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㶟水于延水(洋河)流域新考
四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着重从空间维度进行方位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实地踏勘及相关考古依据等进行细探。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时空维度的综合考析着重对《水经注》㶟水于延水流域所涉历史疑问如:柔玄镇、且如故城、延陵故城、古雁门山、叱险城、参合陂、参合故城、比连泉、罡城、小宁故城、大宁故城等进行全新探究。
㶟水又东,左得于延水口。
水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南小山,即修水也。《山海经》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
修水即今东洋河。
不少学者认为今河北省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遗址[1]系“北魏柔玄镇故址”,从遗址规模(100多万平米)形制(与已考证的怀朔镇遗址类似)来看应属“六镇”之一,但此处距修水(东洋河)源头较远,无法形成与注文相符之有效方位参照;而据清人沈垚《六镇释》中考证六镇自西而东的顺序(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2])判断则此处可能系怀荒镇而非柔玄镇。
而近年内蒙古当地考古学者张文平、苗润华在《长城资源调查对于北魏长城及六镇镇戍遗址的新认识[3]》一文中通过对六镇及相关戍城空间分布的系统梳理亦指出:“三工地土城子西距被认定为抚冥镇的乌兰花土城子古城的直线距离达187千米。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年)北巡阴山,由怀朔镇返回平城时,曾路经武川、抚冥、柔玄三镇。《魏书·高祖纪》记载:‘癸丑,幸怀朔镇。己未,幸武川镇。辛酉,幸抚冥镇。甲子,幸柔玄镇。乙丑,南还。’由此段记载可见,怀朔镇是孝文帝此次北巡阴山的最后目的地,在怀朔镇逗留较长,后来只是一路向东,途经了武川、抚冥、柔玄三镇,最后从柔玄镇南还平城。孝文帝东归途中,从武川镇到抚冥镇用了一天的时间,从抚冥镇到柔玄镇用了两天。希拉穆仁城园圃古城东距乌兰花土城子古城的直线距离为50千米,符合孝文帝一天的行程,而乌兰花土城子古城与三工地土城子古城之间的直线距离则明显大于孝文帝两天的行程。由此点出发,三工地土城子古城只能是位于柔玄镇之东的怀荒镇......该文进而指出:“郦道元《水经注》‘水出塞外柔玄镇西长川城南小山’的记述应是‘水出塞外柔玄镇东长川城南小山’的误记。而柔玄镇镇址则需要在乌兰花土城子古城与三工地土城子古城之间寻找。克里盂古城西南距乌兰花土城子古城的直线距离为93千米,东南距三工地土城子古城的直线距离为100千米,非常符合柔玄镇的分布方位,应当是北魏在早期牛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镇城。”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为止尚未有更明确可信的考古发掘报告,关于柔玄镇的具体位置本文姑且依照张文平、苗润华所论:克里盂古城即柔玄镇遗址。
图表 8北魏六镇空间距离测量(据张文平、苗润华《长城资源调查对于北魏长城及六镇镇戍遗址的新认识》一文中所推证的六镇方位)
内蒙古当地学者常谦先生认为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西北15公里处土城村古城即为北魏长川城故址[4]。
但曲英杰先生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以土城子城址属长川城,则显然与注文所述不符。依注文,柔玄镇城在东,则此土城子城址当即为其所在,此城形制规整,东临南北通道,亦当属北魏中后期所筑镇城。长川城在西,当即在台基庙村南城卜子遗址。二者均南临滩川地,有二道河水自西北流经城址西南及南面。二道河当即清时兆哈河,亦即古于延水之源,清时已是‘源出平地’。经千余年演化其‘城南小山’消失于地面,似亦在情理之中。而在此二两座城址东西并存的情况下,仅凭所谓‘元山子’即判定土城子树长川城似不够妥切。[5]”
显然上述曲英杰先生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但若按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卷)台基庙城址[6]被定为元代遗存而非北魏遗存,若此则又增添了判定台基庙城址为柔玄镇之疑虑;故柔玄镇究竟何处至今未能有令人信服之判定。
东南流迳且如县故城南。应劭曰当城西北四十里有且如城,故县也。代称不拘,名号变改,校其城郭,相去远矣。《地理志》曰:中部都尉治。
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中卷)认为且如故城在今兴和县南湾乡古城村内城址[7]。(2003,内蒙古文物局)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经google earth 鸟瞰作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南湾乡古城村处于于延水(东南流时)之西南且中间隔有高山峻岭,与注文“东南流迳且如县故城南”的方位描述严重不符。
其次,与后文所考证的延陵故城(按注文、光绪《天镇县志》及山西文物地图集等综合考量延陵故城即今南湾乡古城村遗址)有冲突。
因此,且如故城非今之兴和县南湾乡古城村城址。
但真正的且如故城究竟在哪里呢?
