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6)

 

1968年时,整个中国大地乱套了。

由于红卫兵对四方面军某些问题的清算,还有对西路军失败者们的挖苦,革命者吴敬波又陷入了人生的另一个劫。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前任妻子,会在批斗会揭露他的“反动言行”,称他在延安时为西路军与四方面军的问题发过不少的牢骚。

她的发言,成为打击他最强烈的武器与证据。

这也许是革命者吴敬波命中无法逃过的劫。他强烈地爱过这个女人,向往过美丽的爱情,渴望温柔如水的婚姻,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曾在延安给了他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女人,会是他一生逃不脱的梦魇。

这个劫,他再没有从前那样幸运,他终于没有迈过去。由于被红卫兵小将们过度的批斗,以及战争中的枪伤复发,吴敬波身心俱碎。

最后,他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死在一间关押他的黑屋子里。

他的第四任老婆哭得死去活来。她不相信他会是反革命,会是叛徒。她哭啊哭啊,想啊想啊,怎么也哭不够,想不通:如果他是反革命或改组派,或许早就在肃反中肃掉了;如果他是叛徒,就不会在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后还一路要饭找回延安。

但那个年代,谁相信呢?那么多元帅都死于非命,何况他这样的一个小小将军?

那个冬天的北京特别阴冷,革命者吴敬波死时甚至没有人发觉,他也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的东西。

他走了。带着他最后的幸福与最后的痛苦,悄悄地走了。革命死了那么多人,他终于也成为其中的一个。

没有追悼会,甚至骨灰盒上,他连名字都是假的。

从黄安到北京,这之间那么多的路,那么多的曲折,他一路挺了过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没想到会在打下一个新中国后,死在一帮年轻人的手里。

作为农民,也许吴敬波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后来感动于他生活中最后的一个女人的坚强。他的最后一任妻子,这个曾是大学生的年轻母亲,带着她们的三个孩子,毅然决然地搬出了那座将军楼,搬回到了她娘家居住。

她在吴敬波死后,一生从此再未改嫁,而是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多少艰辛,无人知道,也无从知晓。

这个身为满族的北京女人,是革命者吴敬波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如果他曾经回忆过或者能够再去回忆的话。

 

叔父在接到电报后,终于还是没有去北京参加革命者吴敬波的平反仪式。

叔父在忙他的生产,好像那个出去革命的人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便再也没有回过黄安,没有回过故乡。

有关革命者吴敬波的故事,好像到此就已结束。

但是,他虽然已经仙逝,故事却并没有就此完结。那些与他生命相关的女人,还在继续演绎着真实的人生。

我们不知道他最后的一任妻子,那个我们称她为姨娘的女人,为什么会在吴敬波平反来到了我们的乡村。

那次,她捧着吴敬波的骨灰盒,随同她的三个孩子——大的已经三十多岁了,回到了革命者的故乡黄安。

他们看到,革命者的故乡依然贫穷与贫瘠。是啊,革命胜利后,我们黄安除了以盛产将军闻名于世,乡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有的地方因为革命时死人太多,还是一片萧条。有的村落过早衰落,有的村庄人烟稀少。还有的村庄里,一家人只共有一床棉絮;还有的兄弟几个,只穿一条裤子,必须轮换着才能出门……

革命啊……

那个异乡的北京女人,把革命者吴敬波埋在了他母亲的身边。从革命出去后,吴敬波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母亲什么时候死的,他不知道。但现在,他终于和母亲永远地生活在一起了。

这是他在幸福生活中曾给姨娘交待过的事情。

现在,他来还愿了。

因为他死了,所以他回家。

那个我们叫姨娘的女人,还为他立了一块墓碑:革命者吴敬波之墓。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这个小说中反反复复把吴敬波称为革命者的原因。

碑上没有其他的任何字。也许,在革命者吴敬波的心里,一样藏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只是,没有人再知道,那个内心世界里所展现的波澜。

枪声已息,革命已胜。

他们达到了理想了吗?吴敬波的大儿子在村庄里走了一圈,他很难相信,在革命胜利那么多年之后,他父亲的理想,其实还很遥远。

他们哭。本吴庄的人们也哭。

只是眼泪啊,在黄安,从来都不是最稀缺的东西。相反,人们因为哭的太多,眼泪已变得相当的廉价。

他们走了。村庄在一片哭声后归于平静。

而那块立着的碑至今还在。它躺在那一大片坟地之中。在哪里,有因各种各样原因而死去的乡亲们。

看上去,革命者吴敬波的坟被一大片坟地簇拥,并不孤零。但我长大懂事后,我一直相信他一定非常寂寞。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革命者》致敬革命先驱李大钊,这太平盛世不负您所愿

    感谢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革命者>致敬革命先驱李大钊,这太平盛世不负您所愿.

