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特征与鉴定
关于陈鸣远的史料阙如,幸而宜兴档案馆对馆藏敦本堂《陈氏宗谱》(2)的整理,厘定了陈鸣远的生卒情况,而清初塘栖诗人金张所著《岕老编年诗钞》中二十二首关于陈鸣远的纪年诗文,则提供了自康熙丙寅(1686年)至康熙甲戌(1694年)近十年间陈鸣远游栖江南的大量宝贵线索。
陈鸣远是位极富创造性的陶艺家,精力旺盛,作品的题材和形制之广,大大超越前人,包括壶、杯、瓶、文玩等,多达数十种,“构思之脱俗,设计之巧妙”,为他前后左右的同行们所不能及。
紫砂器走过了明代末年时大彬的高峰之后,由于政权更迭造成的社会动荡,停滞了一段时间,直至康熙帝平定三番之后,国家政权得到稳固和社会经济开始恢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陈鸣远创造了明末时大彬之后又一个紫砂历史上的里程碑。
陈鸣远生活在康乾盛世,是继供春,时大彬之后的又一领军人物,堪称紫砂史上的第三位大师,被誉为“古来技巧能几人,鬼斧神工噪一世”,掀起了中国紫砂壶艺术史上的第 二次高潮。
随着紫砂壶拍卖逐年兴起,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历代制壶大师的名气也水涨船高,叫响于整个收藏圈。然而,由于存世量的稀 少,以及鉴定真伪的难度较大,这类顶 尖明清大师的作品,虽然收藏价值极高,但上拍数量很少,逐渐沦为藏家心目中难得一遇的“传说”。
据考,陈鸣远活跃于康熙王朝的中期至晚期这个时间段,而且与他结交的人都是上层社会的文人和官宦家庭,这些人都在浙江,集中于近杭嘉湖地区一带,而且这些人数量也不多,可以看出陈鸣远的活动区域并不大,他所制作的紫砂器的数量也不多,只能满足极少数人,因此传世的作品特别稀 少。
陈鸣远名噪一时,足迹所至,文人学士,无不争相邀请,礼如上宾。他到了浙江桐乡,在当地文人汪柯庭家中,当场表演壶艺,汪某善书工诗,即兴吟咏,镌刻于壶上:“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