按注疏本熊会贞考订此处注文传抄有误,“应劭曰当城西北四十里有且如城”中的“当城”当为“马城”之误[8];因为位于祁夷水支流连水之畔的当城据此处至少二百里之遥,故熊会贞指出了这一传抄之谬并予以订正。
按此且如故城当在马城(今怀安县柴沟堡镇良民沟村西南的西大崖遗址)西北方向二十公里左右的范畴,且位于于延水之北侧。
为此笔者爬梳了相关文普资料,结合郦注初步考证且如故城即今尚义县新庙遗址[9]。(2013,河北文物局)
新庙遗址位于尚义县小蒜沟乡新庙村北50米处。
首先从方位考量此处位于马城(今怀安县柴沟堡镇良民沟村西南的西大崖遗址)的西北方向、于延水(东洋河)之北侧。符合注文“东南流迳且如县故城南”的方位描述
其次从距离考量,此处距马城(西大崖遗址)约二十一公里左右(约合47.5北魏里[10]),亦大致符合“应劭曰当城西北四十里有且如城”(备注“当城”为“马城”之讹)的描述。
其三,新庙遗址为这一地域内最具规模之遗存。
当然上述论证仍待微观层面的进一步细探甄别。
修水又东南迳马城县故城北。《地理志》曰:东部都尉治。《十三州志》曰:马城在高柳东二百四十里,俗谓是水为阿头。阿头出戎方,土俗变名耳。
“怀安县柴沟堡镇良民沟村西南的西大崖遗址即为战汉时期代郡下领县马城,马城作为代郡的东部都尉治,是汉代边郡中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池,其由甲骨文记载中的古国—马方发展演变而来[11]。”
又东迳零丁城南,右合延乡水。
按注文所述零丁城当囿于旧堡乡、北沙城乡之范畴。
结合此区域内相关考古资料推析,最可疑者为零丁城者当为北沙城村一带汉遗[12]。(2013,河北文物局)
水出县西山,东迳延陵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当城西北有延陵乡,故县也,俗谓之琦城。
延陵故城;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分册(中)认为位于兴和县大同夭乡政府驻地南约200米的沙河沟地城址即延陵故城[13]所在。
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其一,与文献典籍记载不符。按《一统志》:在天镇县北;按清光绪《天镇县志》:当即新平堡[14]。
其二,从方位考量与注文描述不符。按注文“(延乡)水出县西山,东迳延陵故城北”的方位描述,沙河沟地城址(兴和县大同夭),虽勉强而言亦可谓之位于延乡水(西洋河)之北,但大同夭村距延乡水太远了,况中间还隔有高峻广大之苏木山,故无法形成与注文所述之有效方位参照。
其三、爬梳相关考古资料,与天镇新平堡毗邻的内蒙兴和县南湾乡古城村城址[15]不仅与注文“东迳延陵故城北”的方位描述相符,而且亦与《大清一统志》、光绪《天镇县志》等所载吻合。(因古城村毗邻天镇新平堡,故光绪《天镇县志》载为:当即新平堡。)
综合考量延陵故城即今兴和县南湾乡古城村城址。(2003,内蒙古文物局)
又东迳罗亭,又东迳马城北。
按光绪《天镇县志》,罗亭[16]:张志在县东北七十五里平远堡。
按注文结合考古资料综合考量,疑与今天镇大营盘遗址[17]有关。(2006,山西文物局)
又东注修水,又东南,于大宁郡北,右注雁门水。
大宁郡,按注文“又东南,于大宁郡北,右注雁门水”的方位描述及怀安历史沿革[18]等资料,不少学者认为大宁郡即南忻屯遗址[19],但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中)将此处判为辽代遗址。
因史料不足征,故大宁郡是否为南忻屯遗址姑且存疑。
《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其山重峦叠献,霞举云高,连山隐隐,东出辽塞。其水东南流,迳高柳县故城北,旧代郡治。秦始皇二十五年,虏赵王嘉,以为郡。王莽之所谓厌狄也。建武十九年,世祖封代相堪为侯国。昔牵招斩韩忠於此处。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于代为西北也。
高柳,秦与东汉为代郡治所,西汉为西部都尉治[20]。高柳故城即今山西阳高县城北李官屯村汉遗[21];为守御之要地。
