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下之--- 东董屯龙天庙

【“龙天”是谁?】
--- 东董屯龙天庙 ---
    对位于晋国西北部的吕梁来说,孝义也算是文物古迹密集之地,而且还拥有不少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不过我前后只去过一次寻访,而且还是五年半以前,当时是个礼拜天,我心血来潮就从介休绕过去了,时间有点紧张,所以没看几个目标物,回来也没写流水账。时隔多年,当时的细节也记不清了,好在我也不是写日记。最近,有博友兼网友湖北“热热”千里迢迢去孝义转了一圈,拍了几个我曾经去过的目标物,这引起了我的美好回忆,因此翻出旧照来看看。忽然想起最近有博友兼网友“旅行者”考证的龙天庙沿革,于是就那次看过的一个龙天庙说说。

【东董屯龙天庙·元·“县(市)保”标志碑】

【东董屯龙天庙·元·全景】

    以前总是关注木结构文物本身,对其名称或者附着的传说总是不太注意,因此当我第一次看到龙天庙--- 太谷北六门龙天庙 ---的时候,竟然以为这名字是“龙王庙”的笔误。直到后来阅读一份打印的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才知道,龙天庙祭祀的是西晋时期的介休令贾浑,和龙王庙不相干。这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建安二十一(公元216)年,魏王曹操把内附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分别安置在今天的晋中一代,包括文水、汾阳、祁县等地。由于魏王英明神武,这些狼子野心的匈奴残余势力乖乖俯首听命,和晋中的汉人一道耘耕牧放,一片祥和。
    但是到晋惠帝时期,埋怨饿死的百姓“不食肉糜”的司马衷怯懦呆傻,任由他那个黑娘们贾南风乱来,终于引发了“八王之乱”。当其时,正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人质的刘渊乘机逃脱,一路奔回左国城(今天的吕梁离石)后自称“汉王”,起兵反晋。
    是时,刘渊手下的将领乔晞率军攻克今天的介休,时任介休令的贾浑被执。刘渊本人严重汉化,做人很有底线,禁绝手下的将士滥杀。但是这个乔晞是个蠢货,他只会打仗杀人,对刘渊的深谋远虑理解不透。尽管有手下人提醒他,让他把贾浑执送左国城交给刘渊,但是这货一时性起,就把贾浑给杀掉了。刘渊得报大怒,立即给乔晞降级降职处分。但为时已晚,乔晞这一刀,虽然让刘渊损失不小,却成就了后世一位神仙。
    这也就是地理上的晋中一带多有“龙天庙”的原因,介休令贾浑刚烈忠节,誓死抵抗不降。这种精神正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所以,虽然他的影响只是地方性的,但后代仍然没有忘记他,在他殉国的地方多建祠庙以供之,并随之向周边扩散。今天的太原、交城、清徐、祁县、太谷、平遥等地残留着众多的龙天庙,其中尤以汾阳、孝义两地为最密集。其实,假如贾浑见到刘渊的话,能不能做神仙也不一定,刘渊还是颇有智谋和魅力的,但历史不能假设......

