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吃凉皮儿的女人
梁东方
T55的车厢有个优点,就是在车厢的一头会有一片非常宽敞的地方,不仅对面的座椅之间距离很大,大到了几乎是拆掉了一排椅子,而且靠近门口的位置上本来是双人座儿的位置也只有一个座位。这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集中摆放大行李的地方,也是为残疾人专用的轮椅乃至担架准备的应急空间。单人座位是车厢里最后两个座位号,据说一般都是不卖的。我有幸买到过一次这个位置,后来再坐车,就总是习惯性的在开车以后过去看看,看看有没有人坐,没有人的话就赶紧离开互相紧紧镶嵌着簇拥着坐在一起普通座位,坐到那里去。
坐在这个好位置上,腿完全可以伸开,还可以不断变化姿势之外,还因为和对面的旅客已经足够远,所以没有促膝而谈式的迫近,没有目光需要刻意避免相遇的尴尬。
今天非常巧,这个单人位置居然是空的。我坐在这里,看看手机,看看窗外,喝上几口水,再看看手机,再看看窗外,再喝上几口水,乘车变成了完全的享受,变成了比高铁还高级的最佳乘坐体验。因为完全不考虑时间不时间,完全不琢磨已经开车多长时间了、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到站之类的问题,处于一种忘我的陶然状态。
这时候,对面的女人伸手解开摆在窗边小桌上的塑料袋,塑料袋里是一个装在透明的一次性圆形塑料饭盒里的饭。她有点吃力地拉开密封的饭盒口,拉开盒盖,因为距离有点远,所以一时看不清里面是什么饭。她有点迫不及待地摘了口罩,从塑料袋里拽出一双抱着塑料纸的一次性筷子,又从随身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包着两个烧饼的袋子,取出其中的一个烧饼,咬了一口,这才用筷子就夹饭盒里的饭。我这才看清,那是凉皮儿。
凉皮儿宽而随形的下垂状态中,沾满了麻将的淡淡的土黄色,和焦糖色的烧饼属于同一个色系。同一个色系的两种颜色很快就都粘到了她的嘴巴上,让她津津有味的饮食凭空多了一点点狼藉的香甜之状。凉皮儿是夏天吃不下饭的时候的一种解暑饮食,它虽然也是米却不再有米的原始形状;它虽然也需要做熟了再吃但是偏偏有了晾凉了的低温。其爽口的感觉本身就让人觉着温度低,给了口腔和肠胃以固执的凉爽印象。
一般来说,除了酱油醋香油辣椒油之类的作料之外,凉皮儿里还有些黄瓜丝儿豆芽菜甘蓝叶儿之类的辅料,但是这位大姐的凉皮儿里似乎只有凉皮儿自己。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她进食的兴致,一口凉皮儿还没有嚼完,就是一口烧饼,一口烧饼还没有咽下去就又吃了一口凉皮儿。让人有点吃惊的是,一口一口之间没有任何声响,她没有发出此情此景之下司空见怪的吸溜声,她吃的简单,却也很文明。
不过,一碗凉皮儿就着两个烧饼,除了一点作料的滋味作为下饭的辅助之外,就都是碳水化合物了。肉蛋奶全部缺席,也没有水果和干果,连蔬菜也没有,这大约就是她身材发福的原因之一吧。她岁数不是很大,却已经是满脸皱纹的面孔上,显示出来的都是生活不易的痕迹。尽管她的欧洲浅黄色格子布的上衣和同一图案的手包,还是很讲究了一下颜色搭配的。如今的高铁时代,还在这样的绿皮车的硬座车厢里长途颠簸着的人们,又有几个是生活容易的呢。
她把两个烧饼和一碗凉皮儿吃得一干二净,擦了嘴以后立刻戴好了口罩,同时将全部垃圾都收进了塑料袋里,又掏出纸巾来小心地将小桌面上的一片油污擦去,便站起来,绕过宽宽的地面上的一片行李箱,去扔到车头的黑色垃圾袋里去了。回来以后,她坐定了,恢复到了端正的乘车状态;虽然很挤,也尽量和同座拉开一点点适当的距离,尽量不妨碍到他人。
看得出来,尽管前面的空间宽松,但是她还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吃饭时间,不在别人的目光之下过长时间进食。她是谨慎而矜持的,她是知道内敛之道的可尊敬的人。
她穿得很保守,没有大长腿,甚至还有些胖,但是却有着一个女人本分的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生活之流中,被裹挟着泥沙俱下的琐碎庸常里的努力保持自我、尊重他人的美好存在。
不要误以为我是一直盯着人家的,其实我只是借着看手机的余光,做了一点点片段的观察。在这样自重的人面前,其他人一般也会自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