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深度好文)
常言道:“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贪欲是通向毁灭的途径,而节欲则是修身养性的法宝。
知足的人,不会为了欲望而透支当下的幸福。
他们远离贪欲,爱惜羽毛,守住那份纯真的心,不让欲望的魔鬼溜进去。
01
詹恩贵是唯一一个上过两次《今日说法》的人,初中文化程度。
第一次犯罪是在2006年,因为偷走同事60多万元,他被判刑5年。
出狱后,詹恩贵伪造身份证和学历证,以大学生的身份去四川一家公司应聘。
入职后5个月,偷走公司的700万财产。一年后被抓捕,获有期徒刑7年。
在狱中,詹恩贵也没闲着,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注册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学得很用功。
第二次出狱后,詹恩贵故伎重演,伪造个人信息,去了南京一家公司当财务人员。
在职期间,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谈吐不凡,谁都没有看出来詹恩贵是一个初中生。
公司遇到两起诉讼纠纷,詹恩贵大展身手,以自己的法律知识,轻松搞定这两场官司。
老板见詹恩贵是人才,将其晋升为高管,年薪36万。
然而,这些钱填补不了詹恩贵的贪欲。2020年2月初,詹恩贵将公司的1900万元转走,打算携巨款逃向国外。
但人算不如天算,詹恩贵最终还是被警方抓捕。
不可否认,詹恩贵有很高的智商,对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很难的注册会计、法律、金融知识,他无师自通,轻松掌握。
然而,他被欲望所驱使,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正路,也没有将聪明用对地方。结局只能是一声叹息。
贪欲,毁掉原本属于一个人的大好前程。
02
晚清首富胡雪岩赚钱的野心向来很大。
1882年,他花费约1500万两银子,大量购买国内的生丝,打算低买高卖给洋商。
但他没料到,随着中法战争爆发,清朝对外贸易陷入动荡。洋商不买,生丝就卖不出去,瞬间贬值。
胡雪岩苦不堪言,只能独自承受这巨大的损失。
更糟糕的是,因为囤货占用了大部分资金,导致他开设的钱庄里没有充足的现钱。
而当时的局势使人们陷入恐慌,争相去胡雪岩的钱庄提款,导致多个钱庄陷入挤兑风波,相继破产。
这背后固然有对头李鸿章和盛怀宣对胡雪岩的打压,但根源还在于胡雪岩自己错判了局势。
随着产业破败不堪,曾经无限风光的胡雪岩也一贫如洗。一年后,他就死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一个人能减少欲望,懂得见好就收,人生会更加平稳和快乐。
就拿胡雪岩来说,如果他当时只拿一小部分钱收购生丝,便不会亏损得那么严重,也不会破产。
知足,能远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灾祸。
03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人生非常传奇。他出生于奥地利的钢铁巨头家庭,是超级富二代。
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如果留在学校教书,至少有安逸的日子。
谁也没料到,一战爆发后,维特根斯坦报名去前线,当了一名炮兵,因为奋勇杀敌,还立下了战功。
平时在战场上没事的时候,他就写自己的那本《逻辑哲学论》。战争结束后,这本书出版,成了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左一为维特根斯坦
他生性纯良质朴,非常憎恨当时富翁那种奢华、堕落的风气。在父母离世后,他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几百万英镑巨额遗产,分赠给哥哥和姐姐。
随后,他去山区小学教书,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还做过园丁、去医院当助理,晚年又回到剑桥教书。
有人说,维特根斯坦住的房子只有桌子、床和椅子,没有一样值钱的家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可是,维特根斯坦临死的时候却很满足,他对人说出那句著名的遗言: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死后,凝聚他后半生心血的著作《哲学研究》出版,思想震惊世人。
人生要懂得做减法,摆脱欲望的奴役,会过得更洒脱自在。
获得幸福和安宁,并不是靠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靠宁静淡泊的心。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看淡世俗名利,远离一切纷扰。
专注于做好自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扶摇直上,翱翔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