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璧县北老家的往事

灵璧故事

由打苇萡所想到的

文 /  邱德龙

说到打苇萡,对于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知之甚少。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冬闲季节那可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无闲人,一派繁忙景像。

萡(bo),音同箔,就是用芦苇、秫秸和细麻绳等材料经过手工编织用于晾晒物品的帘子。苇萡明明是用手工编出来的,不知为什么百姓们偏偏把“编苇萡"叫做“打苇萡″。个中原由笔者没有细究,反正我总觉得用“编苇萡″予以表述应该更恰当贴切一些。但在我的老家游集一带百姓都这么叫,所以就入乡随俗称作“打苇萡”吧。

打苇萡用的原材料是芦苇。芦苇不光能用作打苇萡,还可用作编制床上铺的蓆子、屯粮食用的折子,还能编制捕鱼捉虾用的虾笼等。在老家一带流传很广的一首顺口溜叫“九集的折子杨庄的蓆,王巷的虾笼上满集″就形象的说明了芦苇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芦苇是多年生的草木植物,一次栽插终生受益。

栽插芦苇很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每年的古历六月中旬左右只需在深约半米的浅水中插上事先选好的健壮芦苇,然后在距离水面50公分左右折弯(不能折断),间距行距约50~80公分即可,半个月后就会从栽插的芦苇节处冒出鲜嫩的芦芽来,二年后就可繁殖出茂盛的芦苇丛。而后,每年春天一棵棵尖尖的芦笋使茁壮地钻出地表土层,在春季暖阳雨露的滋润下快速生长,不出一月即达到齐腰高度。

芦苇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低洼的沼泽地或相对坡度较缓的汪塘及小沟溪边上的湿地。在这些低洼地带生长的芦苇非常旺盛,而且生长的密度能够自行调节无须人工管理,植株细长匀称,皮厚且有韧性,一般高度在3米以上。

成片的芦苇形成一定规模,家乡人祢之为芦苇荡。

芦苇荡是各类季候性水鸟聚集、游乐、繁衍的天然屏障和水上王国。每到夏天,有叫声婉转悠扬动听的苇喳子(一种生长在苇棵里的水鸟)、有体态小巧灵珑的水鸡子、有憨态可掬的水鸭子、有绿羽红嘴袖珍可人的捕鱼翁……这些水鸟大多以芦苇荡中的昆虫和小鱼小虾为食,欢快嘹亮的鸣叫声悠闲自得、尽情发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清脆嘹亮或宛转悠扬,俨然一部优美的交响乐,此起彼伏、昼夜不息。

每到夏季也是这些水鸟繁衍生息的最佳时节,于是它们便在这个水上王国里无掬无束的繁衍生息。做窝是它们繁衍后代必备的起码条件,有窝才有个家的归属感。此时,它们便会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各尽其能。最心灵嘴巧的要数苇喳子,它们飞到村庄、路边、沟旁寻觅一些麻绳、棉线、破棉、碎布、羽毛之类的物质牢牢地编织在事先选定的二或三棵芦苇之间,经过细密的组合编织成漂亮、紧凑、舒软、既防雨又防潮的窝巢;水鸡子会选择靠近岸边不远,生长有茂密的水草隐秘处利用柔软干燥的细枝碎屑铺成椭圆形的舒软实用的小窝;最会将就的要数憨态可掬的水鸭子,笨得让你可笑,它只在浅水边的水草上横七竖八放着一些小枝碎草便大功告成,窝巢任由风吹浪打随波逐流……20天左右它们的后代陆续破壳而出……

而此时也是孩子们最疯癫、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些光着屁股的孩童们同时也是这些处于繁殖期水鸟的天敌,他们一个个不怕蚊虫叮咬、不怕野蜂袭击、不怕水蚂蝗骚扰、不怕烈日暴晒、不怕野藤蔓的刺痛,䠀着齐腰深的水满世界的寻找鸟巢掏鸟窝、拾鸟蛋、逮稚鸟!半日下来收获满满,欢声笑语久久迴荡在芦苇荡中……

秋末冬初则是芦苇的收获季节,此时的芦苇头顶绒缨宛如骄傲公主的桂冠,细软的芦絮在微风的吹拂下漫天飞舞,飞向远方;全身披挂的金灿灿叶片恰似武士出征时身披的铠甲随风起舞叮当作响,苇涛阵阵撼人心魄!

也就在粮食归仓草归垛之后,农民们便迅速转战芦苇荡,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

这可是他们一年中重要的的经济来源。

割芦苇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为了方便运输,他们用磨得锋利的小头镰刀把芦苇一棵棵割下来,再用细芦苇拧成绕子按照约20公斤一捆,捆牢固了再一梱梱的扛到路边装车运回家中,再把一梱梱的芦苇紧紧围绕着树干或紧依房屋的栅墙依次整齐地竖着立于其侧,晒干备用。

如果芦苇是生长在浅滩或较为干燥的地方顺手割下来打成捆运回还算省工省时;但凡是生长在深水中的芦苇可就会凭添许多麻烦!首先是要淌到水深齐腰的冷水中才能开展作业;其次要在冷水中把割下来的芦苇梱好,再一梱梱的从水中运到岸边,循环往复,直到全部完成。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真要是干起活来还是很麻烦很遭罪的!在冷水中漫泡的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腿麻脚痛、关节僵硬,浑身不自在,有的甚至会因此落下关节、肌肉风湿痛之类的病根,很难治愈,终生遭罪!