【东董屯龙天庙·元·大殿侧面】

【东董屯龙天庙·元·前檐铺作】

【东董屯龙天庙·元·柱础及柱櫍】

【东董屯龙天庙·元·角柱铺作】

【东董屯龙天庙·元·补间铺作】

【东董屯龙天庙·元·补间真枊】

    在这众多的龙天庙当中,位于孝义市梧桐镇东董屯村龙天庙,就很有代表性。该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落,现只残剩正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为三椽栿对前剳牵用三柱。其前檐铺作较有代表性,补间四铺作用真枊出跳,这是早期木构的典型,晋南晋中的宋金元均有这种形制,比如陵川玉泉东岳庙、祁县洪福寺等等。铺作的耍头也作枊型,但与晋东南的“乌鸦嘴”不同,这种枊型耍头有显著地域性,平遥以北没有,就在平遥汾阳这一带。铺作中同时装有实拍栱和异型栱,这在本地域内非太早期的标志,多见于元明时期。
    前后檐柱均卷杀圆润,但是个别柱头不卷杀,参照宽厚的普柏枋来看,可能是清代维修时更换过檐柱,而且阑额下的龙形压跳也是该地域清代惯用的装饰。在殿内的脊槫下有“康熙四十四(公元1705)年”的重修题记为佐证。
    龙天庙大殿的梁架结构也较豪放,三椽栿和平梁都是剥皮的原木,未加砍斫,弯曲有致。滑稽的是,他不是向上用弯曲度,而是罗锅向下,导致大梁和平梁之间的距离拉大不少。为了弥补这个差距,只好加高驼峰,搞的驼峰摇摇欲坠,别扭的很。还不仅于此,加高驼峰以后,平梁头上的令栱还够不着下平槫,只好再加宽替木,把替木造的比实拍栱还厚。要和寿阳福田寺的“弯梁妙用”相比,都不想给木匠开工钱了。好在蒙古鞑子帐篷住惯了,不懂房子的构造,任由木匠“乱来”也不晓得。

【东董屯龙天庙·元·大殿梁架】

【东董屯龙天庙·元·平梁头构造】

【东董屯龙天庙·元·脊槫构造】

    虽然梁架被搞的十分“滑稽可笑”,但总的来看,龙天庙大殿的内部造作和外观造型还是显得古朴典雅,举折并不高。可见木匠虽然“乱来”,但基本规矩还是严格遵守着的。
    在大殿的青石门砧上,镌刻精致的动物图案,其中在右侧门砧上有清晰的“维大元岁次丁丑(公元1277)年”题记,也可佐证该殿为元代建筑,但经过了清代的重修。
    另外,相比于别的同时代寺庙建筑,特别显眼的是,东董屯龙天庙的前檐铺地莲花柱础上安置着高达60厘米的石柱櫍,这也很可能是清代重修时所置,如此夸张的柱櫍也是不多见的。

【东董屯龙天庙·元·门砧题记】

【东董屯龙天庙·元·彩绘】

【东董屯龙天庙·元·庙院南部遗址】

    在龙天庙大殿的对面,还残留有建筑遗迹(上图),未询问老乡,性质不明,可能是单纯的山门遗址,也可能是山门兼戏台遗址。在新修龙天庙以后,这遗址被铲除了。
    不过在大殿的左侧,还残余一座四合小院,街门上有砖雕的匾额和对联,可惜对联年久风化,无法辨识,而砖匾被白灰涂抹后重新书写了名字,所以不明性质。从砖雕本身以及小院的内部情况猜测,可能是书院、学堂一类的文化建筑,或者村公所?也可能是龙天庙的附属建筑;从建筑细部来看,其时代大致是民国的可能性大。这个小院子虽然塌毁严重,但是仍旧这样残破地保留着,没有被拆除。

【东董屯龙天庙·元·小院】

【东董屯龙天庙·元·小院门】

【东董屯龙天庙·元·小院内景】

【东董屯龙天庙·元·全景】

【东董屯龙天庙·元·修缮后的情形】

    关于这个龙天庙的祭祀性质,至今基本上没有人专门考证过,诸多资料中在说到龙天庙的祭祀对象时,更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我本人至今也没有识读过有关龙天庙的碑碣,记得第一次见太谷北六门龙天庙时,里面有一块民国的碑我读了,但是好像没记载相关事情,只说了修缮的情况。因此一般都认为龙天庙祭祀的就是西晋介休令贾浑。
    最近有博友兼网友“旅行者”在经过一番查找文献、实地采访,特别是现场识读有关碑碣后,初步考证出这个龙天庙居然和汉王刘渊有关。逋一得知这个观点,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贾浑和刘渊可是敌人,这二人居然能在1800年后共居一室,来享受后人的冷猪肉?供品一上来,两人会不会又打起来啊......
    看过“旅行者”的初步考证文章后,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逻辑上还有些欠缺,证据也尚不足,作为一家之言,姑妄听之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