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药观光园这样玩? 赔死算逑!
政策、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一些公司一味跟风因技术管理不当、规划欠缺、产业发展缺少认知,产业规范不健全以及发展方向模糊等因素导致的大量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杂草丛生,病虫泛滥,无人管理,就此搁浅。
很多人认为有国家支持,又有政府重视,应该很好很容易去发展。心态和目的不一样,思想也各有不同。他们仅仅认识到油用牡丹产业前景广阔,达到一个共识是认为它是一个好产业,但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定位、建立的关系、是否形成一定体系、是否有联盟支撑力量等等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油用牡丹技术要求比较高,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一个过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出现了不少致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种苗市场混乱、苗木质量良莠不齐;
2、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服务不到位;
3、良种选育工作滞后;优质丰产种植技术试验研究缺失;
4、原料基地建设分散、混乱,缺乏统一规划;
5、种植基地与加工配套不成比例或者缺乏长远规划;
6、油用牡丹科研工作处于自发状态,缺少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和体系等。
很多人看到油用牡丹行情不好,看着别人做观光园很赚钱,就盲目的跟风种植观赏牡丹 芍药等,却不知种植下去后游客冷冷清清,最后倒闭。
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绝大多数的非农业领域的商界精英,在追求转型或二次创业过程中,正好发现休闲农业这个政策和市场风向俱佳的行业,便兴奋地积极跨涌入,没想到却成了滑铁卢!因为他们忘了,中国农业是典型的“三高一低一长”产业,即“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低利润、回报周期长”,玩转休闲农庄有诸多陷阱,譬如“资金投入巨大、开发时间长、运营经验匮乏、专业人才匮乏等”。玩不好,急功近利瞎折腾几次,反而死的更快。
很多观光园虽投资规模大,设施齐全,但没有产业支撑,始终没有形成产业链,单独依靠休闲娱乐度假,严重背离“产业支撑”之根本,经营不久就难以为继。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严格来讲,农庄里的娱乐、体验、餐饮、住宿、购物,都是附加值,都是锦上添花,不是主体,更不是农庄的支撑。这些项目看起来眼花缭乱,但都不足以对农庄的根本产生支撑作用。
观光园大多地处郊外,千万不要想着方圆多少公里内,就你一家农庄,独门生意就好做。事实上,一个独立的休闲农庄,如果周边没有其它吸引人的资源作为依托,不仅不会垄断生意,甚至基本没人愿意来。绝大多数的农庄是依托不了景区的,依托不了景区的休闲农庄,怎么办呢?那就要寻求以下依托模式:抱团依托、跨界依托、特产依托、复兴依托、稀缺依托、品类依托、位置依托、自我依托等。
目前许多观光园压根没有规划,紧跟流行,全靠抄袭,最后搞得不伦不类。一方面,闭门造车,完全凭自己主观判断搞开发建设,没有主题,没有创意,没有吸引力,完全丧失竞争力。更有甚者,完全拷贝附近一个盈利好的庄园、农家乐。另一方面,一些规划师,只是把其他农庄的项目拆零散,再组装成一个新的方案来滥竽充数。
新媒体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可是当你告诉庄主用社交网络平台不用花钱,只需营造氛围、推介庄园、互动交流培养感情、实时制造话题引起关注时,某些庄主一句话完事:我不会!他们以为农庄建成,环境优雅、果蔬丰富、娱乐设施齐全、吃住不愁,都市报上登几个版的广告就可以等着顾客上门了。但这个时代真的过去了!你的消费者群体是都市里需要释放工作压力的年轻人,这些人谁还有闲情雅致泡杯茶看看报纸呢?
当前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领域,不缺规划师、设计师,不缺施工方、材料供应方,更不缺到处忽悠的培训师,缺的恰恰就是运营高手——操盘手!操盘手要做的就是团队建设、日常运营、品牌塑造、持续销售、服务升级、危机公关。一个农庄从开业,运营,健康发展,最后实现盈利,全靠操盘手带领团队的运营能力。
这里的成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休闲农业产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高,在普遍物价上涨的大情势下,用工成本高,而且农庄大多在城郊,相对于远郊的农村用工,成本偏高。第二就是土地流转费用,从最早的每亩地几百块,到后来的一千,再到一千二,甚至部分地区超过了两千。如此高额的成本,必然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项目申报,亦或休闲项目的建设,再或基础配套的完善,甚至资金缺口的弥补,等等,方方面面的诸多工作都有待对政策的正确把握、同政府的密切合作才能达成。退一万步讲,政府的相关补助还是许多农庄生存的主要依靠。
▽
更多学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