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秀文妇科临床惯用秘验方
1.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养血调经。病例:覃某,女,22岁,某学院工人,未婚,1972年12月13日初诊。长期以来,经行错后,2个月或3个月一行,量少而色红,经将行乳房及少、小腹胀痛,胀过于痛,按之不减,经行之后则舒。平时腰酸,入寐不佳,余无特殊。脉弦细,苔薄白,舌边尖有黯黑点。诊断:月经不调。辨证: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生地12克,赤芍9克,桃仁6克,红花2克,益母草9克,柴胡5克,香附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二诊(1973年2月23日):上方服后,经前诸症减轻,月经按期来潮,但感头晕耳鸣,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而边尖有紫暗点。恐化痰攻伐太过,转以养血为主,处方如下:鸡血藤、黄精各18克,艾叶6克,白芍、当归、阿胶(烊化)各9克,柴胡2克,甘草5克,大枣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
三诊(3月7日):经行周期正常,色量一般,脉细缓,苔薄白,舌边尖瘀点。守上方加益母草、川楝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以巩固疗效。观察3个月,经行正常。
肝藏血而主疏泄,肝气郁滞,则经脉不利,故经行错后而量少,少腹胀疼。以桃红四物汤加益母草活血化瘀,柴胡、香附调达肝气,疏通化瘀并用,故药到病除。二诊时患者头晕耳鸣,恐伐过用,故减去桃仁、红花、赤芍,以甘平微温之鸡血藤代之,取其既能行血,又能补血之功。三诊时之所以加入益母草、枸杞子,前者取其既能化瘀又能止血之功,后者甘平,能调养肝肾从而达到养中有疏,补中有化,标本兼顾,巩固疗效的目的。
2.柴胡疏肝散加味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具有疏泄气机、储藏调节血液的作用,为冲任二脉之所系。肝气条达,则脏腑安和,月事得以时下,已婚育龄妇女,易孕而胎壮,分娩顺利,产后乳汁充溢。倘若肝失疏泄,肝郁则诸脏皆郁,则诸病丛生,如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甚则崩漏或经闭不行,已孕则多有胎萎不长、堕胎、小产等之变;不论从肝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都说明肝在妇科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叶天士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确是卓识之论。
病例:黄某,女,21岁,学生。13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量、质正常,经期中无不适。近因毕业考试将临,情绪紧张,作息失常,已2月无经行。3天来头晕腰痛,心烦易躁,夜难入寐,寐则多梦,胃纳不振,大便干结,小便淡黄,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薄黄。处方:归身12克,柴胡5克,白芍9克,枳实、香附、川芎各6克,益母草20克,黄精12克,薄荷3克(后下),怀牛膝6克,甘草3克。肝藏血而主谋虑,患者因思虑过度,思则气结,以致肝气抑郁,故月事不能以时下;郁久则化热,相火内动,经水欲行而不能行之际,故心烦易躁,腰痛楚楚。此为肝体、肝用合治之法,并用益母草、牛膝之通降,服药2剂,经水即来潮,诸症消失,精神舒爽。
3.芩连四物汤加减
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芩、黄连。
学习和运用体会
用于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稠,舌红苔黄,脉数者,是外感热邪或过食燥热之品,以致血热炽盛而引起的病变,治之当用清热凉血之法。方中当归、川芎辛温走窜,容易动火破血,在出血量多的情况可改用苦而微甘温之鸡血藤和苦而微寒之丹参代之,使其既能凉血止血,又可防止离经之血留瘀为患。
4.加味逍遥散加减方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丹皮、栀子。
学习和运用体会
经源于肾,经者血也,肝为血海,宜以补益肝肾、养血调经法为治,佐以甘淡寒之地骨皮以凉血清热。
病例:张某,女,34岁,已婚,1993年4月10日初诊。月经先期一年。近一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提前而至,20天左右一行,经量中等,色红,血块少,5天干净。经将行乳房胀痛,小腹疼痛。两个月来经前黑带数日,平时带下极少。从本月1日起出现黑带,1周后经水方行,昨日量较多,今日经量减少,色红,无血块,纳可寐好,二便如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诊断:月经先期。辨证:肝郁血热。治则:经期予以补益肝肾、养血调经;平时则清肝解郁为治。处方: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骨皮10克,甘草6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4剂。
二诊(1993年4月14日):药已,昨日经净。现大便溏薄,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经后转用疏肝健脾、清热调经法。处方:丹皮10克,栀子、柴胡各6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各10克,怀山药15克,薄荷5克(后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剂。
