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如何做到像
临帖是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最有效的方法,临帖像与不像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凡是接触过习字的人都知道临帖越像越好。古代曾有临帖要达到“重影”的说法,我们的认识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临帖“像”只是一种追求,并不是最终目的。
就字帖的不同种类而言,临帖并不都是越像越好。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帖或碑帖是个泛称,准确地说字帖的形式分为拓片和墨迹。拓片,是刀刻在石头上的痕迹,与毛笔在纸上的笔触是不一样的,对于拓片的临习就不是越像越好了,太像了反倒没有笔意了。如果是墨迹,自然是越像越好了。如果所有的范本都是墨迹那最好了,遗憾的是承载墨迹的纸张出现得较晚,且寿命千年左右,不易保存,相比较石刻保存时间较长,埋在地下的墓志类石刻就保存的更完整。所以还是有大部分的字帖范本是拓片形式的。相对而言,在临习过程中,拓片侧重于学习结构、章法,墨迹侧重于笔法、墨法。
在学习过程中,临帖的“像”分为三种方式:
1.形像。即在形状上完全和字帖一样,就是“重影”。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要求,实际是不可能有人做到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修养、所处时代都不相同,就连骨骼、肌肉、筋膜的长短也有微小的差异,所以是不可能做到形状与字帖完全一样的,否则法律认可的签名也将失去效力。
形像是临帖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较低的要求,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谈不上临帖了。在形像达到一定的数量积累后,便会产生融会贯通的效果,得到所学范本的规律、要领,即得法,这时便能融入到自己的书写中去,下笔便和字帖上一样,但未必能说出一二三来,所谓“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形像是工作量较大、进展较慢、较实在的方式。
2.法像。即在用笔、用墨、结字、谋篇布局上做到与字帖像,这点做到了,形状也就和字帖差不到哪去了。这个法像需要在老师的讲解下完成,否则我们是不会知道其中的法是什么的,学书法学的就是这个法。这个方式是比较直接、有效、快速得法的方式。
3.神像。即在形和法都做到像的基础上,熟生巧,巧生精,达到人法合一的状态,形和法做不到像,这点便是无稽之谈了。神像指的是神韵、神采像等等,我也称之为基因像。就像有的小孩子生下来,五官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等长大点再看,举手投足,凝神回眸的一瞬间的那个感觉,和父母是一样的,这就是神像,我们还可以用现代技术检测基因相似度,所以说是基因像。
说那么多名称,神啊韵啊还是显得有点玄乎,让我们难以搞懂,我理解其实根本还是落在动作上像。就是我们通过学习训练,观察摸索,通过字帖上的蛛丝马迹,逐渐“还原”了书家书写时的动作,我们经过长期训练复制了其动作,就是说“上手”了,做到和书写字帖的前贤一样的动作,那自然就是神像了,神像了不可能法不像,更不可能形不像!
神像是较高的境界,是我们学书的追求,但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可以达到,和书写时间,学养见识、天分悟性都有关系。我们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好了,其他的由天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