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沁通衢--- 上村双桥之仙济桥

【潞沁通衢】
--- 上村双桥之仙济桥 ---
    在之前的印象中,每说到古桥这种文物类型,完全和晋国联系不到一块,晋国和桥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一来因为晋地十年九旱,什么都不缺,只缺水,连见水都困难的地方要桥干吗;二来是江南泽国千里,水网纵横密布,没有桥他们连门都出不了,因此江南很多地域动辄号称什么“桥乡”,确实唬人。天长日久,经年累月给我古桥文物类型方面严重的自卑感。然而随着不断的走访寻游,这种印象日益被推翻、颠覆。虽然还没有过专访晋国古桥的行动(但我曾有过这个意向),但是在日常寻访脚步延伸的不经意间,从传统印象中只知道的晋祠“鱼沼飞梁”开始,一座座造作精美,形制多样--- 拱桥、梁桥、风雨桥等,特别是科学技术含量极高,甚或是年代久远的晋国古桥不断出现在镜头中,古桥完全不是晋国文物的弱项。

【仙济桥·金·“省保”标志碑】

【仙济桥·金·右侧全景】

    有网上资料煞有介事地宣称,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多年调查统计”共著录山西古桥“63座”,先不说这个“多年调查”表述的含义有多精确或者含糊,单就这数量就是个笑话--- 同样的网上资料,一篇配有实景图片的文章罗列,仅长治一市就残留有历代古桥四十余座。作为一个旁证,《中国(山西)文物地图册》中著录的屯留县的古桥即有10余座。当然,人家也没确切地说山西只有这63座古桥,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同样挂一漏万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个资料中提到了这么一个信息,说这63座古桥中,有5座是金代古桥,其中还真有屯留仙济桥。关于这座仙济桥,我是一直等到了桥头才知道它的名字的,之前只从别人拍的照片中看见过它的形象,不知道它在哪儿,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仙济桥位于屯留县上村镇小河北村南,横跨在一条早已干涸并废弃的小河上,你听这“小河北村”的村名。河道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从大范围来看,还能模糊看到河道的轮廓,就近来看,完全是农田,所以仙济桥的桥身也被掩埋了不少,想准确地丈量一下古桥都不太可能了。你看看,山西的水系就这个德行,难怪没桥、难怪人自卑呢。

【仙济桥·金·右侧近景】

    虽然对仙济桥一无所知,但是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令人愉悦--- 真是一座好桥。等到了现场再看,还是一座好桥。这么一座孤寂在荒野衰草中,直到今天仍在无数车轮碾压下顽强挺立了八百多年的古桥,直到一年半之前才被公布为“省保”,因为无法作准确测量,“省保”标志碑的背面粗略说了这么几句“桥长38米,宽6.2米,占地面积235平方米”,连主桥拱的净跨度和高度都不知道。
    按照这个简略信息来看,仙济桥与晋城景德桥规模基本相当,时代也相同,而景德桥我见过。与仙济桥时代相当的还有原平惠济桥、汾城洪济桥、襄垣永惠桥,这三座我也见过。
    考察一座桥有没有“价值”,主要看它的技术含量,就是看建造这座桥需要动多少的心思,换句话说,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努力了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它的建造时代和规模。要说两个桥墩上搭一块木(石)板的话,那太简单了,不需要动脑筋,就算木板或石板再大再重,无非就是花点力气而已,再大再早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在中国现存的古桥中,稳坐头把交椅的头条好汉是赵州桥,没有丝毫争议。虽然后来在落后的指导思想指挥下的重修严重削弱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但是它曾经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来。那么它的“价值”是怎么体现的?又是怎么无可争议地被公认的呢?就四条:1、石拱桥;2、坦弧;3、敞肩;4、时代早。仅此而已。
    一座石拱桥的主体核心就是它的拱券,宋《营造法式》称其为“卷輂水窗”,并有详细的营造法则。古石拱桥很多,但是赵州桥的“拱券”比别的拱桥“坦”的多。如果按照正常的半圆,赵州桥的桥身大概要高达18米以上,要么为之建造大规模的引桥,要么谁的车也别过,那你修桥干什么?(当然,公园里的“花桥”是另一回事)
    赵州桥按照它的形制和规模计算石料重量,它的自重应该是3500吨。李春一想,这么整的话,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说不定我这桥不用走人走车,自己就可能把自己压塌了。他灵机一动,把主桥拱两边的桥身整成了空的,就是所谓的“敞肩”。别看这么一搞不要紧,他的桥比理论自重减轻了大约700吨。
    关键还有就是,它的净跨达37米,而拱高只有7米多。最后什么效果呢?将近一千五百年了它还在。这就叫“技术含量”。