三诊(1993年4月21日):服上药后胃脘作胀,矢气,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恐寒凉过用,损伤胃气,上方去丹皮、栀子、益母草、怀山药,加佛手花10克,鸡血藤20克,醋柴胡易柴胡,增强疏肝解郁之效。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
四诊(1993年5月8日):4月30日经行,经前黑带明显减少,腹痛减轻,经量中等。色红,少量血块,4天干净。现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再以清肝解郁为法。处方:丹皮10克,栀子、柴胡各6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各10克,鸡血藤20克,薄荷5克(后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
五诊(1993年5月27日):5月21日经行,量中,色红,无血块,无腹痛,5天干净;经前黑带少许。现时有反酸,纳可,大便顺,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以养血调经、健脾益气法善其后。处方: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当归、茯苓、白术、瓦楞子、益母草、芡实各10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剂。
1993年8月随访,经以上治疗,两个多月来月经26~27日一行,经色暗红,量中等,无血块,经行已无乳房胀痛及腹痛,经行黑带极少。
5.养血调经汤
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川断、益母草各10克,炙甘草6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用于肝肾不足,血虚所致的月经病证。因肾虚为主者,上方加杜仲、桑寄生,加强补肾之力;阴虚内热者,上方去川芎之辛温香燥,熟地改为生地,加地骨皮、知母;阴道出血量多者,上方去川芎之辛香行散,加用仙鹤草、血余炭等收敛止血。
病例:张某,女,28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1年来月经延后10余天左右,甚或3个月一行。经量偏少,色淡无块,5天干净。平素带下一般,偶有腰酸、失眠。纳便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养,治拟补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养血调经汤加味。处方: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归身10克,川芎6克,熟地15克,川断、茺蔚子各10克,夜交藤2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守方加减服用10余剂后,经行规则,随访半年,月事正常。
本方由《医学心悟》之益母胜金丹转化而来。益母胜金丹为肝脾肾并治之方,但偏于补益肝脾。基于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肝肾同源的理论,并受唐宗海“血证之补法……当补脾者十之三四,当补肾者十之五六”思想的启迪,用鸡血藤补血活血,“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活血化瘀之力较为平稳,为虚而瘀者之良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益肝肾,养血调经;川断补肝肾,行血脉;益母草能化瘀能止血;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补肝肾、益阴血、调月经之功效。
6.异功散加减治带下
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炙甘草。
学习和运用体会
带下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病理的带下即指带下量多,绵绵不断,或色质异常,有秽臭之气,或伴有局部症状,如阴道瘙痒、肿胀灼痛等病理带下。带下的致病原因虽然有饮食劳倦、内伤七情、外感邪毒等之分,但总的来说,其病变均与肝郁化火、肾失蒸腾、脾不健运、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有关。由于带下有不同的色泽,因而在分类上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赤白带、五色带之称。其中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三者为常见。带下的治疗,历来是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但带下是秽浊恶气壅滞胞宫,容易化热生虫,往往要加用清热解毒、杀虫之品。年老体弱,久滞不止,又宜补肾培元,常常补涩共用。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病例:刘某,女,39岁,桂林某厂工人,已婚,1973年11月8日初诊。经行超前,色暗红,夹紫块,经行之时少、小腹及乳房胀疼。平时带下量多,色白夹黄,有秽气味,不时阴痒已数月,纳寐一般,大便正常,小便黄,脉细滑,苔薄白,舌质淡。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霉菌(+)。诊断:脾虚带下。辨证:脾失健运,湿浊郁滞。治则:健脾燥湿,解毒杀虫。处方:党参、白术、苍术各9克,土茯苓18克,白芍、车前子、延胡索、槟榔、乌药各9克,陈皮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二诊(11月12日):药已,带下减少,阴痒减轻。药既对症,守上方加益智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三诊(11月27日):带下消失,阴道不痒。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阴道分泌物镜检:霉菌(-)。为巩固疗效,仍用健脾补肾、杀虫之剂。药用: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9克,陈皮3克,菟丝子、川断各9克,何首乌12克,槟榔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7.四物汤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肝藏血,脾统血,肝脾亏虚,则藏血统血功能失司,经行前后,相火偏旺,扰动血海,离经之血挟带而下,故经行前后带下挟血丝,即前人所言“赤白带”也。肝肾同源,肝脾不足,日久及肾,肾精虚,骨失其养,故腰及髋部作胀;肝失疏泄,经气不利,故小腹不适。一诊从调理肝脾入手,养血化瘀,健脾涩带,方中当归、川芎、白芍既能补血又能化瘀,补肝血而不滞;白术、茯苓、泽泻淡渗健脾利湿;海螵蛸、茜根止血止带,湿瘀并治。