雁门山,按注疏本:“山在今阳高县西北”;《大明一统志》:“阳和卫北有雁门山”;清雍正《阳高县志》云门山条:“去城北十里[22]”;综合考量此处《山海经》之雁门山与今阳高县云门山有关。另按百度搜集到的阳高云门山资料:“云门山西段两峰夹一峪,东为猴儿山,西为虎儿山,黑水河穿峪入阳高境内,两山对峙,山势险要”;与《山海经》“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间”的描述相当,故阳高云门山西段即可视为古之雁门山。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注文“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之方位描述亦应更正为“城在平城东北六七十里”。
雁门水又东南流,屈迳一故城,背山面泽,北俗谓之叱险城。
雁门水即今南洋河上游干流黑水河。
按注文“背山面泽”的描述,结合考古综合考量叱险城即今阳高县太师庄村汉遗[23]。
雁门水又东南流,屈而东北,积而为潭。其陂斜长而不方,东北可二十馀里,广一十五里,蒹葭丛生焉。
此处水潭陂池颇具规模;熊会贞因其邻近代郡参合县所辖疑此陂即参合陂。(会贞按:《魏书序纪》昭皇帝分国为三部,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此陂与参合近,疑即参合陂也[24]。)
按注文“斜长而不方,东北可二十馀里,广一十五里”的描述结合Google earth 鸟瞰考量,今阳高县太师庄村与孙仁堡村之间的大片低洼地约为此陂之范畴。(如下图所圈)
敦水注之。其水导源西北少咸之山南麓,东流迳参合县故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道人城北五十里,有参合乡,故县也。
敦水通常认为即今白登河;但1993年版阳高县志提出[25]若按敦水即白登河则与注文山水城郭之方位描述不符,显然质疑是有道理的。
经Googleearth 鸟瞰作空间维度校验后,笔者大致有如下论证:
敦水上游即流经阳高县长城村、堡子湾村、张小村的那条白登河大支流(古时以此为敦水干流)。
按注文结合新版地图考量,敦水源出今内蒙丰镇县三羊崖村一带,据此则“少咸之山”与今与云门山西北段有关。
西汉参合县属代郡东汉废;参合故城按阳高县志(1993年版)即今罗文皂镇莫家堡汉遗[26]。
但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首先,从“道人城北五十里”的距离描述推析便难以相符;因为莫家堡汉遗距道人城(阳高古城镇)约32公里(合73北魏里)相去甚远。
其次,从方位考量,莫家堡汉遗虽然符合“东流迳参合县故城南”的描述,但中间毕竟还隔一雁门水。
故参合故城仍待考量。(备注:按注文“东流迳参合县故城南。《地理风俗记》曰:道人城北五十里,有参合乡,故县也。”推析当在今阳高县北徐屯乡与天镇县三十里铺乡一带,但城址不明,疑因其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已为洪水所湮没。)
敦水又东,泌水注之,水出东阜下,西北流迳故城北,俗谓之和堆城。
泌水应为今南洋河支流三沙河;源于今天镇县阳门山主峰溜冰台附近。
和堆城,按光绪《天镇县志》:在县西南十五里三沙河间。而县志所指县西南十五里处三沙河地望,按方位推析当与今之天镇县东沙河、西沙河村有渊源,而附近的于八里汉城址[27]不仅与注文“西北流迳故城北”的方位描述相符亦与县志所载一致,显然恰当其位。(2006,山西文物局)
又北合敦水,乱流东北注雁门水。故《山海经》曰;少咸之山,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郭景纯曰:水出雁门山间,谓斯水也。雁门水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与神泉水合。水出苇壁北,水有灵焉。及其密云不雨,阳旱愆期,多祷请焉。
泌水(三沙河)与敦水(白登河)汇合处约今天镇县上吾其村北,注入雁门水(黑水河)处约今天镇一畔庄村附近。
阳门山位于天镇县境东部。
