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树品种之梅占
武夷茶树品种之梅占
梅占名称由来
无心插柳的美妙相遇
梅占的名称来源,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村民杨奕糖在田地干活,一名挑着茶苗的老农好似又饥又渴,慌不择路竟然要喝农田里的脏水,被杨奕糖阻拦下来,还为他准备粥饭,以表谢意,茶农留下三株茶苗。
杨奕糖经过几年精心呵护,茶树长得十分茂盛,茶叶冲泡后茶香浓郁特别,甘甜爽口,但众人一时叫不出这茶的名字。村子里有个举人叫杨飞文,乡亲们请他来为茶叶命名,举人见这茶的茶花形似腊梅,便以“梅占百花魁”诗句将其取名梅占。
什么是梅占
茶树名而非茶名
梅占是一种茶树的名称,又名大叶梅占,高脚乌龙。属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与水仙一样,适应性强,产量高。
形态特征:叶形椭圆,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质厚而脆,叶缘较平,锯齿疏浅。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甚至老枞梅占最高者可达1.6米,只略低于水仙。1984年,梅占被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这也证明了梅占的品质。
梅占树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弱。
梅占的来源
起源于安溪
或许很多茶友会认为,梅占原产地来自武夷山。其实不然。梅占原本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
可由于安溪铁观音盛名过大,梅占的市场价格没有优势,导致种植面积减少,茶农也把重心逐渐转到铁观音的种植。让人想不到的是,民国初期,武夷地区的茶农从安溪引进种植后,将梅占试制成岩茶,出乎意料得到广泛认可。目前为止,梅占在武夷山的种植,已经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所以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并不奇怪。
梅占岩茶的工艺及品鉴
茶界中的全能王
梅占茶树适应性强,以其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制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的茶品,如梅占红茶、梅占绿茶、梅占乌龙茶。其中以梅占茶树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的梅占岩茶,最为不同。因为梅占岩茶,不仅比其它以梅占鲜叶制的茶所需的制作工序,更为复杂,而且口感也更加的独特突出。
在工艺上,相比较水仙、肉桂,梅占要难做的多。因为梅占持嫩性弱,非常容易老。为了克服这一点,在采摘上要非常及时,宁早勿晚;还有就是梅占的梗肥、节间长,容易折断,走水难。因此,在制作上要重晒、重萎凋、轻摇,以使走水顺畅,发酵充分。
在品鉴上,好的梅占岩茶要求:条索粗壮紧结,色泽乌润,细闻还带有一丝淡淡的火香味;初泡时香气浓郁带花香,杯底香持久,花粉香浓郁,沁人心脾,经久不散;茶汤顺滑细腻,回甘快而持久。
【天心明月-梅占】山场
鹰嘴岩
雄鹰独立健无伦,
锐喙昂头实逼真。
岂是神山厌凡鸟,
欲君奋击绝器尘。
鹰嘴峰,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过天车驾,涉马齿桥,章堂涧的涧北小径而行,即见此处奇岩。鹰嘴峰的土层厚,富钾、锰,多为砾质土壤,光照条件较足,酸度适中,通气性好,有益于茶树芳香物质的形成。
天心明月-梅占
品评笔记
规格:8.3g/泡
山场:鹰嘴岩
火功:中火
香型:木质香、花粉香
滋味:浓醇、果胶感
干茶:条索粗壮紧实,色泽乌润,净度好
汤色:橙黄稍深,清亮
叶底:肥厚,匀整,色泽黄褐,蛤蟆背显
感官记录:武夷岩茶中优异的高香型品种,属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第1道:滋味浓醇,饮后口腔清凉。第2-3道:滋味浓厚,香气浓郁带花香。杯底香持久,花粉香浓郁。第4道:木质香带乳香,滋味绵绸,果胶感明显,饮后口腔中青果味明显持久。第5道:果胶感愈加明显,品种特征显。
摘自天心明月的《梅占 |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