病例:杜某,34岁,工人,1991年3月15日初诊。10个月来每于月经前后约4~5天出现带下挟血丝,持续3~5天自止。月经周期尚规则,经色偏黯,经量中等,末次月经为1991年2月19日。现带下挟血丝,量少,伴腰及两髋部作胀,小腹不适,纳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诊断:湿瘀带下。辨证:脾虚肝郁,湿瘀下注。治则:健脾养肝,化瘀利湿止带。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茯苓、白术、泽泻、海螵蛸、茜根各10克,甘草5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3月19日):3月17日经行,量中等,色暗红,伴腰脊作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经行之际,拟养血为主,因势利导。药用:鸡血藤20克,丹参、熟地各15克,白芍、当归各10克,川芎6克,川断、益母草各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三诊(1991年3月22日):月经基本干净,但仍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腰胀而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经后胞脉空虚,虚火内灼,最易损伤任带,故治拟养血清热,壮水以制火。药用: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生地、怀山药各15克,麦冬10克,甘草5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1991年3月27日):药已,带下仍有少量血丝,腹胀肩痛已消失,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仍用健脾益气化瘀之法。药用: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5克,海螵蛸、茜根、益母草各10克,煅牡蛎20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1991年4月19日):4月15日经行,经前6天仍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但较前减少。经量中等,色暗红,现量少欲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仍守上法,湿瘀并治。药用: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5克,鸡血藤20克,丹参、扶芳藤各15克,茺蔚子10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1991年4月23日):月经干净已2天,本次经后无赤白带。现有少量带下,色黄,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药用: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土茯苓20克,白术、泽泻、苍术、黄柏各10克,薏苡仁15克,牛膝10克,甘草5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七诊(1991年6月25日):5、6月份行经,经行前后赤白带下消失,经量中等,经行时腰胀痛。现夜难入寐,寐则多梦,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转用滋阴补肾,调理冲任法善后。药用:熟地、怀山药各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丹皮、泽泻各6克,北沙参、麦冬各10克,夜交藤20克,茺蔚子10克,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正值经行,治用四物汤加味养血化瘀,兼以补肾,因势利导。三诊经净后血去阴伤,防其虚火损伤任带,方用地骨皮饮去川芎加怀山药、麦冬,意在补血滋阴清热,壮水以制下焦伏火。四诊、五诊仍守健脾益气化瘀利湿止带之法,体现了治带不忘瘀的宗旨。六诊赤白带消失,但湿瘀久化热,湿热未清,治除湿瘀并治外,更注意清热燥湿以清余邪,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治疗。七诊以补肝肾,养阴血,调冲任的六味地黄汤加北沙参、麦冬、夜交藤、茺蔚子善后;全案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药随证转,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特色。
8.当归芍药散