水有二流,世谓之比连泉。一水东北迳一故城东,世谓之石虎城,而东北流注阳门水,又东迳三会亭北,又东迳西伺道城北,又东,托台谷水注之。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东迳阳门山南托台谷,谓之托台水。汲引泉溪,浑涛东注,行者间一十馀渡,东迳三会城南,又东迳托台亭北,又东北迳马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
比连泉即今天镇县史家窑村东之水泊(从Google earth 鸟瞰,神泉毗邻301省道已受污染)。
石虎城,按注文方位描述结合Google earth 及考古资料综合考量即今天镇县张西河汉遗[28]。(2006,山西文物局)
神泉中之“一水”注阳门水(南洋河)处约今天镇新堡湾村附近;而托台谷水则沿天镇与怀安交界的刘泉庄、张小堡,黄家庄、李信屯一线注入阳门水(南洋河)
雁门水又东迳大宁郡北,魏太和中置。有修水注之,即《山海经》。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门水也。《地理志》有于延水,而无雁门、修水之名,《山海经》有雁门之目,而无说于延河,自下亦通谓之于延水矣。
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丛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见之,因以名焉。
于延水又东迳罡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病归相印,号罡成君,疑即泽所邑也。世名武罡城。
罡城,按民国《怀安县志》:罡城,在县东北。
结合注文及河北文物地图集综合考量阳门堡一带汉墓群[29]当与罡城有关,故罡城亦应在佐近。(2013,河北省文物局)
于延水又东,左与宁川水合,水出西北,东南流迳小甯县故城西,东南流,注于延水,又东,迳小宁县故城南,《地理志》宁县也,西部都尉治,王莽之博康也。《魏土地记》曰:大甯城西二十里有小甯城。
小宁故城,杨守敬认为即万全县治(清代)。按此小宁故城当即今万全镇。(守敬按:前汉县属上谷郡,後汉、魏因。《一统志》,晋省。即今万全县治。)
从Google earth 作方位考量,虽与注文“东南流迳小甯县故城西”的描述相符,但以今万全镇当小宁故城却距于延水太远,以注文“迳小宁县故城南”考量似不够妥切。(故笔者此处存疑)
熊会贞认为此处的大宁城当指下文的广宁故城而非上文的大宁郡城。(会贞按:此大甯城谓下广宁县城,非上大宁郡城也。大宁郡城在宁县之西南,广宁县城则在宁县之东。盖旧以广宁县为大宁,以宁县为小宁,故《魏土地记》载两城,直以小宁城、大宁城名之。而郦氏叙两县,亦以小宁县故城、大宁县故城称之[30]。)
昔邑人班邱仲,居水侧,卖药于甯,百馀年,人以为寿,后地动宅坏,仲与里中数十家皆死,民人取仲尸弃于延水中,收其药卖之。仲被裘从而诘之,此人失怖,叩头求哀。仲曰:不恨汝,故使人知我耳。去矣。后为夫馀王驿使来宁,北方人谓之谪仙也。
杨守敬认为此处“班邱仲”当作“瑕邱仲”,“瑕邱”是复姓。(守敬按:《列仙传》作瑕邱,本复姓[31]。)
于延水又东,黑城川水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总为一川,东南迳黑土城西,又东南流,迳大甯县西,而南入延河。
按注文“东南流”的流向及“水有三源”结合Google earth鸟瞰综合考量黑城川水非杨守敬认为的清水河[32]而应系今之万全县城东河。
首先从流向考析;清水河源于东北山岭向西南方向流,不符“东南迳……,又东南流”的注文描述。
其次城东河的三条支流连针沟、大柳沟、大东沟至水关村入干流;符合“水有三源”的描述,而清水河却无法满足。
延河又东,迳大甯县故城南。《地理志》云广宁也,王莽曰广康矣。《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北百三十里,有大甯城。
下洛城在今涿鹿县城附近,西北一百三十里正当今张家口市区。
此外按注文“大甯城西二十里有小甯城”考量,大宁故城当距小宁故城(按杨守敬考证即今万全镇)东20里左右,而张家口市西北郊区一带亦基本符合。
因微观层面考古依据的缺憾抑或大宁故城遗址已遭破坏而无从寻觅,故我们只能通过上述宏观层面的文献逻辑推导与中观层面的Google earth方位校验综合考量大宁故城(据常文鹏称是张家口考古界最大的谜团)当囿于今张家口市西北郊区一带。
