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功入选国展,却被专家批“太像《书谱》,没有意义”

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河北易县书法家魏金明的草书入展。魏金明是当下比较有创作实力青年书法家,也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展上入展、获奖。

魏金明12届国展入展作品

魏金明在十二届书法国展入展的草书作品,一眼就能看出是取法孙过庭《书谱》的,写得熟练,且惟妙惟肖,这可能是他能够入展最根本的原因。但是,既然已经有了孙过庭的《书谱》,这样的作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魏金明

01魏金明的入展作品,胜在技法的纯熟

魏金明的国展入展作品,所写的内容为自作文《〈史记〉读后感》三篇,并以纯味儿的《书谱》风格为取法对象的书法作品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定然有其过人之处了。

首先从形式看,两张仿古手卷上下组合,拼成一个大斗方,整幅作品天地大胆留白,更使得作品精致而古雅;其二是自撰文辞,作者深研《史记》,自撰数万言读书笔记抄录成作品,展示了作者原创的自觉意识,感受到线条、结构与文学精神的相互渗透,尤显可贵。

入展作品局部1

魏金明在这件入展作品中,展现了小草技法的难度与丰富,还有其书写时平和的心态与对书法的思考与理解,此作自然轻松,通篇一气,率意萧散,章法以少胜多,以两张横式组合,上下接纸大胆留白,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入展作品局部2

02魏金明的入展作品,更像是抄书之作

《书谱》的美,不仅仅是草书写得畅达流丽,还在于孙过庭是将这件作品演绎成他毕生理论成果的一个范例,而有着极高的技法水准和教范价值。相形之下略感金明这幅作品“太平”,看不到创作中的“忘情”状态。

《书谱》中这种激情的展开是随机的,微妙的激动被书写中丰富的用笔调动着,形成了作者深层的心理支点,令人玩味无穷。而魏金明的这件作品,更像是用草书抄录了自己的文字,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书法之所以动人,除了展现出作者高超的书写技巧之外,还应该带有情感,虽然这种情感是隐藏在笔画、线条、单字、字组、篇章之内,但如果一篇书法作品写下来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终归算不上一件佳作。

魏金明临《书谱》

03书法太像古人,未必是好事

魏金明的这件国展入展草书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书谱》所下的功夫,这种功夫不单单是写得形似,可以称得上形神兼备。能够以《书谱》风格创作作品达到这样的水准,他的临摹之作达到的程度,估计会更加厉害。在学《书谱》来说,魏金明堪谓高手。

但是,我们学书法固然离不开经典碑帖,但创作的时候还太过于像某一碑帖,有多大的意义呢?有评委在点评这件作品时说,魏金明在国展作品中,展示了他对《书谱》掌握的熟练,除此之外还能传达给读者什么信息呢?似乎真没有什么了。这样类似于临摹的作品,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魏金明书法

学书法要广收博取,要融会贯通,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也是学书的至理。只有如此,方能将前人的经典,化合为自家笔墨。历史上有了一个褚遂良,也就显不出薛稷了;有了一个米芾,也就没吴琚什么事了。就此来看,有了《书谱》,魏金明这类的作品存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魏金明书法

04结语

魏金明在国展入展的作品,技法精熟、气息纯正,在守望经典方面的确作了很好的表率。但是,太过于谨守一碑一帖,终不是书法的阳光大道。试想如果魏金明能在作品中加一些《十七帖》的笔意,作品是不是就能更加高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