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泽泻、苍术、川芎。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治慢性宫颈炎,这种病为临床顽疾,有轻、中、重之别,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后宫颈损伤,病原体入侵引起感染,宫颈受分泌物的刺激发生浸润,上皮脱落而形成糜烂。西医治疗常采用电熨、冷冻或激光治疗,但对阴道分泌物多者效果欠佳。中医认为,本病与房劳过度损伤肝肾或经产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尤其是湿浊之邪入侵损伤冲任,湿蕴化热,湿热郁腐,湿瘀阻滞,波及肝肾所致。在本案治疗中,针对湿、热、瘀的特点,治疗上采用了将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杀虫止痒等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减出入,守方治疗,使热毒清,湿瘀化,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阴道环境,从而达经带并治的目的。
病例:麦某,女,32岁,工人,1991年7月23日初诊。带下量多11年。自1980年结婚,婚后带下量多,色白黄相兼,时稀时稠,尤以经行前后为甚。4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宫颈Ⅱ度糜烂,行冰冻治疗,术后一年复查,宫颈糜烂未见好转。近一年来白带增多,臭秽,伴阴痒,平素头晕而痛,腰胀,少、小腹时而胀痛,夜难入寐,纳便尚可。孕4产1,人流3次,月经延后7天以上,色暗红,挟瘀块。妇科检查:宫颈Ⅱ度糜烂。诊断:湿瘀带下。辨证:湿瘀下注,胞门受损。治则: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泽泻、苍术、黄柏、白芍各10克,土茯苓20克,白术10克,生薏苡仁15克,牛膝、甘草各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8月6日):上药共服10剂,腰胀减轻,夜寐好转,但带下时多时少,白黄相兼,外阴痒痛,尿频尿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仍守上方加减出入。上方去夜交藤加白蒺藜、槟榔以杀虫止痒。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1年8月20日):月经于8月13日行,较上月仅推迟3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挟块,4天干净。经后带下增多,色黄质稀臭秽,阴痒,时而头晕。昨日白带化验检查:霉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治宜化瘀利湿,清热解毒杀虫。药用: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土茯苓、忍冬藤、生薏苡仁各20克,车前草、益母草、白芷、蒲公英、紫草各10克,甘草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另用槟榔30克,仙鹤草60克,蛇床子30克。3剂,水煎熏洗外阴。
四诊(1991年8月27日):药后带下减少,微臭,外阴瘙痒减轻,仍觉偶有头晕,腰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仍守原法,药用: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土茯苓20克,白术、泽泻各10克,白芷6克,紫草10克,鸡血藤20克,苍术、黄柏各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1991年11月1日):守上方加减出入共服药20余剂,月经规则,白带已恢复正常,头晕腰胀也明显好转,阴痒亦瘥,两天前妇检宫颈炎从Ⅲ度转为Ⅰ度,白带化验正常。近日来自觉头涨心悸,尿黄而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熟地、怀山药各15克,土茯苓20克,益母草、当归、白芍各10克,赤芍15克,连翘、鸡血藤各20克,大枣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9.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孕症
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病宜温通为法。可酌加制附子,取其辛甘大热,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除用于温肾壮阳外,偏重于温经通行之功。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当归、川芎、赤芍、山甲、急性子与附子相伍,不仅能鼓舞脾肾阳气,且化瘀通脉,功专力宏;茯苓、泽兰、茺蔚子化瘀利湿;川断、独活强腰膝,活血止痛。六味地黄丸加艾叶、肉桂温宫散寒,通行气血;急性子、路路通疏通胞络,可使气血调和,痰瘀俱祛,摄精受孕。
病例:王某,女,35岁,干部,1991年4月5日初诊。结婚已11年,夫妻同居,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未避孕,迄今未孕。15岁月经初潮,经行规则,量中,色黯,挟块,经前右偏头痛;平素带下少,腰腹冷痛,大便微溏。半月前经输卵管通水及造影检查均示双侧输卵管不通。舌质稍暗,苔薄黄,脉沉细。诊断:不孕症。辨证:脾肾阳虚,痰湿瘀阻,胞脉不通。治则:温宫散寒,化瘀通脉。处方:制附片(先煎)、当归、川芎、赤芍、茯苓、泽兰各10克,急性子20克,茺蔚子15克,川断10克,独活6克,山甲粉5克(冲),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4月23日):药已,4月16~20日经行,经前偏头痛消失。现右腰冷痛,大便溏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药后症状有所改善,守方加减再进。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白术、云茯苓、泽泻、皂角刺各10克,山甲粉5克(冲),路路通1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1年4月26日):仍觉右腰及腹部冷胀痛,便溏,舌边红,苔薄黄,脉缓。本次经净后经双侧输卵管造影示输卵管基本通畅,治守原法。药用:肉桂5克(后下),艾叶10克,熟地、怀山药各15克,山茱萸6克,菟丝子20克,路路通10克,急性子20克,丹皮、茯苓、泽泻各6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守上法加减共服药3月余,于当年8月停经受孕。