于延水又东南,迳茹县故城北,王莽之谷武也,世谓之如口城。《魏土地记》曰:城在鸡鸣山西十里,南通大道,西达甯川。
战国时燕国在涿鹿张家堡与下花园交界处置上谷郡茹县城。此处平坦开阔、土肥水美、菜茹有畦,故称茹地,建县称茹县;其位置初步考证约今张家口下花园区张家堡村一带。(按注文“城在鸡鸣山西十里”推析)
于延水又东南,迳鸣鸡山西。《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北三十里有延河,东流,北有鸣鸡山。《史记》曰: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何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每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
《魏土地记》云:代城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其侧有钟乳穴。赵襄子既害代王,迎姊。姊,代夫人。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笄自刺而死,使者自杀。民怜之,为立神屋于山侧,因名之为磨笄之山,未详孰是?
夏屋山位于今山西代县与山阴县交界处。
摩笄山亦名“鸣鸡山”,按上述方位描述即今之“鸡鸣山”。该山系孤峰,突兀高峻,如天外飞来,故有“飞来峰”之称;山顶存乾隆四十六年(1781)一统古碑曰:“唐太宗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按此则“鸣鸡山”改“鸡鸣山”系唐太宗所为。
于延水又南,迳且居县故城南,王莽之文居也。其水东南流注于㶟水。《地理志》曰:于延水东至广甯入治,非矣。
且居县故城,按注文结合考古资料,初步考证且居县故城与今怀来县东八里城址[33]有关。(2013,河北省文物局)
[1]河北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72页
[2]鲍桐在《北魏北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的探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3)一文关于六镇自西向东的顺序论证亦与清人沈垚所考一致。
[3]张文平、苗润华:《长城资源调查对于北魏长城及六镇镇戍遗址的新认识》,《阴山学刊》2014年12期,第24页
[4]常谦:《北魏长川古城遗址考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第1期
[5]曲英杰:《水经注城邑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38页
[6]内蒙古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558页
[7]内蒙古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558页
[8]《水经注疏》,第1175页
[9]河北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71页。
[10]按陈梦家先生考证的与北魏接近的北周一里约合今442.41米计算
[11]常文鹏:《代郡马城考》,《北方文物》,2015年第1期,第33页
[12]河北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60页。
[13]内蒙古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558页
[14]清光绪《天镇县志》,第176页
[15]内蒙古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558页
[16]光绪《天镇县志》第182页
[17]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中),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