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备战2021高考重难点专练(5)古代诗歌阅读训练,打卡~

距离高考还有

95天,今天于老师分享高中语文:备战2021高考重难点专练(5)古代诗歌阅读训练。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高中语文(id:gzyw11)

高中语文

备战2021高考重难点专练

(5)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热点05   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建议用时:30分钟)
考点解读
高考语文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趋势】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趋势如下:
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诗歌的形象、语言风格等考点以及观点评价也偶有出现。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4.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知识体系】
一、形象(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 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的方法
1.解释该词语(特别是比喻义、象征义、双 关义、活用义等),如果使用了表现手法,指出 其所用的手法。
2.联系该词语所在的诗句,或者解释句意,或 者描述画面。
3.把词语和具体的诗句结合起来分析,点出 该词语在突出景物特征、创设氛围、开拓意 境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赏析“炼句”之美
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句意,句子表达特点(倒装、 互文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更多时候是综合考查。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常见的语言风格主要有清新、平淡、工 丽、直率、委婉、飘逸、雄奇、沉郁、豪放等几种类型。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三、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四、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五、鉴赏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1.描写手法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等。
(1)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
(2)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3)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2.抒情方式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