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临床案例: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一、病历资料

1.现病史

患者,男性,18岁,因"反复鼻塞、流涕3年余"就诊。患者3年前因"感冒"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塞、流涕,鼻涕量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无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口服消炎药物治疗,1周后流涕症状消失,但是鼻塞一直存在,未进一步处理。后每遇感冒或天气变化,上述症状均进一步加重,伴有头痛、耳鸣、溢泪、咽喉疼痛。为求彻底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夜眠一般,大小便自解,体重无明显变化。

2.既往史

既往无手术外伤史,无传染病和慢性疾病史,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

T36.7℃,P85次/min,R24次/min,BP110mmHg/80mmH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发音清晰,检查合作,自由体位。皮肤巩膜未见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85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未见皮肤瘀斑,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咽部无明显充血,会厌无充血肿胀,双侧声带光滑闭合好。双侧外耳道通畅,双耳鼓膜完整,无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厚,下鼻甲表面结节状不平。鼻中隔居中,双侧鼻道底有黏性分泌物。

4.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鼻内镜检查:双侧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紫红色,双侧下鼻甲肥大,下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见图2-1)。  

  (2)用麻黄碱滴鼻液收缩下鼻甲表面,黏膜不收缩。  

二、诊治经过

1.初步诊断

慢性肥厚性鼻炎。

2.诊治经过

患者3年前因"感冒"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塞、流涕,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无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口服消炎药物治疗,1周后流涕症状消失,但是鼻塞一直存在,未进一步处理。后每遇感冒或天气变化,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伴有头痛、耳鸣、溢泪、咽喉疼痛。为求彻底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三、病例分析

1.病史特点

(1)青年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病程3年。

(2)感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塞,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3)伴有头痛、耳鸣、溢泪、咽喉疼痛。

(4)双侧下鼻甲肥厚,下鼻甲表面结节状不平。鼻中隔居中,双侧鼻道底有黏性分泌物。

(5)鼻内镜检查:双侧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紫红色,双侧下鼻甲肥大,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

(6)用麻黄碱滴鼻液收缩下鼻甲表面,黏膜不收缩或收缩甚微。

2.诊断与诊断依据

(1)诊断:慢性肥厚性鼻炎。

(2)诊断依据:

①感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塞,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②病程3年,可伴有头痛、耳鸣、溢泪、咽喉疼痛。

③双侧下鼻甲肥厚,下鼻甲表面结节状不平。鼻中隔居中,双侧鼻道底有黏性分泌物。

④鼻内镜检查:双侧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紫红色,双侧下鼻甲肥大,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

⑤用麻黄碱滴鼻液收缩下鼻甲表面,黏膜不收缩或收缩甚微。

3.鉴别诊断

(1)慢性单纯性鼻炎:

①感冒后出现鼻塞多为间歇性及交替性,多为半透明黏液性鼻涕,激发感染时可流脓涕。

②鼻黏膜肿胀,表面光滑,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柔软,富有弹性。以探针轻压之,局部出现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恢复。

③对血管收缩剂敏感,局部涂以麻黄素后,肿胀可在3~5min内消退。

(2)药物性鼻炎:

①因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引起的鼻炎。

②表现为双侧鼻塞,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用量增加,药效日减,鼻塞可由用药前的间歇性变为持续性。

③有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昏。检查见鼻黏膜充血,鼻腔内见黏脓性分泌物。双侧下鼻甲肥大,表面光滑。

④喷用麻黄碱后收缩不明显。

(3)萎缩性鼻炎:

①这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青春期开始,女性较多见。

②黏膜及鼻甲骨质萎缩,纤毛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有脓痂,常伴有鼻臭杆菌感染而味奇臭,又称为臭鼻症。

③由于鼻黏膜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引起鼻及鼻咽干燥感;鼻黏膜萎缩过度通气导致头晕、头痛;鼻黏膜萎缩变薄及脓痂堆积引起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恶臭。

④检查见鼻腔宽敞,鼻甲缩小,从前鼻孔可直接看到鼻咽部。鼻黏膜色红或苍白,发干,渗血。鼻黏膜表面被覆痂皮,可闻及恶臭。去除痂皮后,其下见少许积脓。

(4)变态反应性鼻炎:

①又称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主要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

②鼻黏膜苍白、淡白、灰白或淡紫色,双侧下鼻甲水肿,总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③如合并感染,则黏膜充血,双侧下鼻甲暗红,分泌物呈黏脓性或脓性。病史长,症状反复发作者,可见中鼻甲息肉样变或下鼻甲肥大。

④发作期鼻分泌物和(或)结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至少1种为(++)或(++)以上。

