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素材是小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口头对话就可解决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的难点很多,在众多的难点中,缺乏素材是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人生经历必然少,所以缺乏素材也就不足为怪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即使有了生活经历,多数孩子经历过就算了,缺乏发现意义的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二年级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连句成段;三年级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250字左右;四年级能用几段文字构成一篇文章,350字左右;五年级能写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400字左右;六年级能写出写人、写景、写事的作文,字数在550至600字。

万事开头难,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从不会到会,也就是从0到1的过程,当然非常困难,特别是二年级的孩子,一般年龄在7、8岁,他们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才一年的时间,各方面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可以说二年级才开始刚刚走上正轨,但是7、8年的学习生活经历,积累的素材少之又少。

作文无非是用文字去说清一件事,表达一种情绪,阐述一个观点。如果在口头表达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让学生去写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是同步的,甚至应该先于文字表达能力达到某个高度,随着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提高。

那么,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我们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家长能做的很多,可以从练习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始。可以让孩子练习从几个词语到说一句完整的话,再增加这句话的逻辑性,然后连句成段,再赋予这段话一个中心思想,然后构成一个大段,从其中升华出意义。

一二年级时,特别是一年级,每天接孩子回家,或者在路上,或者在家里,家长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可能回答:“高兴!”,接着你可以问:“什么事情让你高兴啊?”,孩子可能会说:“今天的菜可好吃了!”。随着对话的深入,你可以引导孩子组织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也许孩子会这么说:“我们学校今天中午的菜有鱼香茄子,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我都没吃够,这就是我今天最高兴的事情”。孩子说出来就要鼓励,不断鼓励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话说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感受。这样的对话,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到了三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这样的对话一定会更深入。此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几句话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并且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片段。如果这个片段是叙述一件事情,那么这个片段就应该包括这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对这件事的感悟和总结等要素。这样的练习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口头对话练习用几句话组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段落,二是练习通过用一段话叙述一件事情,最后发现一个道理,提炼出这件事情的意义的能力。为什么很多学生明明有了生活经历,而看了作文要求却找不到素材,很多情况就是孩子对经历过的事情没有发现意义,升华为理论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引导和练习。比如通过一问一答,孩子通过叙述一次爬山的经历,在过程中客服了许多的困难,在最累的时刻的坚持,最后发现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五六年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要以更平等的姿态出现,引导孩子将几个段落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一大段话,也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对话频率可以低一些,放在周末的一个空闲时间,用讨论的形式展开。通过对几件事情的描述,提炼出他自己的观点。

口头表达是文字表达的基础,平时和孩子的对话,就能增强这种能力。希望这种方法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