本案从四诊来看,面白形胖,腰腹冷痛,大便溏薄,乃脾肾阳虚,痰湿之体;痰湿乃阴寒之邪,寒则收引凝滞,湿性重浊黏腻,均可阻滞气机,导致气滞血瘀,胞脉不通。故治拟上方。
10.四物汤加味治疗不孕症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学习和运用体会
不孕症中有一种以溢乳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往往泌乳和月经稀发为主要表现,血中泌乳素增高,属西医闭经—溢乳综合征范畴。而中医则从“乳泣”、“月经后期”辨治。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经乳同源,俱为精血所化,冲为血海,冲脉下起于胞宫,上连于乳房,胃气充养,肝气条达,冲脉之血下行胞中则为经水,上行乳房则化生乳汁。若肝血不足,则肝体失养而肝用受碍,失于疏泄,故上则为乳泣,下则为月经失调。肝血虚则肾精不旺,生发无能,故久婚不孕。
病例:梁某,女,31岁,工人,1990年2月15日初诊。结婚已2年余,迄今未孕。去年5月出现溢乳,量少,色白,质稀。14岁月经初潮,周期50~60天不等。现为经期第7天,量时多时少,色黯挟块,偶有少腹隐痛,子宫、输卵管检查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诊断:①不孕症;②乳泣。辨证:肝郁血瘀。治则:养血调肝。处方:归身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益母草、川断各10克,艾叶、蒲黄炭各6克,大蓟、小蓟各10克,炙甘草5克。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0年6月8日):药后经净,末次月经为3月7日,继而停经,经检查为早孕,但不慎于5月中旬自然流产,并行清宫术。现头晕乏力,纳便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堕胎及清宫后,肝肾受损,血气不足,治宜养血为主,佐以疏解,方用四物汤加味。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川芎、荆芥各(后下)6克,白蒺藜、大枣各10克,炙甘草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0年6月22日):药已,诸症好转。自流产后乳溢较多,色白,偶可见乳,量少,舌脉同前。此乃瘀血阻滞肝络,迫血妄行,拟养血调肝,化瘀通络,引血归经。拟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15克,川芎、赤芍、生地各10克,红花、桃仁各6克,王不留行、刘寄奴各10克,枳实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6月29日),乳溢减少,经水逾期未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转用疏肝调经法。药用:柴胡6克,当归15克,白芍、茯苓、白术各10克,薄荷5克(后下),黄精15克,扶芳藤20克,合欢花、素馨花各6克,炙甘草5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1990年7月3日):月经仍未行,无自觉不适,舌脉同前。守上法加养血化瘀涩乳之品,盖乳乃血所化也。药用: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当归、川芎、赤芍各10克,熟地15克,川断、益母草各10克,麦芽30克,山楂10克。3剂,水煎服。
六诊(1990年7月10日):上药1剂后经行,但量少,点滴而下,3天干净。两乳仍有少量溢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药用:柴胡6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郁金、牛膝、素馨花各10克,甘草5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方药加减,
至十诊,方用黑逍遥加川断、川仲、桑寄生及归芍地黄汤、圣愈汤加菟丝子、枸杞子、茺蔚子、淫羊藿等药调理,继又怀孕,并于1992年9月29日剖宫产一女婴,重3.6千克。
11.桂枝茯苓丸变方治疗癥瘕
赤芍、茯苓、桂枝、丹皮、桃仁。
学习和运用体会
脾肾气虚,阳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阻滞胞络,与血气相搏结,积而成癥。术后气血损伤,正虚邪盛,故癥积增大。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府气失循于常道,故阴中气体喧扰;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水湿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治用桂枝茯苓丸温化痰湿,加黄芪、鸡血藤补气养血,补而不滞;生牡蛎、猫爪草、瓦楞子软坚散结,香附疏肝理气。其中茯苓与土茯苓合用,既加强健脾渗湿之功,又有解毒祛秽之功。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缓消包块。