打苇箔是农民利用冬闲时节开展的一项很重要的家庭副业,也是他们一年中非常可观的经济来源。

打苇箔离不开细麻绳,这样的细活一般都是由妇女来完成的。她们心灵手巧,把一根根宽大的黄蔴(有的地方叫红蔴)用手慢慢撕裂成一叶叶细长条,在用一个牛腿骨做成的拧棰子,把一叶叶细条黄蔴通过手动拧棰旋转的方式,把一叶叶黄蔴变成细蔴绳依次缠绕在拧棰上,然后再把这些打好的细蔴绳分别缠绕在一个个木头制成的小线棰上,一般苇箔需要15对左右的木头线棰备用。细蔴绳是把一根根排列有序的芦苇固定在一定规则的网格之内,使苇箔既牢固又美观。

搭架子是打苇箔的基础。搭架子一般是用4根长约2米的木棒每2根交叉,在中间位置用铁丝或绳索牢固的捆绑成X字型,二个X字型木棒分放在4米左右的两边,一根超过4米的木棒横放在二个Ⅹ字的木棒上,一个完整的木架子就完成了。

编织苇箔很简单,没有任何的科技含量,无论老少、不分男女一看就会,村村户户无闲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冬春普通家庭可以收入千元以上,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千元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谁见了不得眼热!不但能解决家庭一些开支、人情来往的花费,建三间砖墙瓦顶的大瓦房也用不完,说不定还能给儿子娶个漂亮的媳妇呢!!

作者简介:  邱德龙  安徽灵璧人  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 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灵璧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  闲暇时以写点文字为乐趣  偶有作品见诸于期刊媒体

(0)

相关推荐

  • 荡漾在心中的芦苇

    我的家乡在黄河南岸,那里盛产芦苇.每到秋天,整个村庄淹没在芦苇的海洋中,一片片的芦苇随着秋风摇曳生姿,哗拉拉的摆动很是壮观.芦花飘飘的季节是我们老家最美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钻到芦苇地里 ...

  • 又见芦花漫天飞

    那日出城,路上看见了好几片不大的芦苇丛,一株株金黄色的芦花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摇曳着. 看着这芦苇荡,我不由地想起了记忆深处那个采芦花的少年,还有用芦花来编织芦花鞋卖钱维持生计的那一家人.在那个举步维艰 ...

  •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湿地绿意盎然美如画

    时下,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湿地绿意盎然,远远望去,博斯腾湖水天一色.清澈透亮.水鸟翱翔,青翠的芦苇荡倒映在湖水中,秀美如画.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水 ...

  • 有市无价的灵璧石到底什么样?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川训中曰: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泉石啸傲,所常乐也.虽不能至,皆可卧游也.园 ...

  • 我的老家在灵璧县北

      故乡在心头荡漾  文/吴浩 故乡,是生息养育我们最初之地,因有生和育之恩,离开家的人总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光里突然对故乡魂牵梦萦.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灵璧县北的老家

    失落的村庄 文/似水流年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月初,厂里放假休息一天.我七点多钟才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悠闲悠闲得走进了久违的村庄. 村庄铺起了宽阔的水泥路,路的两边载起了美丽的风景树,银杏树 ...

  • 那些年,发生在灵璧县北的战斗!

    灵璧故事 战略反攻开辟灵璧解放区  文/同龄人  1947年8月7日至27日,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转变的序幕.尔后,陈(毅)粟( ...

  • 灵璧县北这个村,火啦

    夸夸俺村文化强 文/王永发 竹板打,钢板扬, 文艺节目排练忙. 快板小品三句半, 还有舞蹈表演唱. 游集镇文化生活多丰富, 老百姓笑语欢歌喜洋洋. 文化站领队就叫尤传化, 搞文艺组织主持他在行. 尤老 ...

  • 上一条灵璧县北某小学的新闻

    灵璧县大康小学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随着夏季来临,学生溺水事故进入易发.多发期,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灵璧县大康小学近期开展了 "珍 ...

  • 元朝最大的错误就是丢弃了广阔的岭北老家

    岭北行省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最北方的行省.治和宁(和林),北至北海之地,西南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古称),西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勒拿河东接辽阳行省:凡属元 ...

  • 【大荔文苑】李冬花:北荣华村往事

    北荣华村往事 文/李冬花 北荣华村,有四个小生产队,一队一眼吃水井,井都在各队的巷子头.都是大口井,安装的是木头绞水的辘轳带一条粗麻绳,人老几辈都用它,十三四我就会担水,而且一口气挑三担水. 村东头坐 ...

  • 灵璧县北这位农民的感喟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脚下的"黄土地" 记得小时候,我们庄东头有一个"大汪".每到夏天,那里便成了天然浴池.中午放学后,首先从湖里割一"粪箕& ...

  • 灵璧县北四爷其人其事

    我的曾祖父许德月 搜集整理/许明坤 曾祖父许德月生于1881年,1960年3月去世,享年79岁.曾祖父兄弟四人,排行老四,一生为人忠厚,施舍济贫,方圆百里人称四爷,许善人.灵璧政协2016年出版的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