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房住不炒”重申,投资者仍需理性
笔者认为,此时国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的方针政策,是对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行为的最好警示。
———盘和林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自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开始,“房住不炒”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调,此后两年,“房住不炒”更是成为各大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市场的必点词汇。
不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房住不炒”基调缺席,一度让市场以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基调有所改变,但如今的回归,又给刚刚有回暖趋势的楼市泼了一盆冷水。在笔者看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房住不炒”,并不代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放松,如今政治局工作会议重提对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也证明了一点。本次会议重提“房住不炒”,事实上是在向房地产市场亮黄牌,提醒投资者仍需理性。
窃以为,“房住不炒”之所以缺席2019政府工作报告,原因有二:首先,截至两会召开,我国房地产土地、投资、销售都明显收缩,政策成效显著;其次,我国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房地产支撑,不宜矫枉过正。
如今“房住不炒”重新回归,原因也主要有二:首先,2019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楼市出现“小阳春”,土地、投资、销售均有所回温,这易使民众对市场预期产生偏差;其次,部分城市“限售令”到期,一城一策需因地制宜,重申因城施策,落实政府主体责任,重申的目的在于防止羊群效应,导致市场短期内假回温,积累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重申“房住不炒”事实上更加具有全局性意义。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经济仍存在下行的压力,这其中有周期性的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克艰难。
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需求。从房地产自身来说,“房住不炒”的定位,有助于调整房地产市场现有供给结构,推动租购并举长效住房机制的建设,如今一城一策政策向土地市场延伸,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来说,强调“房住不炒”,不仅有助于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同时对于结构性去杠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控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在资本市场上此消彼长的关系,“房住不炒”有利于匡正投资者,从资本市场上引导产业动能的转换,在改善产业机构的同时,结构性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不论经济的脱实向虚、高杠杆,还是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风险防控,房地产市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高杠杆部门,房地产一直是资本市场具有高吸金能力的“金主”,但也因为其杠杆较高,使得资本的积聚已经逐渐逼近其有效的边界值,不仅加大居民部门的风险,更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控。
因此笔者认为,从此次会议看,“房住不炒”基调将会持续,政府剥离住宅投资品属性的决心也并不会改变,这不仅是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国家经济结构平稳调整、合理降杠杆、有效控风险的要求。对于投资者来说,此时国家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的方针政策,是对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行为的最好警示。
从政策趋势上看,4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制定本年度住宅用地分类调控目标,切实优化住宅供应,实施差别化调控,因此,一城一策的供给侧调控或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个方向。
编辑 沈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