  • 散文||在"十一书"中找回初心

    在"十一书"中找回初心 江浙一兵||江苏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作为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 金峰山上杜鹃红

    每到清明时节,老家金峰山上的杜鹃花便纷纷绽放了,一点点,一丛丛,一片片,在山间如火如荼,焕发光彩.它们像火把一样照亮了山野,像云霞一样渲染着山岭,像火焰一般映红了山崖. 故乡的杜鹃花属小型灌木,枝丫丛 ...

  • 七律·冬云原文

    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正好是他的69岁生日,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 ...

  • 家乡容纳不了她的伟大

    现在的绍兴在纪念秋瑾,但是她的光芒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座城市.从前的绍兴却处决了秋瑾,因为一座小城容纳不了她的伟大.不过无论如何,秋瑾从一个闺阁淑女成长为一个巾帼英雄,则又离不开家乡绍兴. 20世纪初的绍 ...

  • 待到岁月静好,《革命者》之英雄依旧不落寞

    #革命者# 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成就英雄.或许只有经历过战火漫天般的兵荒马乱,方知岁月安好的盛世珍贵. 看了太多沉迷表达家庭琐事.爱情纠葛的世俗故事,生活化十足的影视作品已让人激荡不起内心的波动 ...

  • 【“祖国颂”征文比赛:162号作品】故乡的荣耀||黄舒媛

    故乡的荣耀 徐闻县实验小学四(8)班   黄舒媛 我的老家在下洋墩尾.在我记忆中,老家跟别处的小村庄没有什么两样.每年正月十二回老家过小年,听到的都是迎接公祖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看到的都是人头涌动的游 ...

  • 纪念陈叔亮诞辰120周年:首先是革命者,然后才是艺术家

    陈叔亮,中国当代知名书法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副主席. 陈叔亮原名陈寿颐, ...

  •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帮主  [夜读日思] 原创出品 [乔帮主缓缓说]今天,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明天,是毛主席124周年诞辰.从小,听长辈们讲毛主席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1)

    (本文先后发表于<金银滩>与<西凉文学>) 英雄劫(1) --一个革命者的婚姻笔记 电  报 电报是深夜由乡邮递员送来的.邮递员敲门声很促.叔父在夜里向来是柴门紧闭的,听到敲门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2)

    远  行 事实上,你读到这里时,已不知我是在写小说还是在写纪实的历史,抑或是某种形体的散文.我以往也常常愤怒,当一个写作者把文字熟悉到一定的程度,连它的气味也能闻得出来,不再老是根据编辑老师的眼光来看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3)

    女人 革命者吴敬波第二次婚姻是在长征的路上.这只是时间上的大致猜测.因为对于他一生经历的几个女人,后来的人们都为了维护领导人的形象,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在我们黄安的大人物中间,只有王近山将军的爱情故事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5)

    婚  变 然而,幸福的生活对于革命还未结束的男人们来说,有时是非常短暂的. 纵观革命的历程,似乎始终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局面:那就是当革命的形势越来越好时,内部的斗争便会激烈.当革命党人在共同对付来自外来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7)

    相   见 一切好像到此结束.革命者吴敬波从这里走出的,又归于故里,按照宿命的说法,他是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 但事情并非如此. 他的第四任妻子,那个坚强的女人,却向我们当地的领导要求:听说大姐仍然活着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四)英雄劫(结局)

    等  待 吴敬波不知道,在他离开家乡后,大姑是如何度过那漫长的岁月的.以往的日子我还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有在革命胜利后,大姑的日子基本上是这样过的: 虽然她听说他仍然活着,听说他当了大官,但她一直相信他 ...

  • 故乡黄安英雄系列(二)英雄血

    英雄血(发表于<解放军文艺>)       外公每次谈起他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时,眼泪总是忍不住掉下.     我小时候觉得我有一个奇怪的外公,一个那么老的人,却爱哭,真不相信他差点走完了 ...

  • 【邦和忆当年】系列诗词之43(9首): 《我的故乡情感》(四)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 ...

  • 水墨写意小鸟画法系列四

    水墨写意小鸟画法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