病例:某女,26岁,农民。1991年6月24日初诊。1991年4月15日因右侧卵巢区大囊肿而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左侧卵巢亦有拇指大囊肿。术后月经周期超前一周左右,并出现阴吹,阴道簌簌有声,每日5~6次,尤以活动或体位改变时明显,3天前在区医院B超检查示“子宫左前方见27毫米×28毫米、液性暗区,提示左卵巢囊肿”。现在纳少,便溏,阴吹,左少腹隐隐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①癥瘕;②阴吹。辨证:气虚痰瘀互结。治则:益气化痰,祛瘀消癥。处方:黄芪、茯苓各20克,桂枝6克,赤芍、桃仁、丹皮各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瓦楞子、猫爪草各10克,土茯苓、香附各30克,鸡血藤2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7月2日):上药共服21剂。左少腹痛消失,阴吹次数减少;7月15日行经,量较多,色暗红,挟块,现为经行第4天,经量已减,腰酸,左少腹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经行之际,拟补肾养血之法。药用: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20克,川断10克,熟地15克,益母草10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1年7月23日):药已,月经6日已净。现胸闷欲呕,痰多质稠,带多如脓,黄白相兼,阴痒时作。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痰湿中阻,上逆则呕,下注则为带,宜健脾为主,以清痰源。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克,党参15克,黄芩6克,制半夏10克,小茴香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消失。7月25日复查B超:子宫附件正常,左卵巢囊肿消失。继服6月24日方7剂巩固治疗。
12.消癥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
柴胡、香附、大黄、青皮、川芎、莪术、土鳖虫、浙贝、当归、白芍、王不留行。
学习和运用体会
凡病瘀血内阻,气机不利,积久成癥。癥积已成,瘀阻胞脉,血行不畅,经来量少,色黯挟块。血瘀气滞,不通则痛,经前腹痛,瘀阻经络,或每逢经行则瘀随血动,头痛剧烈。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消癥法。但因病位于下焦,常挟痰湿为患,宜软坚化痰与活血化瘀联合使用。
病例:黄某,女,40岁,干部。1991年12月23日初诊。多年来月经尚规则,但月经量少,经前头痛剧烈,伴小腹隐痛。今年4月份检查发现子宫肌瘤(2.5厘米×2.6厘米)。末次月经为11月26日,现无何不适,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①癥瘕;②经行头痛。辨证:血瘀气滞,瘀阻脉络,积久成癥。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茯苓、白术、泽泻各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瓦楞子15克,海螵蛸、益母草各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12月31日):药已,月经于12月24日来潮,量少,色黯,现仍点滴未净,伴右偏头痛,咽痛,大便干结,胃脘隐痛,夜寐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瘀血内阻,经络不畅,拟养血化瘀法。药用:熟地15克,归身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川断、益母草、泽兰、莪术各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2年1月3日):昨日经净,头痛消失。仍觉咽痛,口干不欲饮,胃脘隐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拟滋阴清热,软坚化瘀。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生地15克,归身10克,川芎6克,赤芍、桃仁各10克,红花6克,生牡蛎30克(先煎),玄参15克,浙贝、猫爪草、香附各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1992年1月31日):守上方共服药28剂,元月23日经行,经量偏少,但经行头痛减轻。现左少腹隐痛,胃脘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用:茯苓20克,桂枝6克,丹皮、桃仁、赤芍、当归各10克,丹参15克,瓜蒌壳、连翘、山楂各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1992年2月11日):药已,仍觉左少腹隐痛,带少而黄,纳少,大便溏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为湿瘀蕴结所致,治宜化瘀利湿。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白术、茯苓、泽泻各10克,忍冬藤、连翘各20克,延胡索、莪术、海藻各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1992年11月3日):数月来守上方加减化裁,经行头痛消失。B超复查,原子宫肌瘤缩小至0.7厘米×0.8厘米,继予五诊方药调理。
13.清宫解毒饮
土茯苓30克,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克,丹参15克,车前草、益母草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主治子宫颈炎急性时宫颈红肿,有大量脓样分泌物,色白或黄,质稠黏而秽臭,腰及小腹胀疼,或发热口渴,脉弦细数,苔黄腻,舌边尖红,慢性时则宫颈糜烂,带下量多,少腹胀疼,腰酸膝软,甚或性交时阴道辣痛或出血。证属湿热带下或湿瘀带下。带下量多,色黄而质稠秽如脓,加马鞭草15克,鱼腥草、黄柏各10克;发热口渴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阴道肿胀辣痛者,加紫花地丁15克,败酱草、大蓟各10克;阴道瘙痒者,加白鲜皮12克,苍耳子、苦参各10克;带下色白,质稀如水者,减去忍冬藤、车前草,加补骨脂、桑螵蛸、白术各10克,扁豆花6克;带下量多而无臭秽阴痒者,加蛇床子、槟榔各10克;每性交则阴道胀疼出血者,加赤芍12克,地骨皮、丹皮各10克,田三七6克;腰脊酸痛,小腹胀坠而痛者,加桑寄生15克,杜仲、川断各10克,骨碎补15克。
