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传世名帖《上阳台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甘肃静宁西南),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杜甫齐名,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他也擅长书法,与张旭相善,

故后人谓其书得旭传授,

而元代郑杓《衍极》称其书“得无法之法”

传世有《上阳台帖》墨迹。

▲傅抱石《李太白像》(局部)

李白论诗追求“清与真”“天然”的审美理想,

他在其名作《古风》中肯定了《诗经》《楚辞》的传统,

并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又一首中说:“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可见他是标举清与真、自然的。

所谓“清与真”就是不同于六朝的绮靡浮华,

而具自然纯朴、清新可爱之美。

他曾称赞韦良宰的诗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草书《爱酒帖》

李白诗意如此,而他的书法理念也是如此。

他论书首标“清与真”,

其《王右军》一首中云: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王右军》这首诗中,没有着重颂扬右军的书法,

只是强调了他天然放达的人格,

足见李白作书任情挥洒、自然天真的创作态度。

这点从他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中可见端倪。

《上阳台帖》为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

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

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

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

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

“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此帖为行草书,5 行24 字,

有款,款署“太白”二字,

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

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

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

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李白《上阳台帖》,纸本草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阳台帖》引自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除上述这五玺之外,帖上还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帖前隔水右)、“古稀天子”(帖正中上),以及“养心殿鉴藏宝”,表明这卷法帖贮于养心殿。

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

后有宋代徽宗,元代张晏、杜本、

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

清代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帖后宋徽宗赵佶跋文为: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

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

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帖后宋徽宗赵佶跋文

元代张晏跋曰:

“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

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

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

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

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

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张晏跋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此帖后,

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

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题诗

《上阳台帖》曾入宣和内府,

元代经张晏处,明代藏项元汴天籁阁

卷末太白落款处,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钤有“神品”、“神奇”、“墨林项季子章”、“欧阳元”、“项元汴印”、“子京珍秘”、“项叔子”、“檇李项氏世家宝玩”、“煮茶亭长”、“张晏私印”诸印。后隔水自上而下还钤有“子京父印”、“有何不可”、“寄傲”、“会心处”、“香岩居士”、“平生真赏”诸印。

纵观全帖,

收藏印章琳琅满目,达63方之多,

其中大部分为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所钤。

【 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浙江嘉兴人,精鉴赏,藏书楼起名为“天籁阁”,收藏之丰,江南无人能出其右。】

帖左下角靠近骑缝处的

“檇李项氏世家宝玩”

九叠文大印尤为壮观。

“檇李项氏世家宝玩”九叠文大印

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

清末流出宫外。

【清内府五玺在书画藏品上的常规位置:1.乾隆御览之宝;2. 石渠宝笈;3. 乾隆鉴赏;4. 三希堂精鉴玺;5. 宜子孙】

上阳台帖中所钤的清内府五玺:

帖右上:乾隆御赏之宝

帖右中:长方朱文“石渠宝笈”

帖左上:长方朱文“三希堂精鉴玺”,方白文“宜子孙”。

帖左上:正圆白文“乾隆鉴赏”

民国时入张伯驹手,现存故宫博物院。

【1911年清帝逊位,溥仪兄弟将《上阳台帖》携出宫外。嗣后,此帖辗转流入古董商人郭世五手中。1937年,张伯驹先生以六万银元将上阳台帖购得,这件稀世国宝终于有个妥善安全的归宿。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李白《上阳台帖》捐献给国家。】

在《上阳台帖》卷首下端并不显眼的位置,

只钤着一方朴实无华的“张伯驹珍藏印”

李白的书法创作和成就,

在唐代书法发展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

甚至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太宗到武宗时期,

书坛一直被崇王之风统治着。

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人打破了,

初唐以来对王羲之的迷信和崇拜,

为树立艺术创新的观点,

以开创新的书风时代为己任,

无疑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李白对书法更大的贡献还在于,

诗歌与书法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为唐人树立了“诗中有笔,笔中有诗”的楷模,

为后世树立了艺术典型,影响深远。

End

(0)

相关推荐

  •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三十一)诗仙太白“上阳台帖”

    师宋堂2018-07-28 15:17:30 <上阳台帖>,纵28.5cm,横38.1cm,草书, 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也是其唯一传世的 ...

  • 超清放大!蔡襄传世名帖《大研帖》(致彦猷...

    超清放大!蔡襄传世名帖<大研帖>(致彦猷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书颜真卿味颇浓,兼参褚遂良笔意,功力深厚,自成一体.@书女丫丫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草圣”怀素和他的传世名帖

    艺术博物馆 | 美术展览 | 文创 | 公共教育 | 综合服务 怀素(737-799年), 俗姓钱,字藏真, 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 史称&quo ...

  • 这10幅书法传世名帖 不可不知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历史上留下了书法名作无数,让后人叹为观止,但小编今天介绍的这1 ...

  • 扬州三月,蔡襄写下传世名帖

    蔡襄<丙午三月贴> 丙午三月十二日晚 欲寻轩槛倒清樽,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 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

  • 中国10大传世名帖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第一名<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

  • 苏轼七大传世名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 ...

  • 那年三月,蔡襄写下传世名帖

    ------江蘇書協------ 蔡襄<丙午三月贴> 丙午三月十二日晚 欲寻轩槛倒清樽,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 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

  • 蔡襄《丙午三月帖》传世名帖

    蔡襄<丙午三月贴> 丙午三月十二日晚 欲寻轩槛倒清樽,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 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

  • 传世名帖《宋拓唐欧阳询化度寺碑册》松下清斋本原色大图

    传世名帖<宋拓唐欧阳询化度寺碑册>松下清斋本原色大图 内容摘要:传世名帖<宋拓唐欧阳询化度寺碑册>松下清斋本原色大图,高清晰欧楷书法字帖欣赏.四开八页纸本,日本二玄社原色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