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神韵-万佛寺造像

四川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欣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反映古、今巴蜀的珍贵文物。博物院现有藏品26万余件,包括宋徽宗《腊梅双禽图》、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大带等稀世珍宝。其中巴蜀青铜器、汉画像砖与陶塑艺术、万佛寺石刻造像、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等是该院最具特色的藏品。此外,书画碑拓、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文物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巴蜀神韵-万佛寺造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期已发展成独立的宗教,广泛地被中国社会接受,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佛教传入后作为一种独立的、不依附于其它形式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中国早期的寺院和石雕都颇具印度或西域风格,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直至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出现雏形。到南北朝,得到了魏孝文帝支持,中国的佛教艺术到了隆盛时期。佛像风格具有了“秀骨清像”,神采飘逸的艺术效果。隋唐时期,佛像变得雄健饱满、雍容华丽。五代两宋佛像更加世俗化,从超凡脱俗走向慈祥关怀,更为写实逼真。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与民间戏曲之中。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使各地佛教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四川地区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就已受到西来佛教思想的影响 ,并产生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遗物。在民族和文化传统上成都与甘陇地区的关系比与中原或南朝中央地区更近,因此成都地区与中原及建康地区实际上是三个并立的文化区,成都地区在三个文化区中均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佛教思想及其造像特点兼容了南北的特点,同时形成了不同于南北的地方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在佛教造像上都得到了反映。

万佛寺是成都地区佛教造像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自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以来成都万佛寺遗址陆续出土多件佛教雕塑作品,总数达200余躯,出土时大部分雕塑已破损。出土的雕塑包括南朝宋、梁和北周、隋、唐等历代纪年作品。现主要收藏在四川博物院。根据现有资料,万佛寺出土的佛教造像题材变化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宋──梁和北周──唐。宋元嘉二年 (公元427年)净土变造像,为南朝纪年的最早一例,但早已流往国外。有梁武帝纪年的石造像共 5件,占纪年造像的首位。万佛寺出土的佛教造像是研究四川地区乃至中国佛教雕刻的重要实物史料,对研究成都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佛教发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的一天,成都西门外半里万佛桥,有个农民在地里劳作,突然,“咣当”一声,锄头碰到一个硬物。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个残破的佛头。这天,农民总共挖出了百余尊佛像,这件事很快就在成都城中炸开了锅,官吏、文人、洋人、古董商、看热闹的百姓蜂拥而至。

时任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的王廉生(我国著名金文学家王懿荣之父)在《天壤阁笔记》一书中,记录了整件事的原委,“乡人掘土,出残石佛像,大者如屋,小者卷石,皆无首或有首无身,无一完者。……凡百余,乃捡得有字像三:一元嘉,一开皇,一无纪元”。有字的三件,元嘉这件,雕的是经变图以及太子诞生、乘象入城等佛本行故事,开凿于刘宋元嘉二年(425年),是四川迄今发现的最早有纪年的南朝佛像,后来便不知去向,若干年后才得知已漂洋过海出现在法国一家博物馆展厅中了;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年号,这件隋代佛像被王廉生收藏,后来也下落不明了。而当年出土的百余件佛像,丢的丢,散的散,大多杳无音讯。

1937年,乡民在万佛桥又挖出佛像12尊,佛头26个。1945—1946年间,前四川理学院在万佛桥修校舍,据传挖出佛像甚众,可惜大多被砸毁,又埋入地下当地基了。1882年到1946年,六十余年间,万佛桥时有佛像出土,那些深埋地下、肢体残破的佛像,似乎想向世人讲述一座寺庙的兴衰,一个个梵音缭绕的故事,却每每欲言又止。

1953—1954年,在一次基础建设中,万佛桥又出土了200余件佛像,一件经幢上,“大唐大中元年三月七日癸卯,再兴寺大德,镇静军和衙官,试太常寺协律郎杨公□,妻赵氏,男弘度于净众寺建立尊胜幢一所”的题记犹清晰可见。

成都万佛寺相传创建于东汉延熹年间,梁时称“安浦寺”,唐代称“净众寺”,宋代称“净因寺”,明代称“净因寺”、“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等。最终在明末清初毁于战火,此后再不复见于史料记载。据北宋初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录》可知该寺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曾遭到废佛之厄,唐宣宗时重建。现出土的石像大都少头、断臂或无身。有纪年者除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一尊经幢外,其余均在会昌五年以前。

万佛寺石刻造像独具艺术特色,无论是在造像组合还是衣服配饰上都显现出自身的特点。首先是龛碑的组合与布局比较复杂,一般正面是一立佛、两侧有四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侧面还刻有菩萨、力士等护法神。背面浮雕刻有礼佛图等世俗供养人群像并有规则的题刻。这样的组合和布局在同一时期的巴中原地区造像中很少见。

