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混乱是理解力太差,3种训练方法,考试再遇阅读材料题不抓狂

考试的数不尽坑,有个考生问我:

遇到阅读材料题时,理解力差,思维混乱,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理解力这个坑有多深?

平时学习没少被理解力坑苦了,到了考试时这个坑会挖得更深,让不少人一筹莫展,一脸抓狂。

好在不是笔答题,可以看着选择题,理解力不够怎么办?

可以靠猜,靠蒙啊!

事后蒙错的一脸惆怅,懊恼不已;蒙对的心里乐开花,还稍许有幸灾乐祸的味道。有的学生总结说:你凭直觉蒙的,往往是是错的,考试有“反蒙机制”,要做第二直觉的选择。但就像有学生说的:要是真的全会,干嘛去蒙!

阅读材料题作为考试的重头戏(几道大菜),虽然不如作文那种的压轴大戏(一道大菜),但合在一起分数占比很大,超过了作文这道大菜的价值。

为什么不能“全会”,为什么要靠蒙呢?

是因为记忆力差、理解力差的学生,缺少这三种关键的学习能力。

1、洞察力——句式和关联

阅读材料题,顾名思义考核的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其次才是分析能力。

一个人的理解力差,首先要解决基础阅读的能力。

首先,在阅读材料信息时,眼睛不要一扫而过,走马观花,而是集中注意力,大脑按照“谓宾定状补”的思维句式进行材料信息的阅读,培养自己快速抓取句子、段落关键信息点的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自己对信息点敏锐的感知力、理解力,以及直觉力。

示例:高考第1题,干扰项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更重要”三个字与原文信息不符,在原文中描述中,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制度,这个两个信息基本是一种平行关系,不存在比谁更重要的“位置关系。”

其次,是在句式阅读的基础上,注意句子、段落之间前后的连接关系,分析信息之间是诸如因果、并列、总分、分总、说明、转折等等的关系,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快速形成对信息所要表达的含义和中心主旨的理解能力。

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2、切割力——边界和范围

理解是找对门,分析是钥匙,有了正确的分析,才能产生正确的推理、判断,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

阅读材料题,实际上并没有考核复杂的逻辑能力,只需要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阅读原文信息与选项信息时,抓住信息的“一致性和精准性”这2个原则去做出选择判断,避免掉进文字“细枝节末”设计的陷阱——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张冠李戴、夸大其词。

示例1:高考第12题,不正确的一项: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她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原文是: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准确的意思是:苏轼上奏皇上减免贡米,不是苏轼直接减免的。

案例2:2020年语文试卷第17道题,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

共有四个概念的考核,第一处: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空格处提供了两个选项,一个“别具匠心”,一个是“十分独特”。别具匠心的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前部分的信息是概念的内涵,后部分的信息是概念的外延。用在“门类(依照事物的特性把相同的集中在一起而分成的类”上,已经超出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这就好比,你想用买萝卜的钱去买人参,是不是太过分了啊!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概念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虽然分数的占比不大,但它却是语言学习的核心,理解力的核心。任何文字信息都是一个个字词的概念组织而成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不要忽视了对外延的理解。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指的对象的范围。例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外延是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如果说一个人说他会飞,那他就不是人,而是鸟人。

概念学习的3个事项:

1、在初学词汇的概念时,不仅要理解概念的内涵,还要格外关注概念的外延部分(使用范围)。

2、平时多阅读,增加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

3、遇到不懂的概念,及时查阅它的内涵和外延,以后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多留心它在语境中以及一些用法,以及搭配习惯、语法功能和适用对象。

3、速记力——筛选和提取

做好上述二点,远远不够。阅读材料不仅考核理解和分析能力,背后还在考核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底层能力,这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通常大脑一次可以能记住7±2个信息点,考试的信息点多,加上考试这种高节奏、高压的环境下,对于记忆力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不少人之所以解题时出现答案靠蒙,时间不够用的情况,罪魁祸首是短时记忆能力太差,因为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没有高效的记忆力,哪来的高效理解力。

短时记忆力差,会严重影响大脑的理解力。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涌入大脑,再加上考试的紧张情绪,会造成运行短时记忆的“内存过热”,导致大脑的操作指令出现了思维混乱,辨识度低,大脑处于慢思考的节奏,理解力自然也就无法呈现出清晰高效的状态,最终导致大脑在进行分析、判断信息时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所以,你需要提高短时记忆能力,才能避免考试中出现脑子不够用,反应迟钝的情况:

阅读完材料,再看问题,发现自己的脑袋是懵,之前完成的阅读几乎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于是又重新回到材料进行阅读,或是跳到相关的信息中去找线索;但搞清楚了前2个选项,后2个选项又开始犯糊涂了,然后又跳回到上面进行阅读……时间就这样被耽误掉了。

通常一个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题有3个问题,12个选项,如果频繁跳回到上面进行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会出现思维混乱,考试时间也肯定不够用,怎么办呢?为了不影响考试的进度,只能凭借感觉,连蒙带猜,赶紧选择,节约时间。至于能否蒙对,全凭当时的“灵光一现”。运气好的人,只蒙错了一两个,事后开玩笑说是“祖上的恩德显灵”,运气不好的一个都没蒙对。

提高短时记忆能力,记忆术有用吗?

进行图像联想,串联记忆等等,除非记忆大师,否则你想记住材料的信息,“天都要黑了!”

如果你使用阅读技巧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