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17,18)

解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字意双解:

最高明的存在(事物)是生存于其间的事物仿佛不知道“它”的存在,次高明的则会得到万物的亲近和赞誉,依次则是得畏惧、遭侮辱。如果诚信欠缺,随之不信任就产生了。悠哉的人多“讷”于言,事情成功后得利的民众则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与“讷”于言者没有关系)。

旁注:

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强调无为而为、不存而存的一种理想状态,这一点对生活于世间的任何人而言都是值得追求的极高境界。但就本文来看,老子的确在侧重对为官的告诫及对“官”做了大致的层面划分:1、一任自然,与己无关却井然有序。2、克尽职守,事必躬亲得人民爱戴。3、人民恐慌畏惧。4、人民怨声载道。对于集合体的治理与个体的自我管理而言,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如果集合体与个体几乎合二为一成为统一系统了,则人们会觉得事事为个人而做已全然“无视”领导的存在了。

解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刘晓林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字意双解:

无视常规,仁义呈现;富有智慧,大伪呈现;近人纠争,孝慈凸显;国家无序,忠臣凸显。

旁注:

仁义、大伪、孝慈、忠臣是始终存在的,但在特定状态下这些品质变得更加高贵、更加值得我们去弘扬。这些品质并非是在大道废、智慧出、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时突然冒出来。世间万物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而相互联系很重要的一点使得它们之间有了或多或少的可比性;因为可比性的存在使得对立性的存在有了可能!

在我们讲黑白黄蓝时“黑白”可以做为比较、可以并列的颜色而已,但单独提到“黑白”时你我想到的则是“黑白分明”的对立颜色。记住:特定时期、特定状态、特定因素下原本平常的事物会因“特定”的存在而被夸大或缩小,辨证是表示动态的绝佳范本。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精选:聪明正直的男宝宝名,每一个都美的惊艳

    名字是一个人在处世交往的过程中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姓名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意蕴和内涵.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 一.<老子>中聪明正 ...

  • 《老子》的智慧:善,如何得到善报?

    善良,一般不会得到善报,报答这一形式存在诸多不便,以及人情处理技术的困难. 社会也一般不喜欢善良,特别是有一个感觉,善良的人的家人会被拖累,好像是另一种不善良. 但是,这是根本错误的,<老子&g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八章之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文字意义很 ...

  • 鲲读《道德经》| 拾捌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