【仙济桥·金·桥拱构造】

【仙济桥(中)与景德桥(右)、普济桥(左)的桥拱对比】


【仙济桥·金·与景德桥(上)对比】

    当然,这个仙济桥它的综合素质尚不及安济桥之万一,但除没有“敞肩”外,其基本原理与安济桥完全一样。因为没有具体数字作对比,只能眼观和推测,与同当量的景德桥相比,仙济桥的“坦弧”似乎更夸张一些,它的弧矢几乎是水平的。这里面可能有塌陷的原因,仙济桥的拱券可能动摇了一点。
    “坦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桥梁更平缓,利于行走,特别是便于车辆通行。这里面涉及到极其细密谨慎的重力原理,稍有不慎就拿不到工钱了。因此,与傻大头搭架木板石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坦弧石拱桥残留并不多,基本都在北方。你要这么说,似乎在暗示南方人就造不了这样的桥呗?当然不是。南方人要是不会造桥,鬼也不相信。南方的河道都需要通航,所以他的技术再高,也不会造这样的桥。这种桥只能造在北方,因为北方的桥主要是陆地交通设施,基本不用考虑渡船。因此,南方桥的拱券很高,他是故意为之。但是客观上,半圆拱桥和坦弧拱桥的“价值”就相差甚远了。
    在南方现存的古桥中,就技术含量而言,苏州宝带桥堪称翘楚。他虽然不坦弧也不敞肩,但他连拱50余座,最麻烦的是,他是“薄墩”,就是他的桥墩极其细薄。这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建造起来,只要有一孔不爽,就可能是壮观的“多米若骨牌”。

【仙济桥·金·铁拉杆】


【仙济桥·金·弧矢雕件】

    拱券的砌筑就现存的石拱桥来看,基本上三种方式:纵拱、横拱和“乱拱”。赵州桥就是“纵拱”经典,它的28道纵拱各自独立,并排挤在一起形成这座桥梁。它的好处是这些拱券互不牵连,可以一道一道的建造,而且即便有一道拱券倒塌了,也暂时不会影响桥的整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修;麻烦是怎么让它们“挤在”一起。
    横拱和纵拱正好相反,就是拿石头横着砌造,好处是不用动脑筋让它们“挤”,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砌造的;而麻烦是,无论多大的桥,都得一体砌筑,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和人力;一旦有拱券塌毁,整个桥就够呛了。“乱拱”就是既不横,也不纵,拿起石头就往上装,基本原理和横拱一样。
    就晋国而言,纵拱的代表是晋城景德桥,横拱的代表是原平普济桥,这两座和赵州桥一模一样,严格说,它俩和“小赵州桥”一样,时代也相同。恰恰是这两座桥,就已公认而言,它俩是晋国桥的代表,正好也是这两种类型的经典。
    仙济桥总的来说,它和景德桥一类,属于“纵拱”,景德桥15道纵拱。但仙济桥的纵拱砌筑,完全不如景德桥那么精密而整齐,显得凌乱一些,几乎可以认为是介于纵拱和横拱之间,但仔细查勘,他还是属于“景德桥类”,他的纵拱由于石料不规则,所以砌筑不整齐,少则11道,多则14道。