其次万佛寺的佛菩萨供养人的清秀面容和服饰具有明显的南朝时期的作风。万佛寺造像面容方圆润、秀丽洒脱、佛像多著褒衣博带式大衫,下摆甩挂在左手腕部,在腹部形成多道弧形衣纹。腕颈饰项圈,腕着手镯的络腋交叉于腹际的圆形饰件。龛背面浅浮雕有帝王、后和男女世俗供养群像。这些画像人物皆穿南朝流行的褒衣博带式服,女者梳双髻、男人戴冠、身着广袖长装、脚登云头履、人物群像飘逸若仙,反映出中国士大夫阶级“秀骨清像”的形象和超凡清高的思想。

阿育王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所谓阿育王像,并不是指阿育王本人的造像,而是指阿育王所造释迦牟尼佛像。最明显的表示是留着八字胡须,凡人一般,迥异于常见的释迦牟尼像。在中国东晋、南北朝以及隋代的帝王、僧人和信众中特别信仰,各地多建有阿育王寺。目前出土的阿育王像仅限于成都地区。另外,在初唐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第323窟有阿育王像;以及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西壁上层,为唐代净福寺比丘尼净命造的阿育王像,这两尊造像都有题记明确表明为阿育王像。

西晋(公元226年-316年)安息国人安法钦译七卷《阿育王传》,以及梁(公元502年-557年)扶南国人僧伽婆罗(公元460年-524年)译十卷《阿育王经》中记述了阿育王的事迹。阿育王又称为无忧王(大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大力推广佛教,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被认为是佛教的护法。阿育王使佛教称为印度全国性宗教,并使其传播至斯里兰卡等国。据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佛祖纲目》卷四有记载阿育王造塔的缘起。

阿育王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阿育王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阿育王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阿育王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  中大通元年(529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坐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菩萨坐像  北朝 · 北周  天和二年(567年)

佛立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菩萨立像  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菩萨立像  北朝(386-581年)

菩萨立像  唐

菩萨立像  唐

金刚力士像  唐

菩萨立像  唐

造像残座  南朝

菩萨坐像  唐

佛造像碑  南朝 · 齐  永明元年(483年)

观音立像  唐(仿制品)

造像碑  南朝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普通四年(523年)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中大通四年(532年)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中大通五年(533年)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中大同三年(548年)

背屏式佛坐像  南朝(420-589年)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普通六年(525年)

背屏式造像  南朝 · 梁  中大通三年(531年)

千佛残碑  隋

造像碑  南朝

阿育王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 梁(502-557年)

佛头像  南朝

佛头像  唐

菩萨头像  唐

菩萨头像  唐

菩萨头像  唐

菩萨头像  唐

菩萨头像  唐

伎乐  唐

伎乐  唐

伎乐  唐

造像残座  唐

陀罗尼经幢  五代

陀罗尼经幢  五代后蜀  广政六年(943年)

佛坐像  初唐


以上内容由楠山居主侯楠山收集整理,欢迎分享

敬请关注南山供秀公众平台

个人微信号:13834223302(楠山居)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分享即是收获,更是一种美德!

侯楠山

-------------------------------------------------------------------------------------

艺术指导、平面设计师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GDC 会员

山西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

山西省艺术委员会研究员

太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

1979年生于山西汾阳

曾就职于正是形象设计,英语周报及合善国际上海公司等

2008年山西“端午情”高校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评委

第二届山西省海报大展暨<和平·进步>主题海报展执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现就职于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业余时间从事古代佛教造像的学习与研究,师从著名佛像鉴定专家、禅画家金申老师。

-------------------------------------------------------------------------------------

主要奖项

2008年第二十一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入选奖

2007第九届伊朗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获奖作品-入选奖

2006年日本东京字体设计指导俱乐部年展-入选奖

2006年第二届台湾国际海报展-国际评审奖1项、入选奖2项

2006年第八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入选奖

2006年第四届宁波国际海报展-入选奖2项

2006第五届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铜奖

2005年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赛-最佳设计奖1项、优秀设计奖2项

2002年2010上海世博会100招贴展-入选奖

2002年“我爱设计”国际图形设计竞赛-创意奖

2000年山西省首届汾酒杯广告与包装设计大赛-优秀奖4项

-------------------------------------------------------------------------------------

主要参展

2008年世界的目光“祈福中国——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全球优秀平面设计邀请展

2008年情系灾区“我们在一起”公益海报展

2008年山西“端午情”高校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展

扇动2007国际扇面设计邀请展

i’m xxx——之我的名片流

2006年“X动力2006”汉字主题国际海报邀请展

2006年瑞士“文山文海”中国文字海报收藏展

2005年第二届山西省海报大展暨<和平·进步>主题海报展

2004年晋商大院海报参展“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

-------------------------------------------------------------------------------------

