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4杜甫五古《枯棕》读记
杜甫五古《枯棕》读记
(小河西)
此诗或作于上元二年(761)。棕:棕榈,常绿乔木,干高而直,外有棕皮,不分枝,叶宽大。棕皮能制绳索、毛刷、床垫、蓑笠等。
枯棕(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蜀门:蜀地。《木皮岭》(杜甫):“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朽:枯朽。《诗三百三首》(唐-寒山):“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二三余干在,千万斧刀痕。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交横:纵横交错。《咏怀》(魏-阮籍):“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芳树》(梁-沈约):“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斧斤:斧。《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豫章行》(汉乐府):“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蒲柳:水杨。一种入秋即凋的树木。《世说新语-言语》(南朝宋-刘义庆):“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军乏:军用物资缺乏。《南齐书-高帝纪》:“太祖军容寡阙,乃编棕皮为马具装。”
江汉人:借指蜀人。汉指西汉水,即嘉陵江。《普安建阴题壁》(唐-王勃):“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文翁讲堂》(唐-卢照邻):“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生成:指所生、所长之物。
有同:如同。《开河记》(唐):“陛下欲听狂夫之言,学亡秦之事,但恐社稷崩离,有同秦世。”《闻故人自征戍回》(唐-王建):“少年得生还,有同堕穹苍。”
啾啾:象声词。《九歌》(屈原):“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陇西行》:“凤皇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啅(zhuó):古同“啄”。《景申秋》(唐-元稹):“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蓬:飞蓬。《却东西门行》(东汉-曹操):“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藜莠(yǒu):恶草通称。《汉书-郊祀志》:“嘉禾不生,而蓬蒿黎莠茂。”《寄男抱孙》(唐-卢仝):“下学偷功夫,新宅锄藜莠。”
【大意】成都棕榈树很多,高大的十有八九。棕皮割剥太过,虽多也容易枯朽。徒然展布云一样宽大的叶子,有青有黄在岁寒之后。由于割剥的刀斧交替不断,它竟然早早凋落先于蒲柳。哀叹当时军用物资奇缺,有一点可用之物官吏都要尽取。可怜你们这些蜀人,能产出的东西还剩什么?好象枯朽的棕树一样,也使俺深深叹息良久。死者也就罢了,生者又凭什么自守?啾啾地黄雀在不停地啄,棕毛在旁边如飞蓬一样飘走。想起你高大而干枯的身躯,被摧残后最终没于杂草。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8句写枯棕过早凋丧。蜀地棕榈多而高,叶大如云且岁寒不凋。但由于“割剥甚”,反而过早凋丧。接着8句从被“割剥”原因宕开。棕榈被割剥,是因“军乏”。军乏原因是持续的战乱。要平乱,需各种军资。军资来何处?只能是割剥百姓。此“一物”首先指棕树,因棕皮可作军资。但也不止指棕树。凡百姓可充军资的一切“物”,都会被“官尽去”。甚至也不止指物。不是很多百姓被强征服役?面对枯棕,杜甫叹息良久。一叹这些辛勤劳作的蜀人经如此“割剥”还能剩下啥呢?二叹蜀人“死者即已休”,生者该以何自守?杜甫叹的是百姓。末4句回写枯棕。黄雀还在枯棕上“啄”,啄出的棕毛如寒蓬飘走。杜甫由此想到枯棕结局。“高者十八九”、“青黄岁寒后”的棕榈因为“割剥甚”最终一定“没黎莠”。此诗以比为主,比兴兼赋,既悲棕枯,更悲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