四、处理方案和基本依据

1.治疗原则

(1)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视各阶段的病变而异,在鼻黏膜肥厚,但无明显增生的阶段,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功能。

(2)如已有明显增生,则应以减轻鼻部症状和恢复肺功能为主。早期应用血管收缩剂、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冷冻疗法、微波治疗、黏膜下电凝固术等方法使局部黏膜下产生瘢痕组织,缩小鼻甲。

(3)黏膜肥厚者应用下(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的黏膜原则以不超过下鼻甲的1/3为宜。

(4)下鼻甲骨肥大者可行黏骨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5)本例患者下鼻甲肥大,影响鼻呼吸功能,经保守治疗无效,考虑做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2.具体处理措施

(1)术前准备:术前仔细检查鼻腔,鼻腔有炎症者,可用3%链霉素滴鼻,并确定需切除的下鼻甲部分,同时剪除鼻毛,清理鼻腔。手术前半小时口服苯巴比妥0.06g,以加强镇静剂的作用和解除表面麻醉的中毒作用。将1%丁卡因肾上腺素混合液(6:1)浸湿的细长纱条填塞于中鼻道后端、鼻中隔表面、下鼻甲表面及下鼻道,15~20min后取出,体位取半坐位。

(2)手术治疗:

①下鼻甲前段肥大:以下鼻甲剪剪开前端肥厚的部分,然后自肥大部分下缘向上剪开与第一切口后端相会合,取下剪除部分。

②下鼻甲后端肥大:用下鼻甲剪自下鼻甲后缘后部剪开一切口,然后用圈套器除之。

③整个下鼻甲肥厚者:自下鼻甲游离下缘由前向后剪去一条,剪除时应注意下鼻甲前端及后端切除,不可切除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但在术前表面麻醉过程中,因肾上腺素的作用,手术时下鼻甲已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常难以正常估计切除的范围,遇此情况,术前可用15号刀片在下鼻甲黏膜上做一切口,术中按此标记切除,即可正确掌握切除范围。

(3)注意要点:下鼻甲血管丰富,切除后可发生严重出血,若切除过多可发生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切除过少则效果差,施行下鼻甲切除术应谨慎。手术完毕后,鼻腔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填塞纱条一般在24~48h内取出。其后每日鼻腔换药,防止鼻腔粘连。

五、要点和讨论

1.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确诊。

(1)病史和临床表现:常有感冒病史,持续性鼻塞,鼻涕不多,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肥大的下鼻甲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耳鸣、听力减退。下鼻甲前端黏膜肥厚时,可堵塞鼻泪管开口,引起溢泪及继发性泪囊炎、结膜炎。由于经常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的长期刺激,易引起慢性咽喉炎。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刺激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分支筛前神经可引起三叉神经痛,这种疼痛在用2%的丁卡因麻醉嗅裂处黏膜后,疼痛可缓解,称为筛前神经综合征,中鼻甲切除术可缓解。

(2)体征:鼻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紫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肥大,常堵塞整个鼻腔。下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状,下鼻甲前段及游离缘尤为显著。

(3)以1%~2%麻黄碱生理盐水涂抹下鼻甲表面,黏膜不收缩或收缩甚微。以探针轻压下鼻甲,有硬实感,不出现凹陷或有凹陷出现,但不易立即恢复。

(4)后鼻孔镜检查时或可见下鼻甲后端肥大,鼻中隔后端黏膜肥厚。

2.治疗措施

(1)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后,下鼻甲尚能缩小者

可做如下治疗:

①病因治疗: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因,及时治疗并排除。锻炼身体,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全身慢性疾病,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是积极治疗的好方法。

②局部治疗:慎用减充血剂滴鼻及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使用方法,不可滥用。③中成药物治疗:如霍胆丸、鼻炎片等口服。

④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常用的硬化剂有80%甘油、5%苯酚(石碳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50%葡萄糖等。

⑤YGA激光治疗:YGA激光可插入下鼻甲黏膜下进行照射,其优点为保持黏膜的完整性,不影响鼻腔黏膜的生理功能。

(2)鼻甲黏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剂无明显反应或经上述治疗未能奏效者,宜行手术治疗。下鼻甲黏膜肥厚者,做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性肥大者,做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中鼻甲肥大者,做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3)CO

激光、射频汽化或消融肥大的下鼻甲黏膜或黏膜下组织,但注意切不可过多损伤黏膜,以免后遗萎缩性鼻炎。

六、思考题

1.简述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和治疗规范。 2.简述慢性肥厚性鼻炎和单纯性鼻炎的区分。 3.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指征有何认识?

(0)

相关推荐