。
乔布斯也是患癌,但是乔布斯在好了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仍然全情投入工作中,事事完美要求,最终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
就如何裕民医生说的:好德性,才有好身体。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褪去名利的关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常说思考自己的墓志铭上留下的是什么话,这依然是为名利所累,如李开复所说:
墓志铭其实让自己陷入了“生前身后名”的枷锁中。
只要是有所求,就不是照着本心。放下世俗的“求”,才能过得纯粹一些。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李开复的体会,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1)拥有健康;
(2)创造“难忘时刻”;
(3)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
(4)活在当下。
健康时,好好享受每一天,迷茫时,问问本心,活在当下,把每一天都当成特殊的一天,不留遗憾。李开复在《向死而生》里提到的一个与女儿相处的细节,特别打动我。当有一次他和妻子陪女儿看风景时,他俩都时不时得看手机,他的女儿抗议他们没有真心地享受美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好好活着,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