【仙济桥·金·桥拱雕件】

【仙济桥·金·桥面及勾栏】

    像赵州桥和景德桥这样,纵拱的基本特征是每一道拱券互不相连,各自独立,那它们要相互散开咋整? 为了让它们“挤”在一起,赵州桥桥身中埋藏了9条铁拉杆,利用拉杆固定这28道拱券。但是李春他清楚,光指望这些铁杆怕是不行,2800吨的石头要散架,几条铁杆根本无济于事,还得在桥身组合原理中动脑筋。于是他在砌筑每一道拱券时都“往中心靠”,利用自然的向心力,使桥身稳固。这样,赵州桥的外观就是中间窄两头宽。
    由于仙济桥的纵拱不是严丝合缝的整齐,拱券间的缝隙是错开的,这就造成了每一道拱券间自然的牵扯,利用了横拱的原理,显得比赵州桥和景德桥“高明”了些。而且仙济桥身中也埋藏了铁拉杆,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也学赵州桥“自然向心”原理,使每一道拱券都往里靠。

【仙济桥·金·望柱及栏版】

【仙济桥·金·望柱细部】

    除了细密精确的数学计算和物理原理外,仙济桥也有不错艺术含量。桥身上装饰了不少的艺术石刻,常见的桥梁装饰题材多采用民俗图案,除了拱券正中弧矢上的“汲水兽”(也说是“龙生九子”之蚆夏)外,比如二龙戏珠、犀牛望月和缠枝牡丹等,雕凿的也十分精致。可惜石材过于粗劣,不经风化,面目全非,远不如景德桥和普济桥的青石装饰精美且完好无缺,这有损其价值。
    而且由于从来无人管理保护,桥面两侧的望柱和栏板掉了一半,按其规制推算,两侧应该各有14根望柱和13块栏板,有几根掉落的望柱和栏板被垒砌在桥头,更多的可能已经被盗或被毁,甚是可惜。但与两年前相比,可能有人草草整饬了一下,毕竟还树立了一块“省保”碑嘛。

【仙济桥·金·俯瞰全景】

【仙济桥·金·全景远观】

   十分有趣的是,那则网上资料中所言的5座金代古桥中(我没专注过晋国古桥,对其没有任何数据印象,但我绝不相信这个数据),只有汾城洪济桥和襄垣永惠桥跻身“国保”,而且像汾城洪济桥如此优美的风雨桥还是打包“汾城古建筑群”进入那个早已贬值的“国保”中。襄垣永惠桥无论技术含量还是艺术含量,和剩下的这三座桥相比简直不堪入目,这也可见“国保”这个袋袋里装的是些什么货色。
    别的不说,忻州“伞盖桥”早已发现,大部分意见倾向于认为是唐代石拱桥。我认为它也可能是唐桥,由于没到过现场,仅从别人的片子中观察其桥身的装饰,不排除是宋金桥的可能,至于桥身上的那个元代题记,与桥基本没有什么关系。遗憾的是,这座极有可能是晋国最早的石拱桥却只是一座普通的“半圆桥”。
(0)

相关推荐

  • 穿越千年的美丽弧线:以赵州桥为例看古代桥梁建造技术

    它是千年前工匠们的一次奇思妙想,也是千年后我们眼前的一个奇迹.它是一道美丽优雅的弧线,经受1400多年的风吹雨打.冰雪风霜.汹涌洪峰依旧巍然挺立在洨河水面.它就是"天下第一桥"-- ...

  • 悠游千古赵州境,观赏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门楼 涉足千古燕赵之境,最想寻访的文物古迹,便是幼时语文课本里的赵州桥了. 光阴荏苒,古赵州现名赵县,隶属石家庄市.赵州桥古称安济桥,横跨于37米多宽的洨河河面上,因桥体全由石料建成,俗称&qu ...