主要出版物发表

《国际设计年鉴》二OO八

《中国设计年鉴》第五卷

《亚太设计年鉴》第三卷

《3030中国新平面设计》

《中国设计机构年鉴》第二卷

《100 X 10 {Episode 2}》100位年轻设计师的1000件作品

《China Graphics·设计年鉴》

《新纪元中国当代设计》

(0)

相关推荐

  • 国博:唐石雕天王立像

    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展,看唐石雕天王立像. 天王佩戴高领护颈,身穿铠甲,双肩帔帛,帛带系于胸前.天王造型丰腴挺秀,神情敦厚,犹如武将的化身. 万佛寺是四川成都著名古刹,创始于东汉延熹间,梁武帝时 ...

  • 南朝阿育王像

    成都博物馆馆藏南朝阿育王像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尊较为完整的南朝阿育王全身像.这尊珍贵的佛像出土于成都市西安路,为南梁太清五年(551)造. 阿育王佛像现高约48厘米,赤足立于仰覆莲圆台上,有背光.螺 ...

  • 国博《中国古代佛造像》造像艺术精赏上篇

    乐艺会2021-03-15 06:14:52 国博<中国古代佛造像> 造像艺术精赏上篇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 爱好古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研究:热衷于古代艺术品收藏 在中国艺术 ...

  • 中国佛教造像展

    佛立像,北齐.青州市博物馆藏.佛像通体圆雕,肉髻低圆,着通肩袈裟,阴刻线条表现衣纹.头光内层饰莲瓣,外层线刻同心圆及卷草纹,最外层雕七尊坐姿佛像.这是印度笈多艺术在北齐的本土化改造. 佛像范,5-6世 ...

  • 无上神颜在青州: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二|石雕|博物馆|北魏|佛教|龙兴寺

    无上神颜在青州 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二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 ...

  • 造像之美(10)

    十.成都万佛寺 走过河北,飞往四川,参加晋行记的川渝石窟游学.关注晋行记有段时间,很希望参加他们的山西古建团,可惜国庆报满,想想安岳石窟自由行不方便,就报了名.还是第一次参加游学团,颇为期待.在机场遇 ...

  • 【鉴赏】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其造像艺术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方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嬗变之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

  • 漫谈巴蜀水月观音——从江津石佛寺造像说起

    石佛寺位置及地形地貌示意图 江津石佛寺遗址位于重庆江津主城对岸的高家坪寨前的半山腰,其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山岭环抱,遗址犹如端坐于一把太师椅当中,俯瞰面前的长江呈几字形绕江津城奔流而去,景象甚为壮阔. 明 ...

  • 东方神韵 | 北魏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惊天发现

    1996年10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华庆像往常一样到博物馆对面的范公亭公园中晨练,当他经过博物馆对面的学校操场时,发现在操场施工的推土机推开的土质与周围土质完全不同,而且有一个洞口还 ...

  • 第十七回降夏主荡平巴蜀击元将转战朔方

    却说太祖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与论开国原因,怡然道:"朕起乡里,本图自全,及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 ...

  • 赵孟頫书法长卷《归去来并序》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

    为什么赵孟頫的字能够成为经典? 为什么赵孟頫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看他的字,不难看出字的熟练和韵味. 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字字遒逸神韵俱足,笔精墨妙,神气充足.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 ...

  • 有神韵素描,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

    -END- 素描大师 素描大师--分享素描艺术! 公众号

  • 易县八佛洼三彩罗汉,辽代造像的难解之谜

    广告 妙香佛映--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艺术品鉴 作者:马榆 著 当当 引论 北京西南六十里的易县发现的八个等身三彩罗汉是辽代著名的陶瓷佛像. 1913年,波森斯基(Friedrich Perzensky ...

  • 大神用PS画素描,潇洒的笔触展现女性神韵,狂吸8万粉!

    他 以一组手绘美女素描走红网络 ▼ 在他笔下无论是妙龄少女.还是知性女神 都能通过画笔将人物表现淋漓尽致.美丽动人 侧颜女神 知性女神 乘风破浪的姐姐万茜 扎着丸子头美女 明艳动人 精湛入微.妙笔生花 ...

  • 历代碑刻|北魏《樊可憘造像》

    北魏<樊可憘造像>,楷书,共12行,行12字.刻于北魏正光三年(522).用笔方劲峻整,笔势畅达,有千钧的力道,结构顺畅典雅.沉着稳健,与稍晚的<马鸣寺根法师碑>的书法风格近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