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神说,只有无产阶级才“了无牵挂”

1

我轻轻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徐志摩的诗,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淡淡的,如清风拂面。

我来了,然后我走了,无关得失,云淡风轻。

这应该算的上面对离别最优雅的姿势,和最美好的心境了吧。

相聚还是别离,似乎看透了,就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欣喜,也没有那么多无谓的伤感。

这么些年,辗转过很多城市,从济南到青岛,从青岛到济南,从济南到帝都,从帝都到苏州。一路走来,搬了十几次家,换了几个工作,告别了一众朋友,好像没有什么纠结,也没有不舍。

远没有徐志摩面对离别的那种文艺,只是傻傻的相信老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

虽然老妈一辈子都在老家的村里头,连镇上都很少去,但我还是觉得她无比正确。

每个听话的孩子,大抵如此。

2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离开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决绝的,毫无留恋。

虽然我不那么向往诗与远方,更不喜欢颠簸流离。

我就这样,稀里糊涂,了无牵挂的去了一个城市,又去了一个城市,却不去想终点在哪里。

朋友们用艳羡的眼光看着我,觉得我潇洒极了,也有人说我牛逼碎了。

这种话听多了,我竟然也这么认为了。

看,你们不敢吧?离开个城市都唯唯诺诺,前思后想,至于吗?

曾经,不知天高地厚如我,用这种略带鄙夷和满不在乎的口气和朋友们说话,不耐烦的听他们各种瞻前顾后,各种算计掂量。

换个城市,不就是打个包,辞个职,一家三口换个房子住吗?

工作可以重新找,房子可以重新租,日子可以重启炉灶,至于那么纠结吗?

我一直这么想,一点都不担惊受怕,像个视死如归的战士。

3

前些天,和婆婆闲聊,无意中来了一句:过几年,说不准再换个城市呢。

老太太听了,张大嘴,瞪大眼睛看着我,半晌来了句:为什么?现在不挺好吗?

即便一辈子住在乡下,双方父母虽说也早已习惯了我们各种瞎折腾,但也一直希望我们安定下来修生养息。

而我们,为什么如此不安分呢?

这个问题,我似乎从未好好想过。

十一假期,翻看了几本书,《潜规则》,《血酬定律》和《大国大城》。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类书籍,也是三十多年来为数不多用心去读书的机会。

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和事实让人大开眼界,然后你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你处在什么时代?

你又在哪里?

你属于哪个层级?

你又拥有什么资源?

然后,

才是你是谁?

那些天,我掰着指头数了一遍又一遍,就差取张纸做个分析。

想开了,也就想明白了过去自己为什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然后接下去该怎么走。

4

回头看,这十几年,一步步从穷乡僻壤走出来,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没错。

虽说无甚斩获,至少没有留在乡下,和父辈一样被来势汹汹的潮流收割殆尽。

从离开老家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故土难回。这辈子,你是不愿意,更不能回去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了,即便那里有爸妈,有回忆。

然后,就再也没有了根的感觉。

济南也好,青岛也罢,帝都再繁华,苏州再富饶,这些地方,终究不是你的故乡。

你来一个地方,又匆匆奔向下一个地方,什么让你不舍?又什么让你留恋?

现在想来,一切都能算的清楚,虽然原来我未曾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当你在一个城市,纯正屌丝一枚,没有可以增值的资产,没有充满希望的工作,没有可以互惠互利的人脉和无法分割的交际圈,那么,另外一个城市哪怕有一点点好,你会不会离开?

我想应该会的。

而我多年的好友X,她自小生活在省城,和一大堆亲戚在一起,有父母,有七大姑八大姨,还有父辈给的一套又一套的房产。

她说,30多年来,她从来没想过要离开,也离不开。

那个城市,有她的根。

几十年沉淀下来的东西,可以让她轻易找到心仪的工作,可以找到可心的老公,可以不用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可以给孩子安排最好的学区,更可以享受在父母身边各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便利。

那么,她为什么要离开? 说的矫情点,为什么非要背井离乡?

别的城市再美,找个假期来转转就好了。但留下来的理由,她找不到。

朋友C受够了家乡的雾霾,嚷嚷着来苏州很久了,也迟迟没有行动。

现在想来,她所有的顾及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你走了,赖以生存的客户关系怎么办?

你走了,这么多年的亲戚朋友如何维系和割舍?

就算你足够优秀,足够幸运,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还是从零开始吧?

说到底,你走,还是你不走? 根本和勇气,情怀没毛关系。

无论怎么选择,你的心里有杆秤,明镜似的: 你会失去什么,你又会得到什么?

讲到这个份上,也就明白这么些年来自己为什么义无反顾了。

没有什么用来失去的,自然就了无牵挂了…

然后,你还会为自己沾沾自喜吗,无产阶级?!

遇见禾禾

Heh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