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西天-灵隐 飞来
【 飞来峰 】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与灵隐寺相对,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
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32余尊。主要分布于青林、玉乳两洞,题材多为罗汉、祖师像。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形体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风格比较古朴。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龛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的胡承德所造浮雕“卢舍那佛会”,浮雕的技法娴熟,结构完整,形象生动。冷泉溪的南侧有一龛南宋的弥勒像,雕像粗眉大眼,喜笑颜开,袒腹踞坐,像的两侧围绕着十八罗汉,罗汉的布局依山就势,有静有动,各具姿态,神态各异。
元代石刻造像现存67龛,造像大小合计116尊,其中的题记清晰可辨的有19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元代雕刻群,这些造像多分布在冷泉溪的南岸和青林、玉乳等各洞周围的悬崖峭壁上。均为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为首的僧侣与世俗官吏所造。其风格分汉、梵两式。其中梵式46尊,汉式62尊,其余8尊是受梵式影响的汉式造像。造型巨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起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佛龛以方形和长方形者居多,也有凸字形和半圆形的,顶多呈拱券或平顶。题材以佛、菩萨为主。因元代佛教造像遗品甚少,因此飞来峰元代造像,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 灵隐寺 】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灵隐寺为杭城最早的古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自创建以来,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成了现在的规模。
灵隐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主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两边为四大天王,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据说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这是中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说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第子善才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