14.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
菟丝子、当归、白芍、覆盆子、枸杞子、茜草、泽兰各9克,孩儿参、山药、鸡血藤各15克,益母草12克,大枣5枚。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补肾活血,固摄。用于崩漏(小产后阴道流血),属气血虚夹瘀者。病例:女,28岁。小产月余,阴道流血不止,量不多,色紫结,或夹血块,小腹胀痛,腰酸。脉细涩,舌淡。服上方药3剂后,阴道流血止,复以五味异功散调理而愈。
15.温肾固带汤
制附子12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2克,益智仁10克,党参15克,白芍10克,乌药9克,山药15克,桑螵蛸5克。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温肾健脾,固涩止带。用于带下(白带增多症),属脾肾阳虚者。病例:女,48岁,5年前经行前后不定,色淡,量少,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腰酸腿软,小腹胀坠,小便多,大便溏。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迟。服上方药,连进5剂,诸症俱除。
16.清热解表汤
绵茵陈20克,桂枝5克,土茯苓20克,白术9克,泽泻、猪苓各12克,防风、独活各5克。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清热利尿,解表除湿。用于湿热带下兼外感者。病例:女,30岁。平时带下量多,色白黄,质稠秽,复因劳动暴雨淋湿,带下增多。如涕而臭秽,骨节酸疼,小便短涩。脉缓,舌如常。用上方药3剂,小便通利,身疼已除,带下减少。复以完带汤加减,10余剂,痊愈。
17.闭经验方
吴茱萸、赤芍各60克,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桃仁各30克,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香附各4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行气散瘀,活血通经。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2次。本方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闭经。一般服2料即来月经,至多用3料。
18.带下症验方
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苍术各20克,焦白术、陈皮、龙骨各15克,牡蛎12克,丹参15克,川断12克,山药15克,杜仲、枯矾、甘草各10克。白带即用上方不变;赤带加蒲黄炭、艾叶炭、芦根炭各30克;黄带加黄连6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益肾健脾,涩精敛汗。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周服1剂,1月服4剂。适用于治疗各种带症。共治愈105例,其中白带80例,赤带10例,黄带15例。
19.不孕症验方
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白术12克,红花10克,生地15克,党参12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经来腹痛加香附20克,川断12克,延胡索、五灵脂各10克;白带多白术改焦白术12克,并加苍术20克,龙骨、牡蛎各10克;肥胖人加大腹皮15克,通草、木通各10克;瘦人加熟地20克,阿胶15克,肉苁蓉12克;月经先期或一月两经,加艾叶炭、蒲黄炭各20克,阿胶12克,数月一经或月经后期小腹冷,加肉桂10克,吴茱萸12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2克;一切正常,经期正常,腹不痛加茺蔚子、泽兰各20克;口干、大便干、经期有血块加丹皮12克,生地20克。滋阴调经,活血助孕。水煎服。每日1次,或早或晚,2天服完1剂,间隔5天服1剂,遇经期则连服2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不孕症。用此方共治愈700余例,怀孕最早1个月,最迟5~6个月。另外,在服药期间,尚须配合使用以下外用药:三棱、莪术各30克,穿山甲、地龙各5克,土鳖虫10克,血竭3克,蝼蛄10个(焙干)。上药共为细末,用棉子油500克调好后装瓶密封1周即可。用此药抹痛处,无痛处即抹小腹部。
20.倒经验方
焦栀子10克,黄芩、牡丹皮、茜根炭各5克,茅根花10克,龙胆草5克,藕节、石决明各15克。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水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适用于治疗经行吐衄。如加水牛角5克,生牡蛎15克同煎,则收效更理想。
21.更年期综合征验方
玄参、丹参、党参各10克,天冬、麦冬各5克,生地、熟地各12克,柏子仁、熟酸枣仁各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浮小麦、白芍各10克,延胡索6克,龙骨、牡蛎各15克,五味子、桔梗各5克。养心益阴,安神镇潜。水煎服。16剂为1疗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适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凡妇女更年期的情志抑郁、心烦不安而不能自我控制;心悸不眠,低热少津,多疑善虑;甚至骨节酸痛,时似感冒、头晕头痛等症,本方都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