  • 走访中国四大古桥之三:赵州桥

            和很多人一样,从语文课上的"赵州桥"上知道这一古桥,而今天终于来到桥边近距离的得以欣赏.        赵州桥的得名始于三点,一是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桥,二是它也是世界 ...

  • 95后女孩站在赵州桥上,问:千年古桥赵州桥在哪里?

    95后女孩走入赵州桥景区,左看看右看看,好奇地问导游:千年古桥赵州桥在哪里? 导游白了她一眼:你脚下不就是赵州桥吗? 女孩满脸疑惑地说:是我穿越了还是赵州桥穿越了,这明明就是一座现代化大桥嘛. 女孩翻 ...

  •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却没有一点历史韵味,河北赵州桥发生过什么?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却没有一点历史韵味,河北赵州桥发生过什么? 原创2021-07-15 13:13·一起心随景动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却没有历史韵味,河北赵州桥发生过什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 ...

  • 《闻㘭上村脱贫喜赋》外两组,作者/龚正仁,赏析/高凤金

    荐赏 龚正仁 佳作 作者简介 龚正仁,1942年生,大学毕业.原籍麻城,现居阳新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市县学会会员.曾在三级学会任一定职务.已出版诗词专著三部. 闻㘭上村脱贫喜赋 文/龚正仁 昔日贫 ...

  • 漈上村“一门九进士”陈氏祖墓

    福建闽清县云龙乡漈上村的陈氏,在宋朝时人才辈出,登科及第,扬名近200年.初至漈上村开基者乃陈柄公.柄生衲.衲生俨.俨生玩.玩生五子:长深道.次祥道.三安道.四旸.五从道.五兄弟除长兄深道,其他四兄弟 ...

  • 河南万仙山郭亮村翠崖仙居民宿,山崖下的独居小院,隐世隔绝!

    天下的美景或许都是相同的,给人的感受却各有各的不同.去一个地方需要理由吗,一个简单的决定,一张绝美的照片,或许就成为出发的催化剂.每一个的出发,都是充满着期待,每一次的到达,都是远离尘世的洗礼,而每一 ...

  • 福建行>>漈上村“一门九进士”陈氏祖墓

    福建闽清县云龙乡漈上村的陈氏,在宋朝时人才辈出,登科及第,扬名近200年.初至漈上村开基者乃陈柄公.柄生衲.衲生俨.俨生玩.玩生五子:长深道.次祥道.三安道.四旸.五从道.五兄弟除长兄深道,其他四兄弟 ...

  • 河北古村落涉县岩上村

    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英勇抗敌的八路军总部129师就驻扎在河北涉县.而距涉县城西北30公里的岩上村有着浓重的历史文化,依山而建的 ...

  • 揭阳陇上村的泰华祠

    省道S335线贯穿全境的揭阳云路镇陇上村,是镇区所在地,由埔美.沙田.湖下三个自然村组成,有人口近五千.清顺治九年(1652),江氏一支由闽入粤,创居于上陇园,因村置建在园地土坡上,故名陇上清,又因清 ...

  • 广西程阳八寨,已经低调了上千年,村中有座百年老桥与赵州桥齐名

    曾经以为只有阳朔才是广西的美,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在距离桂林一小时路程的三江县,让我感受到了宁静中的世外桃源. 三江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边城往往是地理位置上的偏僻,处于数省市交界的 ...

  • 【美丽兰溪】兰江上的洲上村

    兰江上的洲上村 洲上村位于兰江的北岸,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集镇. 明代洲上是个沙洲,明代永乐丙申年(1416)洪水横流,泛滥于兰溪县,汇潭村吴氏家居房屋破坏,凶荒之后,吴元辅公迁居于由荒滩 ...

  • 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绣花马”

    乌珠穆沁草原,包括今天的东乌旗.西乌旗和乌拉盖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的好地方.这里盛产的乌珠穆沁马,就是典型的蒙古马,有耐力好,抗寒.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据说,历史上活跃在北方草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